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 Demo Day 新創 PITCH 擂台:技術與創新的交會

0

2024 年國家生技研究園區 Demo Day 第 2 天,於 29 日盛大登場,亮點之一是新創 PITCH 擂台,以 Pitch Competition 的形式讓公司和團隊上台展示其主力技術、發展優勢及未來規劃。活動廣邀業界專家擔任評審,針對展示內容進行講評並提供意見回饋,以提升公司和團隊在尋求合作夥伴及增加募資機會方面的能力。

最終將遴選出前 3 名團隊,將獲得 AstraZeneca 國際業師及北醫體系醫療業師的一對一諮詢及市場導入策略,每個團隊將有 5 個獲獎機會,並在美國 BIO 2024 進行國際行銷推廣。在新創 PITCH 擂台中,評審將根據參與者的整體規劃、市場潛力等方向給予意見,並依據技術創新、經營團隊與臨場表現等評分重點,遴選出優秀團隊。這些評分標準旨在幫助團隊提升其競爭力,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Discover the Next Billion-Dollar Unicorn at the Biotech Innovation Funding Networking Event(基因線上國際版)

新藥開發參賽者革新癌症、寵物醫療與神經疾病治療新地景

研生生醫(AcadeMab Biomedical)的 AM-928 是一種人源化 IgG1 抗體,專門針對 EpCAM,並通過多重機制來抑制癌細胞。AM-928 結合 EpCAM 後,阻止 EpCAM 的功能,從而抑制 ADAM17 對 EpCAM 的作用,進一步阻止 EplCD 的產生和 γ-分泌酶的作用,抑制下游訊息傳導。此抗體能有效抑制致癌訊息通路如 EGFR、PD-L1 和 HGFR,減少癌細胞的擴散力,克服腫瘤微環境中的免疫抑制,並誘導癌細胞凋亡。此外,AM-928 可引發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ADCC),激活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這些綜合作用使 AM-928 成為對抗癌症的重要工具。

昱名生技(RephImmune Biotechnology)的再構造免疫抗原-細胞連接器(RACE)技術革新傳統的 CAR-T 技術,以克服其在實體腫瘤治療中的局限。傳統的 CAR-T 由單鏈可變片段(scFv)和常規共刺激分子 CD3ζ/ITAM 組成,存在腫瘤微環境因素、固有的限制、持續時間有限、T 細胞耗竭和劑量/毒性限制等問題。相比之下,RACE 技術利用雙特異性 T 細胞接合劑(BiTE)和專利的新型全合成結構域,通過免疫突觸與癌細胞目標相互作用,不僅有效克服傳統 CAR-T 的局限,還通過創新的雙特異性接合劑和全合成結構域,提供更有效的癌症治療方案。

嘉正生技(HoneyBear Biosciences)的專利 — 位點特異性糖基化偶聯技術,通過精確的偶聯位點和比例,顯著提高抗體藥物複合體(ADC)的療效、穩定與安全性,且無需抗體序列變異,節省開發時間和成本。此技術可結合 2 種不同藥物載體,擴大藥物應用範圍,提高療效與反應率,同時降低抗藥性。此外,此技術使 ADC 產品更加均一,高產率的偶聯過程易於純化,進一步提高成本效益。

長弘生技(Everfront Biotech)提供的整合治療解決方案,結合 Cerebraca® Wafer 的局部持續釋放與 EF-031 軟膠囊的全身投藥,提升腫瘤治療效果並擴展治療組合。Cerebraca Wafer 通過局部持續釋放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和活性成分,提高膠質母細胞瘤(GBM)和腦腫瘤手術的成功率,具有 30 天持續釋放期和 5 cm 穿透深度的潛力。EF-031 軟膠囊則作為全身性給藥,適應症包括腦腫瘤、實體瘤、神經退化疾病和纖維化疾病,維持局部釋放的治療效果並成為潛在的同類首創療法。不僅提升 GBM 手術成功率,還提供針對多種疾病的創新治療方法。

中研院陳韻如實驗室衍生「信韻生醫」,針對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中錯誤折疊的 TDP-43 蛋白的特異性抗體,顯示出顯著的治療潛力。這些抗體能有效識別並中和錯誤折疊的 TDP-43 寡聚物,從而減少細胞發炎、線粒體功能障礙和神經元死亡等下游效應。主要參與公司包括 AC Immune、ProMIS Neurosciences、Neurimmune 和 Vector,並由 TrusTrue Bioscience 領導研發工作。相比現有主要針對下游症狀、效果有限的藥物,這些新型抗體有望提供根本性的治療方案,顯示出顯著的臨床潛力和市場前景。針對錯誤折疊 TDP-43 寡聚體的特異性抗體 TDP-O 在 ALS 小鼠中顯示出顯著的治療效果。每週注射 1 次 TDP-O 抗體,可以有效結合並減少錯誤折疊的 TDP-43 寡聚體,降低神經發炎並增強神經元存活率。此外,TDP-O 促進神經肌肉接點(NMJs)的再神經支配。在 Rotarod 行為測試中,經 TDP-O 治療的 ALS 小鼠運動表現顯著提升,顯示這種抗體在改善運動行為方面的潛力和治療效果。

