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限中國醫療器材招標,中歐貿易緊張升溫

0

歐盟各國政府於 2 日投票決定一項限制中國醫療器材供應商參與公共採購招標的提案,因此前發現歐盟企業在中國的公共招標中並未獲公平待遇。這項歐盟執行委員會(簡稱執委會, European Commission)提案,是首次應用「國際採購工具」(International Procurement Instrument, IPI)框架。該工具旨在確保互惠原則,而該提案是歐盟於 2024 年 4 月展開調查後提出的應對方案。

根據該工具與提案,執委會可以禁止中國醫療器材製造商在未來 5 年內參與金額超過 500 萬歐元的歐盟公共採購項目招標。根據歐盟法律,任何措施都必須符合「比例原則」(proportionate)。

這項新限制措施可能會加劇中歐之間的緊張局勢,此前雙方已因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及中國對歐洲白蘭地採取反制措施而關係緊繃。執委會此前曾表示,已有「明確證據」顯示中國偏好本國製造的醫療設備,其招標條件導致異常低價的投標,並非以盈利為導向的公司所能提供。

在歐盟調查中指出,證據涵括「中國製造 2025」政策內文與多項政策通知:「到 2020 年,中國醫院採購國產中高階醫療器材的比例應達到 50%,到 2025 年應達到 70%;《關於政府採購進口產品審查指引標準的通知》(2021 年第 551 號)審查項目中 178 種為醫療器材(其中 137 種產品要求 100% 國產化);《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通知》(2015 年第 2 號)要求公立醫院優先選用中國國產醫療器材,鼓勵透過集中採購方式採購國產高值醫療器材。」這些限制主要影響耳鼻喉科設備(如清理呼吸道器材)、一般診斷設備與影像診斷設備等。

「它們系統性地偏向採購國產產品,而損害進口產品,或使歐盟業者參與採購時受到歧視性程序約束。除非待採購的醫療器械『在中國國境內無法獲得』,否則此類進口限制和做法將阻止歐盟醫療器材生產商,從而剝奪歐盟醫療器材生產商在中國市場的所有或重大商業機會」執委會於先前報告中總結。

中國商務部則於 3 日發表聲明回應歐盟提案,表明已注意到有關情況。堅決反對歐方有關決定及其歧視性措施,因該保護主義做法不僅損害中方企業利益,並破壞公平競爭構築新的貿易壁壘。

中方強調,當前全球經濟秩序正遭受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的嚴重衝擊。作為主要經濟體應負起責任,中歐應恪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堅持公平、透明和非歧視性原則,以相互開放應對挑戰,以合作對話妥善處理分歧,共同維護中歐經貿關係的健康發展。

參考資料:
1.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OJ:C_202402973
2.https://policy.trade.ec.europa.eu/help-exporters-and-importers/accessing-markets/public-procurement/international-procurement-instrument/china-medical-devices_en
3.https://eur-lex.europa.eu/eli/reg/2022/1031/oj
4.https://www.mofcom.gov.cn/xwfb/xwfyrth/art/2025/art_f2088f2d4d654d5481c58ba0cf9b78cd.html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