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亞太癌症精準醫療論壇:臺灣引領亞太,共創國際合作新模式

0

癌症長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也是全球第二大致死原因。如何提高癌症病患的存活率成為全球醫界焦點,而精準醫療無疑成為破局的關鍵。「第四屆亞太癌症精準醫療論壇」匯聚多位臺灣及國際頂尖專家,深入探討乳癌與肺癌的精準檢測、個人化醫療以及國際合作模式,全面提升癌症診療的精準度與療效。

臺灣在癌症精準醫療的領域擁有多項「世界第一」的成就,展現厚實的醫療實力與技術創新能力。論壇由衛生福利部指導,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生策會, IBMI)及生策中心(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主辦,並與多個國內外專業醫療機構協辦。此次活動不僅促進臺灣與亞太區域國家的學術與醫療合作,更提供專業人士繼續教育學分,進一步強化醫界的專業水準。

翁啟惠、楊泮池與劉越萍肯定臺灣次世代定序技術與法規框架基礎

生策會會長翁啟惠開幕致詞

生策會會長翁啟惠開幕致詞強調,臺灣在精準醫療領域的突破性發展,包括肺癌與乳癌的診斷與治療,已成為亞洲區域的領先典範。肺癌的早期診斷藉由次世代定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與 AI 輔助診斷顯著提升存活率;乳癌方面,個人化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的使用也大幅改善病人療效。他指出,臺灣在基因檢測及精準醫療領域積累豐富的臨床經驗,成功開發多項新型標靶藥物,為全球病人提供更多治療選項。

生策會副會長楊泮池,針對「全球癌症精準治療創新應用與展望」進行演講

生策會副會長楊泮池詳細介紹精準醫療的歷史與未來應用。他回顧 2004 年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變異被確認為肺癌主要驅動因子,並引用 2009 年 I-PASS(Iressa Pan-Asia Study)研究,證實 EGFR 變異病人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s)治療,其腫瘤消退效果極為顯著。他指出,不同種族的基因特性導致藥物反應差異,例如亞洲病人的 EGFR 變異比例明顯高於歐裔病人,凸顯精準醫療在族群特異性上的重要性。

他還提及,台灣精準醫療計畫(Taiwan 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 TPMI)對 100 萬名病人進行基因定序,建立預測模型以促進精準健康(Precision Health)應用。研究發現,東亞非吸菸者的肺癌與環境致癌物(例如空氣污染中的多環芳香烴及食物防腐劑)密切相關,這些致癌物與 EGFR 變異高度相關。透過累積的多基因風險分數(Polygenic Risk Score, PRS),病人可根據基因風險分層接受不同程度的治療。

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針對台灣癌症精準醫療與國際合作進行引言

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指出,臺灣在精準腫瘤學領域已取得顯著進展,其中 NGS 已成功融入癌症診療的標準醫療框架,並結合人體生物資料庫(Human Biobank)的數據治理,建立全國性的癌症分層診斷體系。這種技術與數據的結合,不僅推動癌症研究與臨床實踐的創新,也促進精準腫瘤學的突破發展。

乳癌精準醫療:多種檢測與治療協同指引,共擬個人化治療方針

義大癌症醫院副院長饒坤銘,針對「精準檢測: 一滴血見世界–乳癌液態切片新進展」進行演講

在乳癌方面,論壇特別聚焦於液態活檢(或稱「液態切片」,Liquid Biopsy)技術的應用與個人化治療的創新進展。義大癌症醫院副院長饒坤銘指出,透過該技術,一滴血即可進行癌症的早期檢測,精準且非侵入性地捕捉腫瘤的動態變化,為病人爭取寶貴的治療時間。此項技術不僅降低傳統檢測的風險,更提升診斷的精確性。液態活檢在乳癌精準治療中逐漸成為一項重要的工具。它透過檢測血液中的循環腫瘤 DNA(ctDNA)等成分來監測腫瘤的動態變化,非侵入性的檢測方式使其成為具有高腫瘤異質性(tumor heterogeneity)病人的理想選擇。

高雄醫學大學名譽教授侯明鋒主持「台灣乳癌精準醫療」

高雄醫學大學名譽教授侯明鋒強調,液態活檢不僅適用於術前或化療後,還能用於持續監測腫瘤,為醫師提供即時的資訊來調整治療方案。尤其對於早期乳癌病人,液態活檢可作為預後標誌物,透過監測 ctDNA 的變化來預測復發風險,對於高風險病人,輔助性化療或標靶治療可能是降低復發的重要措施。

液態活檢的另一大優勢是能幫助理解腫瘤異質性。傳統的組織活檢對於腫瘤基因體的了解有限,而液態活檢可以檢測血液中的多種腫瘤相關成分,為醫師提供更完整的腫瘤資訊。侯教授指出,針對術後仍呈 ctDNA 陽性的病人,應考慮進一步的輔助治療,以減少復發機會,提升治療效果。

儘管液態活檢仍存在其局限,但未來極具應用潛力。隨著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液態活檢在癌症診療中的輔助作用將逐漸提升,特別是在制定個人化醫療方案和預測治療效果方面。它的無創特性和持續監測能力為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療選擇與生活品質,也因此逐步獲得廣泛的臨床認可。

