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憂鬱藥物可能加速認知退化:療效與風險的兩難

0

根據一項瑞典的新研究顯示,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SSRIs)這類常見的抗憂鬱藥物,可能加速失智症(Dementia)患者的認知退化。這項研究由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t)與薩爾格倫斯卡大學醫院(Sahlgrenska University Hospital)聯合進行,分析瑞典失智症登錄資料庫(Swedish Dementia Registry, SveDem)中 18,740 名患者的數據,結果顯示服用抗憂鬱藥物的患者,其認知能力下降速度快於未服用者。

抗憂鬱藥物經常被用來減輕失智症患者的焦慮、憂鬱、攻擊性行為及睡眠障礙。然而,這項研究顯示,儘管憂鬱症本身會加劇失智症患者的病情,但抗憂鬱藥物可能進一步加速大腦功能的退化。這使得醫療人員在治療失智症合併憂鬱症的患者時,面臨更嚴峻的選擇:該優先緩解患者的憂鬱症狀,還是應該避免可能加速病程的藥物?

SSRIs 的影響:不同藥物的退化速度有異

研究進一步分析不同類型的抗憂鬱藥物對患者認知能力的影響,發現 SSRIs 類藥物與較快的認知退化有關。其中,艾司西酞普蘭(Escitalopram)導致最嚴重的認知退化,其次是西酞普蘭(Citalopram)與舍曲林(Sertraline)。相比之下,另一種作用機制不同的抗憂鬱藥物 米氮平(Mirtazapine) 則對認知能力的負面影響較小。

這項發現對臨床醫師來說極具參考價值,因為它顯示不同的抗憂鬱藥物可能對失智症患者產生不同的影響。研究負責人之一、卡羅林斯卡學院的 Sara Garcia Ptacek 博士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有助於醫師選擇更適合失智症患者的抗憂鬱藥物,進而提供更個人化的治療方案。」

針對特定失智症類型與生物標記,找出特定亞群病患

儘管這項研究發現抗憂鬱藥物可能與加速認知退化有關,但目前仍無法確定是藥物本身造成的影響,還是憂鬱症本身已經在病程中發揮作用。為了進一步解開這個問題,研究團隊計畫針對特定的失智症類型(如阿茲海默症或額顳葉失智症)以及生物標記(Biomarkers),分析不同患者對抗憂鬱藥物的反應是否有所不同。

研究人員的最終目標,是找出特定亞群(Subgroups)的病患,確認哪些人可能更容易受藥物影響,哪些人則相對安全。這種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的概念,將能幫助醫師為患者選擇最合適的藥物,以減少副作用並提高治療效果。

在憂鬱與失智之間,如何做出最佳選擇?

這項研究揭露一個重要但令人不安的事實:我們長期以來視為安全有效的抗憂鬱藥物,可能在失智症患者身上產生意想不到的副作用。當然,對於許多失智症患者來說,憂鬱症狀可能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因此完全不使用抗憂鬱藥物也並非可行的選項。

然而,這項研究提供一個新的思考方向:醫師在開立抗憂鬱藥物時,應該更加謹慎,根據患者的個別狀況做出最合適的選擇。未來的研究將進一步探索哪些患者可能更適合哪種類型的藥物,並發展更精準的個人化治療策略。

對於失智症患者及其家屬而言,這項研究提醒我們,在治療憂鬱症時,應與醫師密切討論可能的風險與收益,以確保最佳的治療結果。隨著醫學研究的進展,我們或許能夠找到更安全、更有效的方法,來同時應對失智症與憂鬱症這兩大挑戰。

參考資料:
https://bmcmedicine.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16-025-03851-3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