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科技產業新思維:零接觸經濟、零距離創新、零傳染風險

0

2020BTC 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展開,第一場主題為「後疫情時代催生產業新格局」由 BTC召集人和科技部部長吳政忠擔任主持人,由陳建仁前副總統、宏碁創辦人施振榮、美國范德堡大學計量科學中心主任及醫學院生物統計學系石瑜主任、中研院楊泮池院士、科技會報辦公室生衛醫農組劉祖惠主任、科技部謝達斌次長分享。

陳建仁前副總統提到,全球新興傳染病永不止息,如 2002~2023 年間的 SARS、2009~2010 年間的 H1N1、2012 年至今的 MERS、2013~2016 年間的伊波拉出血熱,以及去年發生至今的 COVID-19。

陳建仁 前副總統

防疫科技發展目標

對此,防疫科技非常重要,其目標包含
1. 加強各國疫情監控:各國應公開透明、誠實通報,網路疫情訊息的密切監控,WHO應於第一時間點調查疫情,避免初始國家疫情跨界傳染。
2. 加強病原的探索、確認和定序
3. 確定感染源、傳染途徑(旅遊、職業、接觸、群聚史,密切接觸者追蹤,共同暴露環境調查,人傳人)、致病力及自然史,
4. 預測國際航線擴散路徑
5. 強化邊際檢疫及管制:數位化與雲端鏈結
6. 防止本土感染及擴散:除了居家檢疫和隔離、保持社交距離與防疫細胞簡訊,醫療院所感染管控的自動化與智慧化也非常重要,包含零接觸負壓病房(AI 遠距監控問診、全時生理檢測、熱影像體溫監測)、正壓式檢疫、自主移動機器人負責清潔消毒和運送檢體。
7. 研發快篩、藥物與疫苗
(1) 快篩:抗原(核酸和蛋白質)和抗體,需注意檢體採集處理(咽喉拭子、唾液、血液),以及敏感度(偽陰性)和特異性(偽陽性),檢測數量和時間,檢測機台大小及售價,試劑費用等問題。
(2) 藥物:確認作用機轉與標的分子,老藥新用,注意療效指標(如死亡、加護病房、臨床症狀緩解、病毒量),適用對象是輕症還是重症或無症狀患者,
副作用,藥價,也需注意抗藥性病毒株的產生,其他恩慈療法,未來審查的緊急使用授權等。
(3) 疫苗:動物試驗、藥理試驗(台灣面臨到最大問題是 P3 實驗室不足,需產官學研的整合),臨床試驗法規(醫療法、藥事法、cGMP),FDA諮詢輔導機制,注意病毒株突變,未來政府可採緊急使用授權或預先採購與公私協力(PPP)。
8. 量產分配個人防護裝備

防疫科技產業新思維可分為醫衛新科技和防疫新生活

再來,陳前副總統提到,防疫科技產業新思維可分為醫衛新科技防疫新生活來看。醫衛新科技包含診療方法(快篩、藥物、病毒)、消毒技術(口罩、空氣過濾、疾病和環境病毒監測系統)、醫療照護(醫用機器人、3D 列印、臨床演算法、感染防護裝備)、遠距醫療(聊天機器人、穿戴式裝置、遠端監視、遠距問診、5G)等創新;防疫新生活包含環境衛生(無人機運輸、巡邏消毒機器人、行動支援應用軟體)、城市新科技(智慧監視、定位系統、無人化商店、室內農場、疾病地圖)、零接觸宅經濟(共享影音串流娛樂、遠距工作、線上學習、網路直播、電子商務、室內運動平台、食品或貨物運送)、產業新科技(即時供應鏈監視、車載資訊及車隊管理、無人車、AR、數位工廠)。

最後,他總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CECC)善用 AI 和 ICT 技術來強化防疫措施、公開即時疫情、解說防疫作為,發布細胞簡訊警告,贏得台灣人民信任與支持,使得台灣防疫模式是民主國家的典範,也是科技創新與人文關懷的結合。最重要的是未來,零接觸經濟、零距離創新、零傳染風險是防疫科技產業的新思維。

延伸閱讀:數位科技奠下生技產業基礎, 2030 年前景可期-BTC 2020 開幕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請聯繫: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