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生技併購、合作方式不同?專家解析現況與未來趨勢

0

生醫年度盛會 BIO Digital 2021 找來各界專家,針對焦點議題分享洞見,促進跨領域與社群的對話。其中,有一場次聚焦 COVID-19 疫情下企業合作的變化與未來趨勢,並邀請 Bayer 事業開發副總裁 Kendra Rose、Merck Research Labs 事業開發與授權負責人 Ben Thorner 與 Johnson & Johnson 免疫事業開發副總裁 Johan Verbeeck 齊聚線上進行討論。

生技業研發焦點轉換

據 KPMG 在 2021 年 4 月提出的報告,有超過 70% 生命科學企業將研發資源放在早期產品開發。Hemmie Chang 以默沙東(MSD,美國與加拿大稱 Merck)舉例,它於 2016 年即與 Moderna 啟動早期癌症 mRNA 疫苗合作案。

Ben Thorner 指出,默沙東期下合作案範圍相當廣大,他們設立了一個創投團隊,目標尋找仍於開發週期早期的技術與研發,以及相關致能技術(enabling technology)來強化內部 R&D 實力。除此之外,默沙東善用橫跨全球的創新中心,挑選出具潛力的臨床前與概念式驗證療法。

Merck Research Labs 事業開發與授權負責人 Ben Thorner

目前,該公司已有不少晚期候選藥物在臨床試驗中被證明其安全性與有效性。儘管疫情改變公司療法的研發方向,默沙東卻早已投入疫苗與傳染性疾病藥物研發,更推出候選藥物。而他發現 COVID-19 增加了科學家在基礎生物學上的功夫,但也促成了不少基礎研究上的合作。

Bayer 合作策略

Kendra Rose 解釋,Bayer 之所以能與許多有突破技術的公司合作,都要多虧 Bayer 創投團隊的努力。例如與 AI 藥物開發企業  Recursion 的合作中,Bayer 提供小分子數據庫進行 AI 分析,藉此開發標靶纖維化疾病的療法。

Bayer 事業開發副總裁 Kendra Rose

另外,Bayer 也與 DataSystems 合作開發數位糖尿病管理系統 OneDrop,擴大其數位健康市場,該系統在未來也將導入心血管、腎臟疾病與腫瘤科患者的管理中。

單就 2020 年,Bayer 一共拿下 25 個合作或收購案,例如收購 KaNDy therapeutics 所開發的更年期婦女荷爾蒙補充療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HRT),還有收購 AskBio 透過基因療法平台,希望來標靶腫瘤與心血管失調等疾病。隨後,Kendra Rose 於會議中也談到收購價格將如何因產品的臨床階段有所改變。

臨床試驗將持續受 COVID-19 影響

接下來,Johan Verbeeck 針對 COVID-19 在臨床試驗與藥物開發的影響進行闡述。據統計,疫情下美國有 1,400 件 COVID-19 相關的臨床試驗,但腫瘤相關只有 200 件,他認為疫情後科學家需要重新審視研發平衡與焦點。而未來數年,腫瘤與其他疾病的臨床試驗都將受到 COVID-19 的餘波,尤其在罕見疾病臨床試驗設計與執行上,因為受試者招募與資源分配的情形都會有所不同。

疫情後的收購、併購趨勢

COVID-19 無疑改變了生技業收購、併購的遊戲規則。首先,Johan Verbeeck 指出,授權、收購、併購與期權合約將更著重產品的創新程度與估值;且收購、併購的複雜程度將降低,增加優秀團隊的外部合作機會與控制力。但須注意,期權合約擁有價值低估與期權條件的不明確的風險。

Johnson & Johnson 免疫事業開發副總裁 Johan Verbeeck

Ben Thorner 則點出,未來合作將取決於雙方公司是被何種因素所驅動。擁有多種產品線的公司高機率會選擇收購、併購,授權則會出現在迅速且資金密集的臨床試驗。

反觀當今局勢,收購與併購是大部分小公司維持生存與研發速度的方式,而大公司則提供 R&D 技術、商業化能力、法規與製造工作模式。簡言之,新創需要先擁有亮眼的產品,接下來只要找到合適的夥伴,將可走得長遠。

Kendra Rose 指出,收購與併購的模式可讓新創更獨立、更快上市,收購方則可取得專業技術後,將收益最大化。舉例來說,Bayer 收購 AskBio 後,即獲得一群在腺病毒相關疫苗上,有超過 40 年經驗的資深研究人員。不過接下來,雙方必須思考如何維持營運彈性與自律,才有辦法維持長久合作關係。

專家洞悉未來趨勢

放眼未來的生技產業趨勢,Kendra Rose 認為近期因 COVID-19 提升的開發速度與效率,未來將持續加速,譬如疫情下的主流技術—— mRNA 疫苗將廣泛應用於其他疾病中。

Ben Thorner 則相信 COVID-19 推動不少生命科學的創新,未來細胞療法、基因療法與核酸等生物學領域研究將不斷增加。另外,未來將有更多高潛力小公司與大公司的合作案,推動產品研發進程。

作者:Rajaneesh K. Gopinath, Ph.D.
編譯:Tyler

延伸閱讀:新冠疫苗要打第 3 劑嗎?Pfizer 執行長 Albert Bourla 解密迅速開發疫苗的關鍵

參考資料:
1. https://geneonline.news/en/finding-strategic-partnerships-insider-perspectives-on-biopharma-deals-and-market-trends/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請聯繫: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