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生质燃料,能源危机的解决方案?

0

随着人类文明进步、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却也伴随着可观的资源消耗,如何永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当前的重要课题。为了降低排放大量温室气体的化石燃料使用量、增加能源供应多元化,无论是替代能源、再生能源或是绿色科技,皆是为了减缓环境气候变迁,避免陷入能源危机的策略。

其中,生质燃料(biofuel)属于再生能源中相当重要的一项,将生物质(包括有机活体及其代谢产物)转化为可利用、具有能量的物质,称之为生质燃料。甚至像牛粪、厨余、稻草、麦梗等废料,只要是可被生物分解的,几乎都能拿来作为原料生产。目前最广泛应用且已商业化的生质燃料类型,为利用植物油及动物脂肪进行酯交换反应(transesterification)所制成的“生质柴油”(biodiesel),以及利用糖类及淀粉进行发酵的“生质乙醇”。

环保的迷思:真的有完美的替代能源吗?

然而,想快速且大量地生产生质燃料,势必得增加作为原料的农作物产量,为了避免影响粮食供应,开垦新农地遂成为最有效率的选择。许多荒地、林地也因此被改变为农地。但这不仅破坏生态,无形中也增加了碳排放量,而且制造、运输等过程中也同样消耗许多资源。所以,生质燃料真的能够取代化石燃料,又能兼顾环保吗?

根据上述问题,人们开始慎选生产原料,例如可以生长于荒地上的桐油树、厨余里的废弃食用油、利用纤维素来生产乙醇等等。可是不管哪个项目,都有各自要面临的问题,没有完美的选择,无论是供应量、技术层面或生产成本,要开发一个稳定、产量足够、成本低廉的生质燃料,简直难如登天。

替代能源新希望──藻类的优势与挑战

近年来,使用藻类来生产生质燃料是相当热门的研究方向。相较于原本用来提炼生质燃料的玉米、黄豆、油菜籽、甘蔗等作物,藻类拥有许多优势,既不会占用可耕地,水资源用量也少,更不会消耗原本可以当作粮食的作物,而且生长速度极快,过程中亦会吸收自然界的二氧化碳,达到减碳效果,可说对环境十分友善。

用来生产生质燃料的藻类,大多使用微藻(microalgae)居多,因为微藻的含油脂量较高。由于其构造简单、生长快速,占地小且水资源耗用低,产油效率远高于桐油树、油棕树及椰子等作物,性价比(CP 值)相当高。其生产原理为:将微藻中之油脂借由甲醇的酯化催化作用,产生甘油及生质柴油原料,剩余的碳水化合物则可以经由发酵制成生质酒精。

但目前以藻类生产生质燃料的成本依旧高昂,在生产过程中所需投入的能源也不容小觑。而经过基因改造的藻类,产油量虽然较高,却得小心预防它们混入自然界,造成生态失衡。再者,养殖的方式也须慎选,开放式的培养多在室外水池或水道中养殖,虽然建造成本较低,却容易受外在微生物污染造成减产,环境控制上也较不理想。而密闭式的光反应器则需要投入许多资源于其中,可以掌握各种环境因子,提供藻类绝佳的生长环境,然这些优势都反映在建造与生产成本上。此外,培养出大量藻类后,后续的收集、转化都是一大学问,无论是常见的过滤法或离心法,皆须耗费许多能量。最后要将其转化为可用燃料,更是技术上的考验,目前的热化学转化法或微生物发酵都还有进步空间。

35284525_xl

运用藻类生产生质燃料,拥有下列优势:

  1. 不与民争粮,也不与粮争地。
  2. 生长快速、产量高。
  3. 具有其他高经济价值副产品,如 EPA、DHA 等脂肪酸。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藻类生质燃料具有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效果,且能被生物降解,不会占用原有农地,所需水资源亦非常少,相对于其他燃料对环境影响较低,仍有许多制程问题需进一步探究,才能确保绿色技术创新的同时,真正能兼顾永续发展。

还有提炼过程的成本也是当前的重要课题,至少要与国际原油价格打平,才能提生藻类生质燃料的竞争力。所以,如何量产并提高单位面积的藻类产油量?如何更有效地且低成本地提炼出可用燃料?是目前藻类生质燃料的两大课题。

2017 年 7 月,全球能源业巨头艾克森美孚(Exxon Mobil)向市场发表一项革新技术,能将藻类内部的燃油含量自 20% 提升至 40%,提升的幅度高达一倍多,为全球生质能源进程贡献了一大步。Synthetic Genomics 与 Exxon Mobil 两家公司更携手合作,目标在 2025 年以具竞争力的价格,量产藻类生质燃料,并以基因改造的藻类,每日生产超过 10,000 桶生质柴油或航空燃油。

而究竟藻类燃油产业是否真能如他们所说,在未来 10 年内达到目标呢?相信借由藻类惊人的生长速度,以及不断进步的生物科技,藻类生质燃料的确是令人期待的明日之星,具有成为主要替代能源的潜力,可望为全球暖化及能源危机,提供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法。

文 / Biker

延伸阅读:环境会影响基因! 环保义不容辞

参考资料:
1.Exxon-partnered biotech group confident of boom in algae fuel.《Financial Times》
2.https://www.greentechmedia.com/articles/read/lessons-from-the-great-algae-biofuel-bubble#gs.J7CgV1g
3.Yang, J., et al. Life-cycle analysis on biodiesel production from microalgae: Water footprint and nutrients balance. Bioresources Technology. 2010, 10: 1016.
4.Schlarb-Ridley B., et al. A UK Roadmap for Algal Technologies. Algal Bioenergy Special Interest Group (AB-SIG) Roadmapping Workshops, UK, 2013.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线上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合作请联系: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键复制内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