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醫療 AI 新創媒合座談:鏈結臨床技術到資本市場!

0

面對科技快速演進與國際市場競爭加劇,政府積極透過多項政策與平台,協助台灣新創企業突破資源限制、加速發展,從資金挹注、技術支援,到資本市場對接,逐步打造出一條完整的創業成長曲線。

2025 醫療 AI 新創媒合座談會於 4 月 1 日於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舉行,這不僅是一場匯集醫療、科技、創業與資本的盛會,更是一個代表未來 AI 產業發展方向的風向球。主辦單位櫃買中心、臺灣數位治理協會、AI 大同盟,邀請來自政府、產業及投資界的重量級嘉賓,包括台灣數位治理協會理事長陳春山、前科技部部長陳良基、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副署長陳慧敏,以及台杉投資生技基金合夥人沈志隆等人,以及多家來自醫療人工智慧(Medical AI)的創業團隊共襄盛舉。

座談會伊始,數位治理協會理事長陳春山以幽默開場:「大家沒有走錯地方吧?今天是 AI 智慧節!」從開場便點出活動的核心 — 醫療人工智慧(Medical AI)。陳理事長感性表示,AI 已成為臺灣未來三十年最關鍵的產業之一,而醫療領域正是 AI 技術的理想落點。他不忘強調一件事:這場 AI 航海時代的啟程,需要一群有夢、有願景的「創業水手」,也需要來自資本市場的「灌溉」。而櫃買中心的加入,正是為了協助這些新創團隊由「發芽」走向「茁壯」,甚至成為能夠打國際盃的巨木。

簡立忠、何藹然創櫃板 PLUS 讓新創快接軌資本市場的跳板

這場座談會的核心目標非常清晰:如何透過櫃買中心所推動的「創櫃板 Plus(Startup Board Plus)」計畫,協助醫療 AI 領域的新創企業快速對接資本市場,從募資、法規建置、品牌知名度到國際化擴展,全方位扶植台灣新創能量,真正實現「AI 產業化、產業 AI 化」的雙軌願景。

櫃買中心董事長簡立忠指出,目前台灣已有約 200 家與生技醫療相關的企業分布於櫃買市場(上櫃、新櫃、創櫃),這些公司涵蓋了精準醫療、新藥研發、基因治療、智慧穿戴等多個領域,是台灣生技醫療產業的重要脈絡​。他強調:「創櫃板不只是募資的平臺,更是新創企業走向制度化與國際化的加速器。」從創櫃板 Plus 的制度設計看來,無論是法遵成本的降低、募資彈性的提高,或是企業治理能力的強化,這些措施皆為 AI 醫療新創公司打造一條與國際接軌的康莊大道。

櫃買中心新創發展部組長何藹然於座談會中表示,櫃買中心(Taipei Exchange)在多層次市場的架構中,長期致力於協助新創企業對接資本市場,提供多元且有彈性的成長路徑。她指出,新創企業通常不缺技術,真正欠缺的是兩項關鍵資源:「人才」與「資金」。資本市場正是企業取得穩定資金、吸引人才及提升公司治理的有效管道。因此,櫃買中心建構了涵蓋創櫃板、興櫃到上櫃的多層次市場架構,為企業提供從初創到 IPO 的完整支持。

其中,「創櫃板」定位為非公開發行公司的募資平台,讓早期企業即便尚未公開發行,也能對外募資,取得股票代號並曝光於資本市場。創櫃板目前已有 113 家企業登錄,其中涵蓋 11 家生技公司,而整體生技產業在櫃買中心掛牌公司中已達 94 家(上櫃)與 92 家(興櫃),生技產業的市值僅次於半導體,成為主板市場的第二大產業族群,足見政府與資本市場對該產業的高度重視。為進一步優化創櫃板機制,櫃買中心推出升級版的「創櫃板 Plus」,透過更友善的申請條件與流程,協助企業快速進入資本市場。舉例而言,若企業已獲國發基金經濟部中小企業處(SBI)等政府資源支持,或進駐科學園區,即可免除創意評估程序,直接申請創櫃板輔導