台大醫院腫瘤內科主任盧彥伸,針對「精準治療: 乳癌個人化精準治療」進行演講

台大醫院腫瘤內科主任盧彥伸進一步闡述乳癌的個人化醫療策略。他表示,隨著基因體學(Genomics)與蛋白質體學(Proteomics)的深入研究,醫療團隊能根據病人的基因特徵與腫瘤的生物標記(Biomarkers),量身打造個人化的治療方案。這不僅大幅提高治療效果,更減少傳統療法的副作用。

乳癌作為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其精準治療的研究一直是醫界重點。目前,乳癌的標靶治療主要基於蛋白質和 RNA 的表達,而非僅有依賴基因變異。HER2(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2)擴增和 ESR1(雌激素受體 1)變異是乳癌中常見的生物標誌,但在實際應用中仍面臨挑戰。HER2 擴增病人通常能夠受益於標靶藥物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的治療,但 HER2 的檢測主要仍舊依賴於螢光原位雜交技術(FISH),未來仍需改進檢測方法以提高精確度。

ESR1 變異在長期施用抗荷爾蒙治療的病人中約佔 30%,這些變異導致病人對內分泌治療產生抗藥性。針對 ESR1 變異的病人,使用新型藥物如選擇性雌激素受體降解劑(SERD)雖然有所幫助,但效果與傳統治療並無顯著差異。而後來的研究也發現,HER2 低度表達的病人也能從抗 HER2 藥物中受益,顛覆過去只有 HER2 高度表達才能進行治療的觀念。

基因表達譜(Gene Expression Profiles)、RNA 與蛋白質標記成為乳癌精準治療的重要方法。例如 21 基因表達分析測試(21 genes expression profile),能有效區分哪些病人需要化療,減少多餘的治療。HER2-enriched(HER2 富集型)亞型病人對內分泌治療的反應不佳,但在使用 CDK4/6 抑制劑後有改善,顯示出個人化醫療的重要性。

總體而言,基因表達譜和蛋白質標記在乳癌精準治療中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在病人的分類和治療方案的制定上。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輔助和 RNA、蛋白質標誌物應用的發展,乳癌治療的精確度和效果有望進一步提高。

乳癌精準醫療國際合作座談

座談環節則邀請來自臺灣、泰國、與菲律賓的醫療專家,包括泰國 Vibharam 醫院院長 Dr. Dhanoo Lawbundis、菲律賓總醫院腫瘤外科研究員 Dr. Ma. Katrina Guillermo 共同探討乳癌治療的國際挑戰與合作模式。與談專家一致認為,跨國合作能有效整合資源,推動治療技術的標準化與共享,提升區域內的整體醫療水準。

肺癌精準治療的突破:早期診斷與創新應用

台大醫院癌醫分院院長楊志新主持「台灣肺癌精準醫療」主題
中國附醫重症醫學中心主任夏德椿,針對「精準檢測: 肺癌早期精準醫療的”Ws”」進行演講

肺癌作為全球癌症死亡率最高的癌種,早期診斷與創新治療成為論壇的另一大焦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重症醫學中心主任夏德椿強調,早期診斷對於提高肺癌存活率至關重要。他以「Ws」概念,即「何時診斷(When)」、「如何篩查(What)」、「診斷的關鍵(Where)」為基礎,探討如何透過最新的基因檢測技術進行肺癌精準篩查。他分享一些典型的臨床案例,顯示出針對特定基因變異的病人如何藉由使用 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來顯著改善病情。然而,這些針對特定基因的治療方案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產生耐藥性,需要進一步進行基因測試以調整治療策略,這也是目前實施精準醫療的一大挑戰。

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李岡遠,針對「精準治療: 肺癌臨床創新應用與突破」進行演講

此外,台北醫學大學副校長李岡遠分享肺癌臨床創新應用的最新突破,特別是在標靶治療(Targeted Therapy)與免疫治療(Immunotherapy)上的進展。他指出,透過深入分析腫瘤基因圖譜(Tumor Genomic Landscape),可以針對不同病人開發專屬的治療方案,顯著提升療效。根據台北醫學大學的研究,肺癌死亡率下降的原因包括吸煙率降低、篩檢普及以及治療進步,特別是女性死亡率的明顯改善突顯出早期診斷與預防的重要性。

國際座談部分,同樣邀請來自菲律賓與泰國的醫療領袖,共同探討肺癌治療的困難與合作前景。菲律賓國家腎臟移植研究所腫瘤內科主任 Necy Saguisag Juat 與泰國 Vibharam 醫院院長 Dr. Dhanoo Lawbundis 均表示,區域合作不僅能引進臺灣的先進技術,還能幫助其他國家提升臨床試驗的規模與效率。

肺癌精準醫療國際合作座談

展望未來:精準醫療引領醫療新時代

本屆亞太癌症精準醫療論壇以其豐富的內容與國際化的視野,為癌症治療的未來提供清晰的藍圖。從液態活檢到個人化療法,再到基因分析驅動的臨床應用,臺灣正以其領先的技術與豐富的臨床經驗,引領亞太地區的癌症精準醫療發展。

正如論壇中各位講者所言,精準醫療並非單一技術的突破,而是一個涵蓋從檢測到治療的完整生態系統。未來,透過深化國際合作與技術創新,癌症病患的生存希望將不再只是可能,而是確定的願景。

延伸閱讀:2024 台灣醫科展聚焦五大產業:智慧醫療、再生醫療、精準檢測、生技醫藥與尖端醫材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