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防範新撇步 液態生物檢體結合問卷APP

0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指出,每年約80萬以上的人死於自殺,而有更多的人企圖自殺,另外衛生福利部統計顯示,105年國人自殺人數為3765人,高居死因第12名。在這些自殺案例中,大多數被精神科確診為精神疾病患者,其中以憂鬱症為主,而其他自殺原因包含藥物濫用、酗酒、性格障礙、精神分裂症、嚴重之壓力適應障礙症等。自殺的預防與治療的重點在於如何早期偵測自殺的高危險群,以及積極有效治療精神疾病。

液態生物檢體 開啟自殺防治新世代

2014 年,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Kaminsky 博士及其團隊刊登於美國精神病學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指出,人類自殺風險與其SKA2基因的變化有關,該基因會在大腦前額葉皮質中表現,與抑制負面想法及衝動行為有關。該研究團隊藉由觀察比較自殺者及正常人(對照組)的大腦前額葉皮質樣本發現,死於自殺的個體SKA2基因表現顯著低於正常人。另一方面,Kaminsky 博士及其團隊也發現,有自殺意圖及行為的組別,其SKA2基因甲基化表現升高。

這篇第一個藉由液態生物檢體(Liquid Biopsy)來預測自殺風險的研究,已經為自殺防治帶來新世代的突破,更為科學家提供一個新的研究方向,同時醫護人員可根據血液偵測結果,限制這些患者做出危險行為,降低自殺死亡的風險

圖片來源:Guintivano J, et al. Am J Psychiatry. 2014 Dec 1;171(12):1287-96.

圖片來源:Guintivano J, et al. Am J Psychiatry. 2014 Dec 1;171(12):1287-96.

延伸閱讀:什麼! 抽血就能知道你有沒有憂鬱症?

液態生物檢體搭配身心問卷APP 可望精準診斷自殺傾向而提早防治

2017年8月,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宣布,他們研發出一種新穎診斷自殺風險的方法,此方法為人們和高自殺風險患者提供更為客製化的血液偵測方式來評估自殺的風險。研究人員也展示兩款手機應用程式(mobile application, 簡稱APP),一款具自殺風險評估功用,另一款具焦慮和憂鬱評估功用,此兩款APPs與血液偵測一起配合評估,以提高評估的精準度,並針對患者提出適合的生活方式、心理治療和其他干預措施。該研究團隊還指出,他們將研發一系列藥物和天然物質來預防自殺。該團隊的研究“自殺之精準醫療:從普遍性到亞型和個人化"(”Precision Medicine for Suicidality: From Universality to Subtypes and Personalization”)刊登於分子精神病學期刊。

該研究團隊嘗試透過更大規模的世代研究(cohorts)及液體生物檢體來調查與自殺相關的血液基因表現生物標記(Biomarker),是否比先前的研究更具普遍性、跨越精神科診斷與跨性別。這些標記或許可以反應以及(或)代表自殺的核心生物學。他們採用了廣泛且逐步的方法,產生出大量的研究結果,最後取得了成功。研究人員指出,步驟一、步驟二和步驟三,依序為發現,優先次序和驗證,都是為了追踪自殺的可能性,結果產生了兩項名單,其一為Top Dozen候選生物標記名單,此名單包含每個步驟的最佳生物標記,其二為在步驟三中以Bonferroni校正方式篩選而來的148個候選生物標記。步驟四為測試這兩項生物標記名單,在獨立世代研究中是否能夠預測自殺意念(suicidal ideation, SI)以及未來的住院治療有自殺傾向,進而鑑別出完全新穎的預測生物標記(如CLN5和AK2),並且強化了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和其他團隊以前的研究結果(如SLC4A4和SKA2)。

該研究團隊的Alexander B. Niculescu III博士指出,他們的研究為精準醫療和科學健康預防方法提供了一個基礎架構。首先,研究人員從66名被診斷患有精神障礙患者,進行的連續血液檢測,而這些患者在兩次訪談之間,需有自殺想法層級有顯著改變的狀況。研究人員接續使用Niculescu集團的Convergent Functional Genomics方法,篩選出在每個個體和個體之間與自殺最為相關的基因表現生物標記。然後,研究人員使用取自45名自殺者的血液樣本,測試了生物標記的效度。此生物標記隨後在另一組個體中進行測試,以確定哪些人可能會有強烈的自殺傾向,或有自殺企圖而需就醫治療。研究人員將RNA分子作為可識別的生物標記,其於血液中的表現程度隨著患者自殺心理改變而改變。

此研究結果如下:

  1. 一種結合生物標記與APP的演算法,不受性別及診斷影響,能預測哪些人具有強烈地自殺傾向,其準確率高達90%,而因自殺入院治療的預測準確率也有77%。
  2. 一套普遍預測各種精神疾病患者且男女都適用的生物標記,包括從未與自殺想法和行為相關的新生物標記。
  3. 鑑別出四種新的自殺亞型,包括沮喪、焦慮,併發和非情感/精神病,而不同的生物標記在每種亞型中均有效。
  4. 與特定診斷和性別相關的生物標記,例如LHFP(lipoma HMGIC fusion partner)的生物標記,似乎對憂鬱症男性來說,是非常準確的預測因子。
  5. 有廣泛的證據指出,APOE(apolipoprotein E)和IL-6(interleukin-6)這二個生物標記,參與在自殺和藥物的治療潛在臨床效用以及顯示自殺傾向的神經退化和發炎物質組成的作用中。APOE為調控膽固醇和脂肪的蛋白質,此基因的一些形態與阿茲海默症的形成有顯著相關性。IL-6蛋白質表現主要與身體發炎反應有關。
  6. 使用血液生物標記印記和生物資訊方法,來開發預防自殺的潛在藥物治療和天然物質。它們包括已經用於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和批准用於其他用途的藥物,如糖尿病用藥(diabetes medication)metformin。

Alexander B. Niculescu III博士指出,雖然各行各業都可能會出現自殺的想法,但他認為這樣的悲劇是可以避免的。他也說“這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型研究帶來嶄新的突破,並且使我們先前許多個體的研究結果也再次重現。”

延伸閱讀:精準醫療專文(上):藥物基因體學 汪洋藥海中的指南針

NGS banner

參考文獻: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ttp://www.who.int/mental_health/prevention/suicide/suicideprevent/en/
  2.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105年度死因統計|105年死因統計年報http://dep.mohw.gov.tw/DOS/cp-3352-36826-113.html 
  3.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自殺防治中心 http://tspc.tw/tspc/portal/know/know_content.jsp?type=article&sno=4 
  4. Guintivano J,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replication of a combined epigenetic and genetic biomarker predicting suicide and suicidal behaviors. Am J Psychiatry. 2014 Dec 1;171(12):1287-96.
  5. Precision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Suicide: http://www.genengnews.com/gen-news-highlights/precision-medicine-for-preventing-suicide/81254807
  6. Niculescu AB, et al. Precision medicine for suicidality: from universality to subtypes and personalization. Mol Psychiatry. 2017 Aug 15. [Epub ahead of print]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