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來 10 億美元收購 Verve Therapeutics,盼來一次性心血管疾病療法

0

2025 年 6 月 17 日,禮來(Eli Lilly,NYSE: LLY)宣布,將以現金 10.5 美元每股(總額約為 10 億美元)收購位於波士頓的 Verve Therapeutics, Inc.(Nasdaq: VERV),並可能在未來追加最多 3 美元每股的或有價值權利(Contingent Value Right, CVR),使總交易金額上看 13 億美元。此項收購案預計於 2025 年第三季完成,條件為超過半數股東同意並完成交割程序。

Verve 是一家以心血管疾病基因療法為主的臨床階段生技公司,目標是將傳統長期藥物治療轉化為一次性基因編輯的根本療法。其主力產品 VERVE-102,是第一個針對 PCSK9 基因進行體內(in vivo基因編輯的藥物,目前正進行第 1b 期臨床試驗,並已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快速通道認證,預計可應用於異合性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heterozygous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HeFH)與早發性冠心病(prematu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患者。

致力將心血管疾病,從慢性病管理邁向一次性根治

Verve 目前擁有三項核心產品:VERVE-102(針對 PCSK9)、VERVE-201(針對 ANGPTL3)與 VERVE-301(針對 LPA)。三者分別瞄準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s)、富含三酸甘油脂的脂蛋白(triglyceride-rich lipoproteins)與脂蛋白 (a) 這三大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驅動因子。

其中 VERVE-201 被設計用於治療難治型高膽固醇血症(refractory hypercholesterolemia)及同合性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homozygous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而 VERVE-301 則針對脂蛋白(a),這是一個已被基因證實的 ASCVD 風險因子,與缺血性中風(ischemic stroke)、血栓(thrombosis)及主動脈瓣狹窄(aortic stenosis)密切相關。

禮來與 Verve 共邁療法創新

此次收購案的意義,結合禮來在心臟代謝疾病(cardiometabolic disease)與基因藥物開發的過去經驗,與 Verve 在心血管基因療法的創新技術進行互補,雙方均表示期待此合作能加速突破性療法的開發與商業化。

Verve 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 Sekar Kathiresan 醫師指出:「我們創辦 Verve 的初衷,就是為了改變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模式。過去七年,我們已將三項 in vivo 基因編輯療法推進至臨床階段,而現在,我們迎來理想的策略夥伴(禮來)。」

禮來糖尿病與代謝研究副總裁 Ruth Gimeno 博士也表示:「VERVE-102 有潛力成為首個適用於大規模病患族群的體內基因編輯療法,這將徹底改變現行需長期管理的心血管疾病治療模式。」

此次交易的收購價格,相較 Verve 在 2025 年 6 月 16 日的 30 日平均交易價,有高達 113% 的溢價。Verve 董事會已一致同意並建議股東接受此收購提案。公司創辦人 Kathiresan 與部分早期投資人(如 GV)亦簽署股份支持協議,代表總股份約 17.8%。

VERVE-102 需克服脫靶、持久性、製造、監管與定價等挑戰

儘管一次性基因編輯療法為心血管疾病帶來前所未有的突破契機,VERVE-102 在走向臨床化的過程中,仍面臨多項關鍵挑戰。首先,脫靶效應(Off‑target)與肝毒性風險不容忽視:儘管採用高專一性的 CRISPR/Cas 系統,以及肝臟定向載體(AAV 或脂質奈米粒子 LNP)給藥,第 1b 期臨床試驗中仍需透過常規生化指標(ALT、AST)和高深度測序(deep sequencing)並行監測,以在早期識別任何非目標組織編輯,並依序調整給藥劑量或中止試驗。其次,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的持久性,需透過長達兩年的臨床隨訪,驗證「一劑終身」的承諾是否可在人體中實現;前期動物研究雖已有超過 12 個月穩定降幅資料,但人類生理變異仍存在不確定性。

除了臨床安全與有效性議題,平台製造和品質控管亦是未來的障礙。體內基因編輯載體需達成高滴度、低雜質的大規模生產標準,並符合 GMP/QC 規範,禮來必須整合現有 mRNA 與抗體生產經驗,加速載體放大與質量檢測流程。此外,定價與給付策略將直接影響市場可及性:一次性基因療法的高昂成本需透過分期支付、績效給付或分層定價機制,才能獲得商業保險和公共衛生系統青睞。

未來,禮來與 Verve 的整合,將使後續管線(VERVE‑201、301)共享平台優勢,在臨床前資料、監管溝通與製造流程上實現資料重用,提速 IND 和臨床申請。但也需關注全球監管節奏的差異,確保 EMA、PMDA 等地同步進行審查與加速計畫申請。
最後,伴隨長期追蹤計畫(長達 15 年),必須建立完善的風險溝通與倫理審查機制,強調「體細胞編輯、不可遺傳」,並與患者組織及公眾展開對話,提升社會接受度。唯有同時克服安全性、製造、商業化與倫理挑戰,一次性基因療法才能真正成為顛覆慢性病管理的里程碑。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