在推薦單位方面,櫃買中心除了延續原有的縣市政府與學研機構,亦納入會計師事務所、創投工會等專業機構,以擴大推薦來源與連結力道。此外,輔導制度也更具彈性,企業可於兩年期內自選開始接受輔導時間並依需求選擇精準課程與專業資源,包括財務制度建立、法遵諮詢、募資規劃、ESG導入等。櫃買中心亦積極媒合創櫃企業與資本市場重要投資人,如企業創投(CVC)、私募股權(PE)與創投(VC)等,並透過與經濟部、中技術處、國發基金等機構合作,第一時間推播政府補助與專案資源。

創櫃板不僅協助企業募資,也提升企業的知名度與信任度。一旦公司取得股票代號後,對外可見度提高,不僅吸引投資人,更吸引人才主動投遞履歷。何藹然分享,有企業在加入創櫃板後,經常收到來自頂尖大學學生的履歷,顯示資本市場對企業形象與人才吸引力的強化效應。此外,創櫃板企業雖尚未公開發行,仍可享有由櫃買中心提供的股務代理費三年補助,以及參展補助、法律顧問等一系列輔導服務。創櫃板亦安排參與生技大展、Computex、創新創業嘉年華等重大活動,協助企業提升市場曝光。

截至目前,櫃買中心已輔導超過 300 家創櫃企業,其中 40 多家已完成公開發行,約 20 多家進入興櫃,更有 4 家順利上櫃,顯示創櫃板已成為培育優質企業的穩健孵化平台。成功案例如漢田生技,即從創櫃板成長至上市公司,資本額與市值均大幅成長。

創櫃板不僅降低新創進入資本市場的門檻,更透過制度化輔導與資源整合,協助企業厚植體質、強化治理,為未來IPO鋪路。何藹然最後強調:「創櫃板是新創企業通往資本市場的第一哩路,也是凝聚人才、資金與策略夥伴的最佳平台。歡迎更多有潛力的創新企業加入,與櫃買中心一起走向國際舞台。」

陳慧敏:即使數位發展部預算受限,仍持續推動新創與 AI 產業的關鍵資源支持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副署長陳慧敏在座談會中以輕鬆幽默的語氣開場,感謝櫃買中心簡董事長與陳理事長的邀請,並指出:「我們數位部近期因為整體預算縮減,遭遇不少挑戰。不過今天來到這裡,看見產業界的活力與資源,真的讓人感受到希望。」儘管面臨預算緊縮,陳慧敏表示,政府仍積極推動多項對新創有幫助的計畫。首先提及的,是由國發基金支持的「百億投資計畫」,該計畫主要協助符合條件的新創公司,尤其是AI、數位服務、純電商、線上遊戲、線上教育等相關產業,提供資金挹注與政策協助。

針對符合「八年內成立」的新創企業,政府提供的支持將更為明確與積極。她也特別提到正在推動的大同盟計畫,歡迎有意成為「搭配投資人」的創投、法人機構或企業參與,共同協助優質新創快速對接資金來源。「我們預計會在五月及八至九月辦理兩波搭配投資人的徵選,歡迎新創團隊踴躍申請。」陳慧敏指出,若企業有興趣參與國發基金相關計畫,無論是與大同盟合作,或單獨加入投資計畫,政府都樂見其成並全力支持。

除了資金,政府也提供關鍵的算力支援。陳慧敏說明:「雖然公共建設預算也遭刪減,但去年我們仍採購了一些算力資源,現在正用於支援需要進行模型訓練的新創團隊。」目前提供的是相當於 NVIDIA H100 的算力資源,去年下半年共收到約 90 件申請,其中 60 多家獲得通過。「我們提供的資源從 0.5 片至 4 片不等,使用期限為六週。」她補充說明,若企業有短期模型訓練需求,可以向數發部提出申請。下半年將進一步推出商業模式驗證的資源申請,支援從技術開發到市場驗證的完整流程。

針對醫療 AI 與長照領域,陳慧敏特別指出:「我們也將啟動『智慧雨林專案』專案,預計 4 月 8 日在台南沙崙辦理「2025 年 DEMO DAY 健康照護產業 AI 化交流及媒合會」。」該計畫將結合產學合作與實證場域的方式進行,提供相關業者參與的機會,拓展產品應用場域與市場能見度。最後,她幽默地總結:「即使沒錢,也要把好康報給大家!」希望更多新創團隊能善用政府資源,提升競爭力、加速進入資本市場。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