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澳洲生技大展(AusBiotech 2024)於 10 月 28 日至 11 月 1 日在墨爾本舉行,將澳洲蓬勃發展的生物技術產業推向全球舞臺,臨床試驗的產業優勢是主要亮點。澳洲有 1,200 多家生技公司、55 個研究機構與 40 所大學。儘管如此,醫療製造業佔國內生產毛額(GDP)比例仍只有 0.3%,因此依舊需要仰賴持續投資支持。根據澳洲衛生和老年護理部長(Health and Aged Care)Mark Butler 表示,澳洲在健康醫療研究方面排名全球第七,然而儘管具有一定程度的發展水準,專家們仍呼籲跨產業和政府部門持續合作的重要性。著眼於此,澳洲政府藉由編列 150 億美元國家重建基金等鼓勵政策將生醫產業成長列為優先項目,其中 15 億美元用於將重點用於生醫科學商業化。而臺灣政府在生技發展方面,近年來透過政策優化與資源的投入,醫療產業也在國際上名列前茅,因此希望這次能藉由澳洲生技大展機會加強國際合作。
此次展會,臺灣以經濟部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推動小組(BPIPO)主任兼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副執行長黃千岳(Michael Huang)與團隊為代表,積極加強臺灣與澳洲生醫領域鏈結,並尋求合作機會。而在生技大展前,由 BPIPO、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Southern Taiwan Science Park Bureau)、DCB、澳洲駐臺辦事處(Australian Office in Taipei)也於展會前共同主辦「BioConnect:澳洲-臺灣生技論壇」,力推臺灣數位健康、免疫療法、疫苗開發和精準醫療等領域的發展。
BPIPO 和 DCB 參與澳展臺灣館開幕,象徵臺澳更穩健的生醫聯繫
生技大展首日,臺灣代表團共同為國科會南科管理局偕同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設置的臺灣館揭開序幕,為今年臺澳合作之路再樹里程碑。開幕式除科管局副局長林秀貞及 BPIPO/DCB 黃千岳主任/副執行長率全體團員參與外,也受到各界知名人士的熱烈歡迎,其中包括駐澳大利亞代表處代表徐佑典(Douglas Yu-Tien Hsu)、澳大利亞生技協會副執行長郝蘭德(Rosanne Hyland)及駐墨爾本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呂明澤(Ray Ming-Tse Lu)。而特別嘉賓則包括駐澳大利亞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科技組組長林赫(Ho Lin)、澳洲眼科研究中心(CERA)首席研究員劉貴玄(Rick Guei-Sheung Liu)博士,一同出席會議,彰顯國際夥伴關係的重要性。
臺灣代表團於展前搶先探訪墨爾本生醫產學環境
代表團把握在澳洲生技大展期間,帶領臺灣生技企業與意見領袖親自走訪多處澳洲當地重要的生醫研究機構、實驗中心與公司等,進一步了解墨爾本當地的生醫體系。首站來到距離墨爾本 14 公里之遙的拉籌伯大學(La Trobe University,下稱「拉籌伯」)。拉籌伯以廣泛的研究機構和產業合作夥伴關係聞名,超過 19 家公司進駐校園形成一個融洽的產學協作環境,各公司致力促進跨學科計畫,推動生技創新並對現實世界產生實質的影響。
拉籌伯的研發重點是將人工智慧、機器學習與計算生物學等新興技術應用於疾病建模、數位病理學和個人化藥物發現等領域。作為計劃的一部分,拉籌伯與 BioNTech 合作建立臨床規模的 mRNA 製造設施與創新中心。
拉籌伯校園參訪包含 Bio Innovation Hub 的實驗室與辦公區,提供早期生物技術和農業技術發展的基地。該中心配備 PC2 實驗室與共享設備,使企業與學研人才能在世界一流的研究基礎設施協作環境中激發出研發量能。例如 AdAlta 正著手開發次世代抗體平臺、Imunexus Therapeutics 則努力提高現有抗體的治療功效。
而在拉籌伯分子科學研究所(LIMS)中,則匯集癌症、感染、免疫、分子設計和奈米科學等領域的優秀研究人員來解決現今最棘手的挑戰。LIMS 是許多生物技術公司的所在地,並與 Australia Synchrotron 及 Olivia Newton-John 癌症研究所保持密切合作推動科學發現和商業化應用。
第二個參訪地點是墨爾本 Biomedical Parkville 特區,是澳洲首屈一指的生醫園區。該區包含 40 多個世界級生物醫學機構,包括 CSL 總部、皇家墨爾本醫院與皇家兒童醫院等重要醫院。代表性設施包括 Peter MacCallum 姆癌症中心負責生產先進細胞療法的細胞治療部門與澳洲國家藥物發現中心。
