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康生技-KY(7827, 簡稱漢康生技, HanchorBio)是一家專注於腫瘤學領域與創新免疫生物療法的全球性生技公司,於今(17)日召開舉行首次公開法說會,即將於 6 月 20 日在臺灣正式興櫃交易,其核心技術為「基於 Fc 設計的生物製藥平臺」(Fc-Based Designer Biologics, FBDBTM),採用蛋白質工程技術,在免疫球蛋白 G(IgG)Fc 區域進行創新構型設計,使其具備多靶向功能。而旗下主力生物抗癌新藥 HCB101 也已推進至臨床試驗第二期陸續收案。漢康生技創辦人暨董事長劉世高博士指出,漢康生技已掌握蛋白藥物研發的核心技術,有能力快速完成融合蛋白生物新藥的藥效學評估,有效加快臨床試驗推進速度。
專有 FBDBTM 技術,致力解決免疫療法瓶頸
漢康生技競爭力之一來自其專有 FBDBTM 技術平臺,致力解決傳統單靶點免疫療法的技術瓶頸。其設計概念包含以下兩點:
多靶向設計與免疫促進:FBDB TM 提供高效受體結合與後天免疫促進的可能性,顯著降低紅血球及血小板減少的風險(因避免紅血球被巨噬細胞誤傷),並可同時啟動巨噬細胞(先天免疫)與 T 細胞(適應性免疫)的殺癌功能,提升抗腫瘤效果。
基因蛋白工程技術:利用蛋白質工程方法達成一體多功能,將源自巨噬細胞的訊號調節蛋白(SIRPα)之結構、經改良設計後融合至 IgG-Fc 段上,形成創新的融合蛋白。以主力產品 HCB101 為例,它是一種以 IgG-Fc 為基底加上結構改良 SIRPα 的融合蛋白,能夠作為 CD47 的誘餌受體,阻斷腫瘤細胞表面的「不要吃我」訊號(SIRPα–CD47 通路),從而解除對巨噬細胞的抑制,增強巨噬細胞吞噬作用及重新活化 T 細胞適應性免疫。
HCB101 亮相 ASCO,一期數據揭頭頸癌新希望
漢康生技於今(2025)年 6 月初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發表其創新免疫療法候選藥物 HCB101 的第一期劑量爬升試驗數據(試驗編號 05892718),顯示該藥無血液學毒性、並呈現高 CD47 受體佔有率(愈高則代表越多 CD47 蛋白被藥物佔據並阻斷),且在頭頸癌(HNSCC)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 NHL)患者中觀察到腫瘤顯著部分縮小(partial response, PR)。
HCB101 作為漢康生技利用專有 FBDB TM 平臺開發並結合人工智慧(AI)結構建模的第 3.5 代 CD47 靶點生物藥,旨在強化 CD47-SIRPα 訊號阻斷、增進巨噬細胞吞噬功能,同時避免傳統 CD47 靶向療法常見的血液毒性問題,降低貧血及血小板減少等副作用。該藥物在臨床前已展現良好安全性,目前推進至第二期臨床試驗並持續收案。
劉董事長指出,不同於傳統 CD47 靶向療法,HCB101 在設計上專爲克服目標相關毒性及對聯合療法依賴性的問題,並展現出較野生型(未經修飾) SIRPα-Fc 蛋白約 1000 倍的訊號阻斷能力。此次試驗於晚期實體腫瘤與復發/難治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中觀察到的臨床反應,更進一步驗證 HCB101 作為同類最佳(best-in-class)巨噬細胞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潛力。
創新技術初心不改,漢康矢志走向世界
漢康生技的創新文化與技術實力在近年屢受獎項肯定,在 2024 年先後獲得默克集團(Merck Group)生技資助專案特等獎與第 21 屆臺灣國家新創獎(企業新創獎)後,2025 年漢康生技憑 FBDB TM 技術平臺,榮獲 IMAPAC 舉辦的臺灣世界生物製劑會議(Biologics World Taiwan 2025)臺灣生物製藥卓越獎(Taiwan Biopharma Excellence Awards),並被評選為「臺灣最值得關注的生技公司(Company to Watch Out for in Taiwan)」,獲頒年度潛力獎。
縱觀市場,從事單株抗體開發的生技公司占總數接近四分之三,開發雙特異性抗體的大概占四分之一,而挑戰三功能抗體或蛋白藥物的公司則只占全球約 1.6%。劉董事長強調,漢康生技正在做的是難度比抗體更高的融合蛋白,所以就技術先進性而言,絕對有機會走向世界,而關鍵便是臨床試驗數據要足夠紮實。此外,HCB 101 已與一間國際藥廠就中港澳區域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預計 2025 年完成最終合約,包含首付款、里程碑金及銷售權利金,並且未來旗下各管線產品將持續運用第一期第二期臨床試驗數據尋求產品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