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新視角:免疫細胞產生乙醯膽鹼抗感染

0

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由膽鹼與乙醯基物質結合而成。在大腦中,乙醯膽鹼調控學習和記憶,並參與肌肉收縮、神經元通訊和血管舒張等。2011 年刊登於《Science》研究發現,2 %的 T 細胞能夠在迷走神經(vagus nerve,第10對腦神經,屬於副交感神經)的調控下製造乙醯膽鹼,進而抑制發炎,進而治療自體免疫疾病,該結果為神經系統如何調節免疫力提供了全新的見解。隨後,越來越多科學家投入研究 T 細胞分泌的乙醯膽鹼與免疫系統之間的關係。

近日,由癌症科學家 Tak Mak 博士刊登於《Science》的一篇研究首次揭露淋巴細胞產生的乙醯膽鹼在病毒感染中扮演的角色。在淋巴球性脈絡叢腦膜炎病毒(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virus, LCMV)感染期間,CD4+ T 細胞和CD8+ T 細胞會產生乙醯膽鹼,並且促使 T 細胞能夠跳出血液循環,在組織中對抗感染。

該研究團隊透過遺傳工程剔除小鼠的膽鹼乙醯轉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使牠的 T 細胞中無法產生乙醯膽鹼,並且觀察到消除因感染造成的血管舒張,以及抑制抗病毒 T 細胞向感染組織移動,使得免疫系統無法控制慢性 LCMV 感染,進而證實乙醯膽鹼在抗病毒感染的重要機制。

Mak 博士對此表示,他們相信該研究結果是一個全新的視角,可以觀察多種疾病,包括癌症、病毒感染和自體免疫疾病。對於癌症,腫瘤通常會被免疫細胞包圍,免疫細胞不能突破其防禦,可能原因在於免疫細胞不能產生足夠量的乙醯膽鹼。因此,在該情況下,增加免疫神經傳遞物質產生的策略可能是有所幫助的。此外,另一方面是自體免疫性疾病,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或多發性硬化症,其中自體免疫性 T 細胞攻擊自身組織,而在該情況下,神經傳遞物質的減少可以減緩侵入關節或中樞神經系統的免疫細胞群。

Mak 博士最後表示,他們下一個研究目標是確定和標靶促進免疫細胞和患者器官之間訊息傳導干擾的關鍵受體。

延伸閱讀:B細胞抗體有效對抗巨細胞病毒 可望讓骨髓移植患者更安心

參考資料:
1. Science. 2011:Vol.334, Issue 6052, pp. 98-101.
2. Science. 2019: Vol. 363, Issue 6427, pp. 639-644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請聯繫: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