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Q1-Q3 中國醫藥市場在全球市場中的地位持續攀升,成為全球醫藥交易的重要樞紐之一。根據市場分析報告顯示,儘管全球醫藥交易量在 2024 年前三季相較去年同期減少,但中國市場憑藉重大交易的推動,整體交易金額出現顯著提升。2024 年 Q1-Q3 全球醫藥交易總數達到 502 筆,相較於 2023 年同期下降 17%,而中國市場的交易金額卻在重大交易的推動下提升至 4,747 億人民幣。值得注意的是,重大交易筆數維持在 17 筆,重大交易金額高達 3,662 億元人民幣,顯示出中國醫藥市場在全球醫藥行業中的影響力不斷擴大。
在中國醫藥交易中,「引進授權(License-in)」和「授出授權(License-out)」交易的表現形成鮮明對比。License-in 交易數量出現下降,而 License-out 交易則顯著增長。數據顯示,2024 年 Q1-Q3 中國 License-in 交易僅有 25 筆,相較於 2021 年的 175 筆顯著減少;反之,License-out 交易達到 73 筆,同比增長 50%,交易金額達到 336 億元人民幣,增長 18%。此變化反映出中國企業逐步由技術的引進者轉向技術輸出者,顯示中國生技和製藥產業技術實力的不斷提升。
延伸閱讀:2024 年藥品研發大趨勢:美國和中國爭奪全球藥物開發領導地位,將迎來更加平衡的市場局勢License-in 交易數量減少,中後期項目引進需求增長
2024 年 Q1-Q3 的數據顯示,中國市場 License-in 交易數量進一步下降,顯示出企業對引進外部技術和產品的需求有所趨緩。根據數據顯示,2024 年 Q1-Q3 的 License-in 交易數量僅有 25 筆,為近年來最低水平。License-in 交易總金額的佔比從 2019 年的 8.7% 下降到 2024 年的 5.3%。這表明中國企業在 License-in 策略上更加謹慎,集中資源於在地化的創新項目,同時減少對外部技術的依賴。
然而,在 License-in 項目的選擇上,化學藥物(Chemical Drug,本文簡稱「化藥」)依然是主要授權類型,尤其是抗體藥物複合體(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在 2024 年有顯著增長。這類項目對於腫瘤(Oncology)治療領域的技術應用有重要意義,顯示出中國企業對 ADC 技術的興趣逐漸增加。另一方面,License-in 交易中的中後期項目比例顯著提升,達到 37%,免疫療法(Immunotherapy)相關項目比例達到 40%。這些現象凸顯中國企業對於臨床中後期階段的項目需求提升,更加重視具有臨床應用價值的技術。
總體趨勢反映出中國企業在 License-in 策略上逐漸產生新的轉變:企業不再僅限於早期技術的引進,更加注重成熟度較高、能快速投入應用的項目,尤其是針對腫瘤和免疫療法的治療方法。這種改變顯示出中國企業在技術引進策略上的精進,也反映出市場對創新化藥和免疫療法的需求。
License-out 交易大幅增長,生醫技術輸出能力提升
與 License-in 交易的下降相對應,中國 License-out 交易數量和金額在 2024 年 Q1-Q3 中出現顯著增長。根據數據顯示,2024 年 Q1-Q3 中國 License-out 交易數量達到 73 筆,同比增長 50%,交易總金額達到 336 億元人民幣,增長幅度達到 100%,甚至超過了中國企業在二級資本市場的融資金額(295 億元)。這一成就顯示中國企業在技術輸出方面表現強勁,尤其是針對腫瘤治療技術的 License-out 交易增長顯著。
在授權類型上,化藥依然是 License-out 的主流,佔比穩定,尤其是針對腫瘤疾病的雙/多抗體藥物授權交易增長迅速,佔 License-out 交易的 26%。這反映出中國企業在腫瘤治療技術方面的實力提升,也展現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大部分 License-out 交易集中在臨床前和臨床階段,占比達到 54%,顯示出中國企業傾向於在技術尚處於早期的時候向外授權,將創新技術輸出至國際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 License-out 領域的增長顯示出企業已具備穩定的技術輸出能力,尤其是在生物製藥和新藥開發方面。隨著技術成熟度的提升,中國企業正積極尋求將自身技術輸出至國際市場,並在腫瘤治療等熱門領域開展廣泛的國際合作。這些成果不僅強化中國企業的國際影響力,也促進中國在全球醫藥市場中的角色轉變。
NewCo 模式興起與 MNC 併購活動分析
2024 年 Q1-Q3 中,NewCo 模式(NewCo Model)成為中國企業探索商業創新的一大亮點。NewCo(Newly Created Company)模式指的是公司將特定的技術或業務分拆至新成立的獨立公司,並在該公司中引進外部資金與合作夥伴。這種模式有助於母公司分散風險,並且可以為新公司引進更具針對性的資金和市場資源。多家中國企業如華潤生物科技(China Resources Biopharmaceuticals)和信達生物(Innovent Biologics)在 2024 年 Q1-Q3 皆採用 NewCo 模式,成功吸引到外部資金並建立起多方合作關係。
此外,2024 年 Q1-Q3 的全球跨國藥企(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MNC)併購活動顯示出特定領域的熱點,跨國藥企的併購目標集中於腫瘤、罕見疾病(Rare Disease)、神經退化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等創新療法領域。這些交易反映 MNC 對創新技術和新療法的高度需求。併購數據顯示,2024 年前三季內多家跨國藥企如嬌生(Johnson & Johnson)、GSK、艾伯維(AbbVie)等跨國藥企均在全球範圍內展開多筆交易,以補充其技術管線並加強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 2024 年 Q1-Q3 全球併購數量相較去年持平(99 筆),但大額併購數量卻大幅減少了 19%。美國仍然是主要併購標的地區,佔所有併購交易的 51.5%。相比之下,中國企業在全球併購中的佔比僅為 14%,顯示出中國企業在國際併購市場中仍然存在進一步成長的空間。
結論:中國企業逐漸從技術引進者轉變為技術輸出者
綜合 2024 年 Q1-Q3 的市場數據,中國醫藥市場在全球交易活動中的地位持續上升,尤其在 License-out 交易上的突出表現,顯示出中國企業逐漸從技術引進者轉變為技術輸出者。License-in 交易的減少則顯示出企業在外部技術引進上的謹慎與成熟。同時,NewCo 模式的興起提供了中國企業在融資和風險管理上的新途徑。全球跨國藥企的併購趨勢表明,創新療法和新興市場的技術仍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中國醫藥市場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在 License-out 與 NewCo 模式上的突破,將持續吸引國際市場的關注。隨著技術水平的提升和商業模式的多元化,中國有望在全球醫藥市場中具有更重要的定位。
參考資料:醫藥魔方
延伸閱讀:Key Trends in the Pharmaceutical Pipeline for 2024 — Part II: U.S. and China Compete for Top Position in the Global Drug Development Landscape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