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體智力( fluid intelligence ) 可說是人類認知的決定性特徵,它是一種以生理為基礎的認知能力,如快速辨識、記憶、理解等能力。流體智力與年齡有密切關係,一般來說在二十歲以後、三十歲之前,流動智力的發展達於頂峰,三十歲之後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降低,與它相對應的是晶體智力 ( 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 ) ,晶體智力和流體智力的概念最初於 1971 年由美國心理學家 Raymond Bernard Cattell 提出。晶體智力是運用既有的知識去學習新的技能之能力,並不會因年齡成長而消退,反而可能隨著知識的累積而增長。
流體智力-主動思考的關鍵特徵
儘管流體智力在人類行為中起著核心作用,但關於它是單一認知能力或是一組認知能力,以及它與大腦的關係,仍然存在爭議。流體智力被認為是涉及「主動思考」( active thinking ) 的一個關鍵特徵。主動思考是一組複雜的心理過程,例如涉及抽象、判斷、注意力、策略生成和抑制的過程。這些技能都可以用在日常活動中,無論是要規劃一場大型晚宴或是填寫納稅申報表。
為了確定大腦的哪些部分對於某種能力是必需的,研究人員必須研究該部分缺失或受損的患者。由於這種病灶和損傷的對應關係(lesion-deficit mapping)很難進行研究,因此識別和測試病灶性腦損傷患者是相當大的挑戰。
過去的研究主要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 (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技術,且現存的具有更大因果力的損傷缺陷研究幾乎都是小規模的,在方法上受到限制,可能因此產生誤導。
這項由 UCL Queen Square Institute 神經學研究所和 UCLH (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Hospitals ) 的人員共同發表在 < Brain > 的研究,繪製了大腦中的流體智力,這個支持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無需先前經驗的區域。他們調查了 165 名健康對照者和 227 名患有腦瘤或大腦特定部位中風的患者,並使用瑞文進階漸進推理測驗 ( Raven Advanced Progressive Matrices, APM ) 進行流體智力測試,該測試包含難度遞增的多項選擇視覺模式問題。每個問題都呈現出不完整的幾何圖形模式,需要從一組多個可能的選擇中選擇缺失的部分。透過一系列病灶和損傷的推理模型,回應流體智力潛在的分佈特性,來解開中風等常見腦損傷形式的複雜解剖模式。
他們將大腦區域之間的關係視為一個數學網絡,其連接描述了區域因疾病過程或共同認知能力的反映而一起受到影響的趨勢。這使研究人員能夠將認知能力的大腦圖譜與損傷模式區分開來,從而使他們能夠繪製大腦的不同部分,並根據受傷情況來確定哪些患者在流體智力表現較差。
了解病變對揭開大腦與認知的關係不僅重要,也可成為神經系統治療方法
研究人員發現,流體智力受損的表現並非分佈在大腦中的廣泛區域,而是主要侷限於右額葉 ( right frontal lobe ) 損傷的患者。除了中風和腦瘤,這種損傷還常見於患有一系列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患者,包括創傷性腦損傷和失智症。
主要作者 Lisa Cipolotti 教授說:「我們的研究結果首次表明,大腦的右額葉區域對於流體智力所涉及的高級功能非常重要,例如解決問題和推理的能力。這也是對大腦中局部損傷的流體智力分佈神經基質的首次大規模調查。將基於圖形的新型病變缺陷映射與對大量患者認知表現的詳細調查相結合,提供了關於智力神經基礎的重要信息。這支持在臨床環境中使用 APM ,作為評估流體智力和識別右額葉功能障礙的一種方式。」
參考資料:
1. https://academic.oup.com/brain/advance-article/doi/10.1093/brain/awac304/6842292?login=false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