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2 月 6 日,第一屆亞太醫療品質年會(Asia Pacific Forum on Healthcare Quality)在台北南港展覽館圓滿舉行。這場匯集亞太地區醫療領袖與專家的國際盛會,探討如何在快速變遷的全球環境中提升醫療品質,並透過跨國協作共同應對醫療系統面臨的挑戰。本次年會由衛生福利部指導,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生策會,IBMI)及生策中心(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主辦,以「跨越國界——開創醫療品質合作新機」為主題。本報導將分別從全球挑戰與亞太機遇、區域合作的實踐策略以及未來展望三大層面,全面呈現此次年會的核心內容與重要啟發。
全球醫療挑戰與亞太機遇:高齡化、醫療資源不均、新興傳染病、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
全球化的壓力與品質提升的迫切性
世界醫學協會(World Medical Association, WMA)理事長 Ashok Philip 於會中發表主題演講,以「全球醫療品質挑戰」(Global Challenges in Healthcare Quality)為題,深入剖析全球醫療體系面臨的困境。高齡化社會、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及新興傳染病威脅成為他分析的三大焦點。他強調,各國需協力合作,建立統一的醫療品質標準,藉此應對全球性挑戰,並確保醫療服務的公平與可及性。
《Newsweek》專欄作家 David H. Freedman 以「全球智慧醫療評比」(The Emerging Standards in Smart Healthcare Evaluation)為題,從智慧醫療技術的角度提出對未來醫療品質的展望。他闡述智慧醫院如何透過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等技術,提升病患安全、優化醫療流程及減少醫療人員的工作壓力。他舉例,紐約大學醫院的 Kimmel Pavilion 通過電子病歷系統與即時影像技術,實現全面數位化與高效化的醫療服務。然而,他也指出,智慧醫療的落實需克服資金需求、數據隱私與法律責任等挑戰。
臺灣創新實踐:從 SNQ 文件審查、現場審核與國際評估,推向國際合作
臺灣作為主辦國,在年會中展示其在醫療品質提升上的領導地位。臺大醫院院長 吳明賢 發表專題演講,介紹臺灣的 SNQ(Symbol of National Quality)品質標章 系統。該系統自 1998 年啟用以來,已對超過 2,800 項醫療項目進行認證,涵蓋臨床醫療、智慧醫療、長期照護等多個領域。
吳院長以長庚醫院在口腔癌治療的成就為例,說明 SNQ 認證如何推動創新並促進國際化。他指出,長庚醫院的研究成果已超越美國 MD Anderson 醫院,並影響國際腫瘤分期標準。此外,吳院長提到,SNQ 認證的評估方法涵蓋結構、過程及結果三大層面,並通過文件審查、現場審核與國際評估三階段進行,確保其全面性與公信力。
臺灣在提升醫療品質上的努力不僅局限於國內,還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例如,臺北榮總與菲律賓醫師協會合作,推動遠距醫療技術的應用,並為菲律賓偏遠地區提供醫療資源與技術支持,成為跨國合作的典範。
亞太地區跨國協作新藍圖:醫療品質指標 MQI
建立統一指標與推動案例分享機制
年會後半,專家座談聚焦於亞太地區的協作機會與實踐方案。臺北榮總副院長 李偉強 主持座談,與來自菲律賓、泰國及馬來西亞的專家共同討論如何在亞太地區建立 醫療品質指標(Medical Quality Indicators, MQI) 和案例分享機制。
菲律賓醫院協會理事長 Jose Jr. P. Santiago 提到,醫療品質指標的統一化有助於縮小亞太地區內部的差距,並為政策制定提供依據。泰國私立醫院協會理事長 Paiboon Ekseangsri 表示,透過文化背景與資源整合,可以實現地區醫療服務的均等化。馬來西亞醫院協會理事長 Datuk Dr. Kuljit Singh 則分享該國在 COVID-19 疫情期間公私醫療資源整合的經驗,呼籲各國強化協作,建立醫療資源共享平臺。
智慧醫療的實踐與挑戰
智慧醫療成為本次年會的另一大討論焦點。David H. Freedman 在演講中強調,亞太地區在智慧醫療發展上具有巨大潛力,例如臺灣的數據基礎設施與泰國的電子健康記錄(EHR)系統。他指出,智慧醫療的實踐需注重數據隱私的保護與政策的支持,以確保技術應用的安全與高效。
此外,Jose Jr. P. Santiago 提到,遠距醫療技術可以有效解決偏遠地區的醫療可及性問題,尤其是在分散於超過 7,000 個島嶼上的菲律賓。他表示,與臺灣的合作使菲律賓在智慧醫療技術的引進上已經取得重大進展。
亞太醫療品質的未來:跨國合作與技術創新雙引擎
建立亞太醫療品質核心框架
本次年會的舉辦,標誌著亞太地區醫療品質合作的新起點。會議中,專家一致認為,通過建立統一的醫療品質指標與推動智慧醫療技術的共享,亞太地區能在全球醫療品質提升中發揮更大作用。
吳明賢院長強調,臺灣的 SNQ 認證已被國際醫療界接受,並納入多項全球醫療標準中,未來將繼續推動其國際化發展。菲律賓、泰國與馬來西亞的專家也呼籲,通過深化區域合作與標準共享,亞太地區有望建立起具有普惠性與現代化的醫療體系。
解決挑戰:臺灣從理想到行動的決心
儘管亞太地區在醫療品質提升上擁有無限潛力,但資源分配不均、政策協調難度大等挑戰仍然存在。專家建議,各國需加強跨國投資與技術交流,並結合文化特點制定符合地區需求的解決方案。本次年會的成功舉辦,不僅展現亞太地區在醫療品質提升上的進展,也為未來合作奠定基礎。對於未來,隨著智慧醫療技術的推廣與國際合作的深化,亞太地區有望成為全球醫療品質提升的先驅。
延伸閱讀:跨越國界,共築亞太醫療品質新願景:第一屆亞太醫療品質年會全紀錄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