此外,臺灣代表團也參訪澳洲知名的蒙納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包含旗下生物醫學發現研究所和藥品製造創新中心蒙納許科技特區(Monash Technology Precinct),該區每年為維多利亞州的經濟帶來 115 億美元的收入。
臺灣代表團與澳洲代表性臨床研究組織深化合作
澳洲臨床實驗系統成熟,在國際上扮演重要角色,許多知名藥廠都選擇在澳洲做臨床實驗,這次 BPIPO 和 DCB 也特別領團前往參訪澳洲代表性的臨床研究組織:360biolabs 和 Nucleus Network。在 360biolabs,參訪者深入了解公司對臨床試驗的全方位生物分析服務,涵蓋從一期到四期的試驗階段。作為 BioAgilytix 組織的一員,360biolabs 的專長涵蓋藥代動力學(PK)與藥效動力學(PD)測試、免疫原性評估、生物標誌物分析,以及疫苗與傳染病研究,此外也支援小分子、生物製劑及疫苗等產品的開發與臨床試驗。
代表團接著訪問澳洲最大的一期臨床研究組織 Nucleus Network,該組織在美國和澳洲均設有設施,展現澳洲全面臨床試驗的基礎。自 2003 年成立以來,Nucleus 已為全球頂尖的生技製藥公司成功進行 1,500 多項一期臨床試驗。代表團也探訪 Nucleus 在早期臨床藥理學試驗的專業知識 Nucleus 在早期臨床藥理學試驗領域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涵蓋多個關鍵領域。
首先,在首次人體試驗(First in Human, FIH)方面,Nucleus 擁有設計與執行的專業能力,能夠確保藥物在安全性和倫理標準下進行初步評估,特別是針對安全性、耐受性和藥代動力學的數據收集。對於單次遞增劑量(SAD)和多次遞增劑量(MAD)試驗,Nucleus 能精確設計並執行這些試驗,以評估藥物劑量反應關係,確定最大耐受劑量(MTD)以及重要的藥效動力學數據。針對種族橋接(Ethnobridging)研究,Nucleus 的專業團隊可根據不同種族群體的藥代動力學數據進行深入比較,評估藥物在多種族人群中的適用性,加速藥物在全球市場推廣。
Aeterna、IDT 和 PCI 探索創新:開創性療法和製藥進展
新療法及受託開發製造也是臺灣發展的重點項目,這次代表團也考察 Aeterna Health 的研發中心,聚焦於幹細胞和免疫細胞應用方面的研究開發。Aeterna 的創新 svCell 療法目前已經有不錯的進展,例如目前在華勒比聖文森醫院(St Vincent’s Private Hospital Werribee)進行的骨關節炎治療應用,svCell 技術能協助身體的自然癒合過程並減少發炎反應,有助於緩解骨關節炎症狀、改善活動能力並促進軟骨恢復。
代表團也參觀總部位於墨爾本的 IDT 澳洲(IDT Australia)製藥公司,他們具有從實驗室研究到臨床患者的藥品快速生產經驗已經長達 50 年。IDT 澳洲在高抑制與高活性藥物生產方面擁有廣泛的能力,與政府和產業合作解決藥物短缺問題,同時也促進快速通道審查方案。 BPIPO 和 DCB 代表見證 IDT 在生產治療癌症、心臟病、糖尿病和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的藥物方面的專業,以及他們在製造 mRNA 和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方面的進展, IDT 在支持澳洲和國際市場關鍵健康需求方面的角色。
此外,團隊也參觀 PCI 受託開發製造(CDMO)公司,他們在藥物開發和商業化方面扮演關鍵角色。 PCI 的綜合服務涵蓋整個產品生命週期,增強供應鏈安全並加快市場准入。PCI 每年推出 90 多種產品,並具有超過 50 年的 CDMO 專業知識。憑藉在高活性藥物製造、冷凍乾燥和無菌生產方面的技術能力,PCI 提供從藥物開發到包裝和分銷的全套解決方案。
澳洲團參訪的尾聲、臺澳生技創新合作再出發
由 BPIPO 和 DCB 率領的臺灣代表團在澳洲生技大展上,接觸澳洲多元且有活力的生態系統,焦點放在細胞治療、藥物製造、臨床試驗及高端研究等關鍵領域。而在與拉籌伯大學、莫納許大學以及墨爾本 Biomedical Parkville 特區的交流,不僅發現澳洲在再生醫學、生物技術和藥物開發方面的優勢,也加深對這些領域的了解。
這次旅程中,代表團特別關注細胞療法、mRNA 技術及藥物製造的創新技術,同時也積極探索與澳洲頂尖 CDMO、受託研究機構(CRO)及臨床研究組織的合作可能性。此次活動標誌著深化臺灣與澳洲在生物技術方面合作的重要一步,雙方在交流中找到了許多共鳴,臺灣專家將帶著寶貴的經驗回國分享給團隊,發揮「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的落地應用。
延伸閱讀:基因線上「2024 年澳洲生技大展」相關報導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