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 2025 GTC 大會:大腦 × AI 跨域整合,Synchron 運用 NVIDIA 平台,建構腦機介面醫療新技術

0

腦機介面(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技術在醫療科技迅速進步的今日,越來越貼近我們的生活。奠基於當下的腦科學研究知識、AI 基礎設施與技術日趨成熟的背景下,促成「人腦」與「AI」融合的腦機介面應用再進一步。在輝達舉辦的 GTC(GPU Technology Conference)大會上,Synchron 公司神經科學研發部門的資深總監 Peter Yoo 博士,深入探討 BCI 技術在創造大腦數位雙胞胎的發展,這將為患有神經系統疾病的個體,解鎖關鍵自主生活能力。

科技交匯之時,腦機介面為何正迎來突破?

Peter 表示,在時下的時機點,有賴於幾項重要條件的同時成熟,包括計算能力、基礎設施、神經科學研究、機器學習與電腦科學方法,以及高品質、多樣化的大腦訊號數據。正因這些條件具備,使得人類能夠以前所未有的精準度與規模,探索大腦運作模式,進而創造人工人類認知(Artificial Human Cognition)系統,幫助患者恢復自主能力。

透過可擴展的運動型腦機介面,恢復患者自主生活

Peter 說明,Synchron 公司透過開發「可擴展的運動型腦機介面」(Scalable Motor BCI),協助患者恢復生活自主性(Autonomy)。Synchron 利用名為「Stentrode(Stent-electrode recording array)」的植入式腦機介面技術,通過微型的網狀導管,將感測元件直接植入大腦,從而即時捕捉患者腦內的活動訊號。這些訊號經由身體內置的「Synchron」裝置,透過藍牙傳輸到智慧型手機 App,患者只需透過意念,即可進行即時控制,大幅提升生活品質與自主能力。

「Stentrode(Stent-electrode recording array)」的植入式腦機介面技術,通過微型的網狀導管,將感測元件直接植入大腦,從而即時捕捉患者腦內的活動訊號。(來源:GTC 官網)

這種革命性的方式不僅降低侵入性手術的風險,更透過行動裝置端的連結,幫助患者直接且有效地管理自身的醫療需求,例如疼痛程度回報等,大大改善患者與醫療人員之間的溝通,將病患的自主權真正回到自身掌控之中。

NVIDIA 助力 Synchron,實現從初級自主到完整自主的腦機介面

Peter 表示,醫療科技界重要合作案之一,就是 Synchron 與全球科技巨頭 NVIDIA 的聯手合作。雙方透過整合先進的 AI 運算技術,成功打造強大且高效的本地運算平台,其中使用 NVIDIA 的 Holoscan(感測器處理)、CloudXR(擴增與虛擬實境)與 Jetson Orin AGX(邊緣 AI 和機器人運算)等技術,提供高性能神經解碼(Neural Decoders)、感知型 AI(Perceptual AI)與生成式 AI 能力。

這一合作成果,將人工智慧與腦機介面完美結合,創造出一種新型態的「認知 AI」(Cognitive AI),透過基礎大腦認知模型(Foundation Models of the Brain)與多維脈絡生成及標籤化(Cosmos-rich Context Induction & Labeling),達到精確、高效的大腦訊息解碼。

患者透過 VR 頭戴裝置等智慧裝備,實現更加完整且實際的環境互動與控制。(來源:GTC 官網)

在實踐上,這些技術首先協助患者獲得初步的「自主能力(Patient Autonomy)」,最終更進一步實現完整的患者自主,例如透過結合實體型 AI(Physical AI)與代理型 AI(Agentic AI),讓患者透過 VR 頭戴裝置等智慧裝備,實現更加完整且實際的環境互動與控制。

最後,筆者在撰寫本文的時候,甚有體會,
容我由一段詩詞,表達本篇的所表達的概念:

大腦如宇宙,星河藏心間,
念起千重影,全息透雲煙。
一粒沙中界,意識映無邊,
天地本同構,萬象俱相連。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