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AI 結合居家照護,臺日共推在宅醫療

0

面對高齡化與醫療資源再分配挑戰,在宅醫療成為未來醫療服務的核心方向,臺日積極以政策引導與科技應用響應,盼透過人工智慧(AI)、ICT 與創新醫材重塑醫療模式。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支持下,工業技術研究院(簡稱工研院, ITRI)今(5)日假南港展覽館 2 館舉行「臺日在宅醫療商機研討會」,聚焦在宅醫療政策與科技發展,邀請臺日專家分享政策實務、ICT 應用、AI 結合居家檢測與創新醫材成果,推動跨國合作與場域落地,打造臺日在宅醫療新典範。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簡任技正戴建丞以一席話語為本次「臺日在宅醫療商機研討會」揭開序幕:「如我們所知,醫院是拯救生命的地方,運用尖端科技延長壽命理所應然,然而醫療只是拉長生命嗎?還是活著時生活品質一樣重要呢?溫暖的家不應被醫療拒於千里之外,而我們如何將專業醫療帶入住家之中,正是這次研討會的初衷。」

奇美醫學中心院長林宏榮,以「臺灣奇美醫學中心經驗:沒有圍牆的醫院。」為題,並用曩昔佳里吳新榮醫師的事蹟指出,其實臺灣過去是有居家訪視住診模式,只是在不經意間被吾人遺忘,隨著臺灣人口結構邁向高齡,大約 16% 的健保用戶消耗四成的醫療支出,此刻正是將在宅醫療帶回臺灣的好時機。

林院長強調,如何讓醫師們願意走出醫學中心,要從醫學教育著手,才能扭轉醫師們「希望病人來看我,而非我去看病人」的觀念。為此奇美醫學中心將醫師們送日受訓學習,課程內容涵括在宅醫療、緊急住診與社區照護概念,不僅如此,在過去幾年間,奇美也赴日取經,證明在宅醫療是能創造利潤的診療模式,不會傷及醫院經營。此外在 2023 年,也將牙醫、物理治療師與營養師等安排赴日學習,強化不同醫事人員間的配合與在宅醫療相關概念,讓這樣的模式成功於奇美醫學中心推行。

「居家醫療是臺灣電子業第一次有機會自己定義系統向世界輸出。」林院長援引國科會主委吳誠文的期許,為居家醫療與臺灣 ICT 結合立下註腳。

Yamato 在宅診療所院長田上佑輔,分享日本在宅醫療政策與在宅醫療實務經驗。他強調,社區綜合照護系統(Community-based Integrated Care System)的完善離不開醫師、護理人員與醫師助理(physician assistant)居家醫療照護三人組協力。

該系統可以在個案家中現場開立處方簽,並且他指出,前往案者家中前的準備相當重要,例如和藥劑師等多工種間協作與資訊共享,而這樣的照護系統正是 Yamato 在 2011 年日本地震後所投身的可持續性的醫療照護平台,尤其是在缺乏醫生的地區例如鄉村,而這個模式也在 2013 年遍及日本並持續壯大至今日。

日本帝人製藥處長前田明寬,以「ICT 解決方案應用於在宅醫療的現在與未來」為題。他指出,過去三十年來,日本人口老化趨勢顯著,以帝人在宅醫療的商業模式,通常為患者出資三成,健康保險給付剩餘七成,而醫院與帝人集團簽訂合約,由帝人提供全天電話服務中心,透過該中心人力整合病患需求與資訊。

此外,前田處長以長期氧氣治療(Long-term oxygen therapy, LTOT)為例,透過帝人的數位裝置,整合患者身體當下資訊至數據中心,並結合醫師即時醫療服務,有效幫助患者改善呼吸功能。「不論帝人製藥提供醫院何種服務或醫療器材,我們始終希望提升治療效果嘉惠患者。」他強調。

安盛生科董事長陳彥宇,以「人工智慧與居家檢測的結合」為題,訴說重構醫療保健的念想。「如果能用智慧手機當作個人化實驗室,讓醫療走向你,而非你走向醫療。」,「AI 不是取代醫生,而是成為助手,讓使用者更快掌握自己的身體資訊。」

陳董事長以 PixoTech® 平台為例,將智慧型手機化為體外診斷量測儀器。透過影像感測技術,以智慧型手機前鏡頭作為感測儀來分析生化試劑的呈色反應。過往如同一隻蘋果手機價格直到如今如同耳機價格的在宅檢測方案,讓居家檢測更親民。

此外,他以越南經驗為例,闡述當地醫師相當擁抱新科技,展現出發展中經濟體的蓬勃朝氣。「如果這些新科技,可以讓術後病患返回家中,並能在家中監測身體狀態保持健康,這樣就可以避免病患重回醫院,額外浪費醫療資源。」他的說法呼應日本來賓的經驗,監測患者身體狀態的場域不應侷限在醫院。

OLBA Healthcare 社長前島洋平,分享創新在宅醫療技術在日本的實務經驗。OLBA Healthcare 作為日本醫材製造商和醫院等醫療場域的中間橋樑。並以布局泰國闡明前進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的區域戰略,因為在其眼中,泰國為東南亞地區的產業經濟孵化地,並且該地高齡化趨勢可預測,此外泰國政府大力支持醫療產業。

另外社長以 CareLink 結合 CareAlert 系統,說明該公司即時反饋病人資訊的技術,讓醫師能及時掌握狀況並即時處置。節省時間與醫療花費,進一步提升醫療品質。此外,如胰島素幫浦(insulin pumps)作為一種持續皮下輸注胰島素的裝置,在年輕的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結合 CareLink,使病人血糖資訊能被掌握,並且日本醫療保險有給付。

或是在宅腹膜透析(CAPD),與自動化腹膜透析(APD,由 JMS 與帝人製藥提供),可以讓病患不用頻繁前往醫院,保持高品質的日常生活。此外 APD 還可結合居家血壓測量 APP CureSpp HT 做更全方位的身體狀態監測。演講最後他以先前參訪新竹經驗為例,指出臺灣 AI 和 ICT 產業優勢,認為如果利用好進入日本市場機會很大。

臺日在宅醫療商機研討會,推動跨國合作與場域落地,打造臺日在宅醫療新典範。(攝:基因線上)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