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精準醫療下一步!仿造台積電模式,促成醫院、科技業事業整合

0

伴隨科技蓬勃發展,精準健康近幾年受到市場廣大關注,台灣產官學皆積極尋找產業利基點,透過科研刺激創新動能。2020 BTC 於 9 月 2 日以「精準健康翻轉產業創新」為題展開,會議邀請經濟部次長林全能、研華董事長劉克振、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名譽理事長吳力人、安克生醫副董事長暨總經理李伊俐、農委會副主任委員陳駿季、經濟部技術處副處長林德生專題演講,分別從 ICT 產業、新創、跨領域鏈結、法規規範等多角度洞悉精準健康的未來潛能,並回答台灣應如何投入相關研發應用。

2 大關鍵成就台灣精準健康生態鏈 

林全能次長指出,台灣要深耕精準健康產業有 2 大關鍵,一為醫界不再單打獨鬥,應跨領域廣納多種創新元素進到精準健康的產業中,此外台灣民間與政府需建構緊密的合作關係,透過技術與意見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實戰基礎。

經濟部次長林全能

跨領域協作是智慧醫療產業成長核心

台灣在 IT 技術與人才上的優勢,使台灣十分適合進入智慧醫療的領域。劉克振董事長針對智慧醫療領域作出分析,打造智慧醫療生態鏈最大的挑戰就在跨界合作,原因在於智慧醫療產業在 Domain know-now、軟硬體整合以及跨領域協作上門檻相較其他產業高,很難一人打天下。也因如此,智慧醫療更需採用共創(co-creation)商業模式,透過整合不同領域的軟硬體技術、新創團隊、雲端、物聯網,智慧醫療生態系才有可能逐漸壯大與成熟。

研華董事長劉克振

研華投資醫療 ICT 領域的經驗已突破 10 年,劉董事長強調全球醫療電腦中的 ODM 設計,台灣佔有 50% 以上的市佔率,他更點出遠距醫療是未來智慧醫療發展的一大項目。透過低延遲、高解析度且穩定的電子設備,醫師能以高效、低成本的狀態下,接觸到更多偏鄉病人,創造廣大醫療價值。疫情肆虐時期,醫護人員也無需進入病房就能進行診斷,降低醫護端的感染風險。

再來,他對台灣智慧醫療產業提出 3 點建議。首先,台灣政府應組建「先進智慧醫療特區」,讓跨界合作需求迫切的醫界有一個人才、創新技術、實驗場域等交流的平台。第二,台灣於法規上應部分開放遠距醫療的應用,在有條件的狀況下實行,推進技術落地的速度。此外,由於醫療 AI 企業取得相關數據困難,且要求大型醫院分享數據也不容易,呼籲政府仿造台積電模式,從政府面促成大型醫院與科技業的合作,打造中大型的醫療整合事業,唯有如此台灣才能發揮自身創新能量,而這是小額創業者難以做到的部分。

資金短缺是生醫企業的常見致命傷

從生技製藥的角度來看,生醫產業是一個高競爭高風險的領域,資金斷鏈很常成為企業的致命傷,對新創來說更是如此。吳力人名譽理事長建議,缺乏資金的新創生醫企業應採取低風險、容易發展的策略,盡量找尋 FDA 已認可的模式或模仿大型企業的實務準則進行臨床試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下一步,不用都從頭開始。

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名譽理事長吳力人

針對智慧醫療未來發展性,吳名譽理事長盤點 3 大生技研發的成長動能:癌症免疫療法、再生醫療、精準醫療。他建議台灣政府應推動國家隊,或鼓勵企業以公私協作(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PPP)的方式執行相關科研計畫。癌症免疫療法與精準醫療是時下熱門話題,台灣應重點培育人才技術,縮小台灣與國際的差距。此外,再生醫療也逐步追趕,國內外許多新創不斷崛起,美日兩國更投入不少資金。若台灣政府可以從法規、科研等角度協助支援,台灣就有可能在該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延伸閱讀:防疫科技產業新思維:零接觸經濟、零距離創新、零傳染風險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