中原大學許毅芝實驗室衍生 NanoX 開創的突破性技術在藥物裝載和腫瘤靶向治療方面展現出顯著優勢,藥物裝載率超過 40%,產量達到 95%,並採用單鍋 GMP 生產方法,穩定性良好,可持續達 18 個月。在治療效果方面,生存率顯著提高 3.5 倍,在多種動物腫瘤模型中,包括頭頸癌、肺癌、胰腺癌、乳腺癌、食道癌和膽管癌等,均顯示出良好的效果。該技術具有長達 96 小時的藥代動力學半衰期,在大鼠和狗的安全性試驗中顯示出最大耐受劑量和劑量階段評估,並增強對 BRAC 變異細胞的毒性,減少藥物耐受性。此外,該技術還展現具有優異的腫瘤標靶能力,,為未來的腫瘤治療提供新可能。

寶泰生醫(Protect Biotech)的主要產品 PT001 將第一線人類癌症免疫療法應用到寵物治療領域,主要針對犬類癌症。根據研究顯示,約四分之一的狗會患上癌症,目前除療效有限、且昂貴、副作用大的化療藥外,並沒有其他有效治療方法。全球約有 40 萬隻狗受癌症影響,總可觸及市場規模達 30 至 40 億美元,治療成本可達 1 萬美元。相關藥物包括 Keytruda(pembrolizumab)、Opdivo(nivolumab)、Tecentriq(atezolizumab)和 Yervoy(ipilimumab),2023 年銷售額分別為 250 億、93 億、36 億和 23 億美元,顯示將人類癌症免疫療法應用於犬癌症治療的巨大潛力,可填補現有市場缺乏,提供更有效且具成本效益的治療選擇。

益肸胞生醫(eCell Biotherapeutics)的 URO X 是一種來自豬膀胱的異源尿路上皮細胞,通過膀胱內注射用於治療對 BCG 免疫治療無反應的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NMIBC)。全球每年約有 60 萬膀胱癌新病例,其中 75% 為 NMIBC,約 70% 的病人在治療後會出現失敗或復發,30% 的病人死亡,50% 的病人需要進行根治性膀胱切除術。2021 年,全球膀胱癌治療藥物市場規模達 20 億美元,預計到 2032 年將增長至 115 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 18.8%。URO X 在快速增長的全球膀胱癌治療市場中具有重要潛力。

精準醫療參賽者結合高端生資、機器人與循環腫瘤檢測技術,克服既有臨床挑戰

亞大基因(Atgenomix)的 SeqsLab 平台是一個安全且去中心化的模型,便於構建、開發和運行精準醫療分析應用。SeqsLab 提供企業雲端管理應用平台,利用資料庫和人工智慧分析數據,並將工作流程標準化。此外,SeqsLab 平台具備合格的一站式配置、設置和基礎設施部署,經過 ISO/IEC 27001:2022 和 27018 資安管理認證,符合 GDPR、HIPAA 和 IEC 62304 醫療器械軟體標準,並擁有改良的生物資訊軟體模組,讓研發具有可擴展和可重複性,使平台成為兼具高效率、安全的多體學數據分析與管理的強大工具。

奇技生技(BloodScan Biotech)的 Labyrinth Chip 是一種微流控晶片,約為手掌的一半大小,具有極高的流速(2.5 mL/min),並能實現超過 90% 的產量和高純度(每毫升白血球少於 600 個)。此外,該晶片保持高循環腫瘤細胞(CTC)存活率,使單細胞分析和體外擴增成為可能。此特性使 Labyrinth Chip 成為進行癌細胞和白血球細胞分離與研究的理想工具,並具有超過 95% 的臨床靈敏度,也因為基於微流控制動力學的物理性設計,因此不需要使用抗體或試劑。晶片經過超過 1000 個乳腺癌、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和肝癌等臨床樣本的驗證,能在 15 分鐘內完成高通量 CTC 收集,顯示出其在臨床和研究中的巨大潛力。

台灣牙易通(Dentall)展示針對牙科診所的綜合醫療分析服務,包括 dentallHiS 牙科診所管理系統、dentall.ai 人工智慧平台、dentallAI 保險平台、電商平台以及教育和培訓資源(包括線上與實體培訓),希望全面提升牙科診所的運營效率、病人管理、購物及教育培訓環境。

傑精靈資訊科技 (Super Genius AITEK)指出目前測量生命體徵和生理參數時的幾個主要問題,包括醫療人員短缺且測量過程耗時、每個設備功能有限只能測量 1 至 2 種生命體徵、接觸式和侵入式測量方式存在高感染風險,以及抽血和指尖採血對某些病人來說是一種痛苦的體驗。因此,公司引進一種非侵入性和無接觸的生命體徵測量解決方案,具有快速高效、零感染風險、無需抽血和指尖採血以及無生物廢棄物等優點。該解決方案結合在手機、電腦或平板上的一款軟件中,能在 30 秒內顯示所有生命體徵數據,有效解決傳統測量方法的諸多限制。

T2C Associates 介紹一款全自主護理師助理機器人 FANAR,提供自動化的護理協助以提升醫療效率和病人照護品質。一台全自主護理師助理機器人 FANAR 的效率, 相當於 5 名護理師的工作量,並能全年無休,每天工作 16 小時,持續 5 年等絕對優勢,能顯著減輕護理師工作負擔,提高醫療服務的效率和品質。FANAR 的商業模式主要包括 B2B(55%)的直接銷售、租賃模式和訂閱服務,基於服務(25%)的機器人即服務(RaaS),以及合作與授權模式,與醫療提供者合作和技術授權。此外,還有混合模式(15%),結合銷售與 RaaS 並提供增值服務。

延伸閱讀:首辦大師講座傳承經驗!2024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 Demo Day 重塑生技新創未來想像

參考資料:
https://investors.hims.com/news/news-details/2024/Hims–Hers-Announces-Access-to-GLP-1-Injections-Passing-Cost-Savings-Onto-Customers/default.aspx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請聯繫: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