從質譜創新到腫瘤轉譯:2025抗體藥物暨第20屆前瞻生醫新知研討會第二日開場亮點

0

2025抗體藥物暨第20屆前瞻生醫新知研討會於2025年5月27日邁入第二日,活動在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盛大舉行,特別安排向生醫教育與政策推手林榮耀教授致敬的開場儀式。前副總統陳建仁與前馬偕醫學院校長魏耀揮親臨致詞,肯定林教授對台灣生醫研發、人才培育與產業化的重要影響,並揭開多場重量級演講序幕。

陳建仁:從教學典範到國策推手,林榮耀教授啟動台灣生醫動能

前副總統陳建仁(來源:基因線上)
前副總統陳建仁(來源:基因線上)

「林榮耀教授,是我一生學術歷程中最重要的啟蒙者之一,」中央研究院院士、前副總統陳建仁回憶道,「從我碩士時期在台大醫學院修習生理與生化課程起,林老師就以嚴謹教學風格打下我進入公共衛生與基因體研究的根基。」

他進一步指出,林教授不僅在學術教育上啟發眾人,更在他擔任國科會生醫處長期間,與林教授密切合作推動三大國家型計畫(基因體、蛋白質體、生醫產業),並促成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的落腳與擴展。「我們選定內湖作為生醫重鎮,讓產業與臨床、學研形成完整Ecosystem,這都離不開林教授的戰略眼光與執行力。」

魏耀揮:建立共享儀器平台、科研轉譯文化的關鍵人物

前馬偕醫學院院長魏耀揮(來源:基因線上)
前馬偕醫學院院長魏耀揮(來源:基因線上)

「林老師對於建立核心設施的堅持與規劃,讓我們得以引進最先進的科研設備,也推動跨單位共享效益,」林榮耀科學教育基金會董事魏耀揮教授指出。他回憶起林教授在國科會時期即開始推動軟硬體整合、建立技術轉移制度,是台灣轉譯醫學的奠基者之一。

魏教授也表示,基金會每年持續舉辦前瞻會議,就是希望延續林老師的精神,讓生醫研究不斷邁進,且更貼近實際需求。

主題演講聚焦技術轉化與臨床應用

在致敬儀式後,數場精彩演講陸續登場。由中央研究院院士、iAnalyzer Inc.董事陳仲瑄率先開講,介紹質譜儀(Mass Spectrometry)技術的創新與商業化歷程。他強調,現代臨床與現場檢測需仰賴操作簡便、攜帶性高的分析儀器,因此其團隊多年來致力於開發可攜式液相層析質譜儀,推進質譜從研究室走向臨床現場。

隨後,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中央研究院院士王陸海介紹針對三陰性乳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的單株抗體藥物開發進展。他所領導的團隊開發出一款針對CD24分子的人源化抗體,在動物模型中展現良好腫瘤抑制效果,並顯著提升與化療藥物聯合使用的治療潛力,為TNBC病患帶來新希望。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則從「Germ Theory」談起,轉向「Germ Therapy」的新醫學思維。他提出,微生物在人體中不僅是病原體,也可能是治療資源,例如益生菌在調控免疫、維持腸道健康上的作用,顯示未來醫學將逐步導入微生物群應用。

最後,林口長庚特聘講座教授吳國瑞聚焦於 DNA 甲基化與長鏈非編碼 RNA(lncRNA)在腫瘤轉移中的角色。他團隊發現,在缺氧條件下,腫瘤細胞中 6mA DNA 甲基化顯著增加,並透過調控特定 lncRNA(如 RP11-390F4.3)影響腫瘤基因表達與轉移能力,為未來標靶療法提供新方向。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