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 vs. COVID 以毒攻毒!用干擾型病毒擊敗新冠病毒

0

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是單股 RNA,它可以快速複製產生大量病毒,更麻煩的是,當病毒快速增生累積 RNA 變異,就會出現越來越多變種病毒,包括席捲全球的 Alpha 變異株,以及目前全臺努力防守的 Delta 變種。好消息是,科學家發現了用新冠病毒「狹持」新冠病毒的新策略。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Penn State)團隊合成一種缺陷型干擾(defective interfering, DI)的新冠病毒,它就像野生型新冠病毒的寄生蟲,藉由操縱新冠病毒的基因,干擾其正常運作導致新冠病毒自行死亡。研究成果發表於《PeerJ》。

病毒駭客:缺陷型干擾病毒(DI virus)

DI 病毒是自然中常見的病毒類型,它的特色是基因序列短、缺少許多重要片段,所以無法自行進行基因複製,但它會把自己缺陷的基因體注射到有完整功能的病毒內,利用別的病毒幫它產出所需的蛋白質。

該研究運用 DI 病毒生長的原理,在已感染新冠病毒的實驗猴子體內,注射合成的 DI 病毒基因片段。

結果顯示注射後 24 小時內,猴子體內新冠病毒量較對照組少 50%,且 DI 病毒基因序列比新冠病毒的多出 3.3 倍。也就是說,在 DI 病毒基因的干擾之下,新冠病毒會自行死亡。

未來若要發展以 DI 病毒攻擊新冠病毒的治療,還需要克服 DI 病毒在人體肺部生長條件,以及研發有效將 DI 病毒運輸進人體的方法。該研究團隊現在已經嘗試用奈米粒子當作載體,顯示新冠病毒量能在 12 小時內降低 95% 的功效。

以毒攻毒類似案例:病媒蚊防治

以干擾型病毒攻擊新冠病毒或許是新鮮事,但在生物防治領域,這種手法並不罕見。例如今年 5 月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大規模施放基改的埃及斑蚊,這些基改埃及斑蚊是不會叮咬人類的雄蚊,與野生雌蚊交配後,會使叮咬人類的雌蚊在幼蟲階段就死亡,雄性基改埃及斑蚊則繼續繁衍,藉此改變蚊蟲的族群分佈。

推行這項計劃的英國公司 Oxitec 已有過成功案例:他們在巴西執行 4 年期釋放基改蚊子,最終讓野生蚊蟲比例降低 98%。

短期來看這種蚊蟲防治策略相當有效,但正如所有基因改造技術也引發不少議題。例如基改蚊子維持有效性時間多長,以及蚊蟲分佈數量改變會在物種生態、演化上造成什麼影響,都需要更長遠時間才能驗證。

延伸閱讀:比抗體更持久的免疫武器!記憶 T 細胞可抗 COVID-19 數十年?

參考資料:
1. https://news.psu.edu/story/663131/2021/07/07/research/fighting-covid-covid
2. Peer J, 2021; https://peerj.com/articles/11686/
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1186-6
4. https://www.oxitec.com/brazil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請聯繫: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