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戰銀色海嘯,智慧科技助力高齡化社會

0

全球人口高齡化加劇,根據聯合國預測,到 2050 年,60 歲以上人口將達到 21 億,幾乎是現今的兩倍,且其中 80% 將生活在中低收入國家。這一人口結構轉變成為心理健康解決方案需求的濫觴,而失智症與憂鬱症等疾病對醫療系統造成日益沉重的壓力。面對住院費用上升、早期診斷不足與照護模式不親民等種種挑戰,新興科技如數位工具、人工智慧(AI)與個人化照護方案,正在提供全新契機,來改善早期偵測困境、強化預防醫學與整合照護模式。

在香港舉行的「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ASGH)上,一場專注於銀髮族心理健康的專題討論,集結多位專家探討數位心理健康創新如何改變長者照護。該場次由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所長胡令芳教授主持,她長期專注於高齡化與健康議題。與會者包括 Apollo Health Ventures 聯合創辦人 Alexandra Bause 博士,她從創投角度關注高齡化與長壽科技;Colisée Asia 執行長 Olivier Dessajan 分享亞洲老人照護與第一線經驗;Cedars-Sinai 醫療中心詹姆斯·柯克蘭教授(James L. Kirkland)則是全球抗老療法及老化醫學權威;香港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李國棟具豐富基層與政策經驗;以及 Quant Biomarkers 創辦人兼 Humansa 長壽中心顧問 Sanja Tomovska 博士,致力將生技創新結合全人健康照護。

年齡增長每每帶來複雜的生理變化,深深影響心理健康。柯克蘭教授指出:「年齡變化會影響蛋白質的生成、調控與代謝。」這些變化是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的根本原因,影響不只限於大腦,他補充:「阿茲海默症會影響皮膚,如乾癬與濕疹,也會在皮膚中造成蛋白質積聚。」這說明需從身心整體角度進行照護評估,透過問卷、診斷工具與生物標記等方式追蹤人體退化狀況。

臨床試驗對於解決方案開發至關重要。他強調:「我們針對複數疾病進行多種介入試驗,並結合先進數學方法展開研究。」期望透過這種策略尋找綜合效果,一次性處理多種疾病,並減少患者藥物負擔。然而他也提醒:「大多數臨床試驗會失敗。」這突顯研究往往反覆驗證試錯,且需要謹慎評估管理風險。

此外,數位工具正重塑心理健康問題的早期偵測方式。Tomovska 博士表示:「我們已開發出能夠準確偵測老化徵候的技術。」她指出失智症患者的經濟負擔極重:「目前 75% 的相關支出來自住院。」一種新獲批准的檢測能分析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 tau 與 β 蛋白比值,協助早期風險評估。她補充:「AI 可根據長期資料與實證來預測風險,」讓照護從應對式轉向預防式。

科技也能處理其他老年疾病。Tomovska 指出:「例如新型檢測技術能透過鈣同位素預測骨質疏鬆症。」這些工具能協助醫師偵測患者生理狀態下滑,並及早介入,藉由 AI 推動個人化照護,改善身心狀態提升健康成果。

香港政府正以系統化方式面對心理健康挑戰。李國棟表示:「香港人口老化是一個契機,讓我們重新構思政策、服務與共融社會的設計。」2024 年發布的《基層醫療健康藍圖》已在 18 區全面設立地區健康中心,加強長者社區心理健康支援。

照顧者支援是重要一環。他指出:「我們大幅擴充照顧者支援服務,包括專業訓練、資源與 24 小時熱線。」這有助建立可持續照護網絡,延長長者自主生活能力。社區照顧券與服務隊則協助處理社會與復健需求,減少住院率。

科技也是推動銀髮經濟與社會參與的重要力量。李國棟指出:「香港地區健康中心採用 WHO 的整合式高齡照護框架(ICOPE)設計個人化活動。」促進心理健康與健康老化(Healthy Ageing)。此外也活用退休人士的專業知識,強化社會共融。2024 年,香港政府成立高層級工作小組推動「銀髮經濟」,聚焦消費潛力、產業與生產力。

10 億港元規模的「創新及科技基金」也支援此方向。李國棟表示:「該基金協助社福機構採購科技產品,提升生活品質。」每年舉辦的「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推動跨界合作,尋找心理健康與復健科技新契機。另透過公共教育計畫打擊年齡歧視,促進不同世代交流維繫代際和諧。

生技產業也積極投入數位心理健康解方。Bause 博士回顧:「我們見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某些藥物能延長哺乳類動物壽命。」自 2017 年起,她的基金便致力於老化生物學開發治療方案,以延緩或逆轉分子老化。她補充:「我們看見這個領域創新潮流從學術界快速流向產業界。」跨國藥廠正加碼投入,臨床試驗也已拓展至中國等市場。

臨床試驗仍面臨挑戰,Bause 指出:「我們無法直接做試驗來測試藥物是否能延緩老化。」因此目前聚焦於特定老化相關疾病,以具體成效推進長壽研究。

數位心理健康創新正改變長者照護模式,帶來具體應用成果。在醫院端,以 AI 驅動的診斷工具能早期偵測阿茲海默蛋白質比值,提早介入時機、降低住院成本;社區端,香港地區健康中心整合數位工具,追蹤心理健康,讓長者保持活躍與參與;如 Humansa 則推動個人化健康計畫,讓民眾能自主管理健康,減輕系統負擔。放眼全球,生技創新透過跨境合作擴展規模,並於中國等地展開臨床試驗,驗證延緩老化的潛力療法。這些方案在嚴謹研究與政策支持下,正重塑照護模式,聚焦預防與自主性,為全球高齡化危機擘畫永續規劃藍圖。

圖中場次呈現數位創新結合實證研究,並透過政策支持來推動長者照護,從過往治療取向逐漸轉為預防自主,為全球高齡社會擘畫永續模式。(攝:基因線上)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