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台灣肺癌防治領航策略聯盟:領航 2030 癌症死亡率降1/3 破解癌王「肺癌」是重中之重

0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癌症已連續多年位居台灣十大死因之首,而肺癌更是「發生人數最多、死亡率最高」的國民癌王!根據最新公布的111年癌症登記報告,肺癌已連續2年高居發生人數首位,每十萬人口標準化死亡率達21.8人,甚至比死亡率第二高的肝癌還高出近三成!賴清德總統上任後推動「健康台灣」政策,目標2030年達成癌症標準化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要達成該目標,破解癌王「肺癌」是重中之重!

為朝健康台灣目標推進,由中央研究院楊泮池院士領軍,號召國內十位頂尖肺癌防治權威專家齊聚共商「健康台灣肺癌防治領航策略聯盟」籌組,旨在透過落實篩檢、精準診斷與早期治療三大方向,全面完善肺癌防治拼圖,領航2030年癌症死亡率降三分之一,更期盼讓台灣成為全球肺癌防治的標竿及典範!

陳建仁表示,癌症從 1982 年就成為國人的第一大死因,肝癌與肺癌是主要構成,目前看到肝癌已經有明顯的下降,肺癌則下降了 16 %,肺癌在 Ib 與 II/III 期的治療結果已經顯著提升,現前就是要致力提升四期治療的效益。

他也表示,研究的部分,他希望能夠將台灣研究的肺癌經驗(例如生物標記物),推廣到亞太地區。
他勉勵,國健署的目標是篩檢 55 萬人次的癌症病患,但目前只有篩檢到 13 萬人,因此未來還有許多努力的空間。 

楊泮池表示,肺癌的防治,每年有 18,000 人次罹患肺癌,第一個是篩檢、第二個是基因檢測精準醫療、第三個是癌症百億基金的有效有效落地應用。

他表示,在五癌篩檢中,目前僅有乳癌與子宮頸癌有翻轉期別的跡象(亦即早期確診比例較高),然而肺癌晚期確診比例仍高。

他表示,目前因為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量能有限,因此對於整體肺癌風險族群的防治有限。

他強調,目前不吸菸而罹患肺癌的患者死亡率佔 1/3 以上,美國 ASCO 也認為未來不吸菸的肺癌族群將成為肺癌的趨勢,並肯定臺灣的案例值得提供歐美借鏡。

他羅列,健康臺灣肺癌防治領航策略聯盟的三大目標:首先,聚焦肺癌高風險族群強化篩檢策略,有效提升肺癌篩檢率,例如女性是不抽菸罹癌的高風險族群。其次,AI 等數位工具的導入,能夠落實精準診療,有效降低低劑量電腦斷層的檢測負荷。最後則是新藥癌症百億基金的經費,如何讓更多族群受惠,加速落實 2030 年肺癌死亡率下降 1/3,希望篩檢人次達到 55 萬。但是楊泮池也強調,如何在考量醫療成本與量能,需要更多精細的計算與評估,讓更多癌症病人受惠。  

他期望 AI 的導入讓醫療人員很精確的算出各次肺癌檢測的時機,同時寄望癌症百億基金能夠有效利用,不僅可以完善早期治療的超前部署,更能嘉惠更多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療。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