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 iGEM 團隊 期望透過黑殭菌 biosafety switch 達到無毒農業

0

Q1:請簡單介紹團隊成員及創隊緣起,有哪些合作單位?

A1:2007 年,陽明大學 iGEM 團隊在張傳雄教授催生下成立,至今已邁向第 10 年了。除了張傳雄教授之外,還有 Jessie 和張博士等人,從實驗設計到實驗的進行都為我們嚴格把關,是陽明 iGEM 團隊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團隊成員大多是大一的學生,因為教授希望 iGEM 的題目可以有別於研究生的計畫,著重在更有創意、更引人發噱、更天馬行空的想像上,而這樣的能力──老師相信──是在大一學生上可以看到的。成員們除了生命科學系的同學外,我們也有醫學工程系、醫學系、生物影像暨放射科學學系……等等,雖然都是三類組的成員,但往往有些人深藏不漏默默使得這個大轉輪得以順利地轉動。我們在 2013 年協助台北美國學校 (Taipei American School) 成立 iGEM 團隊,現在每年都和他們保持密切的合作和人員培訓,他們的指導老師 Mr. Clapper 在我們遇到難題時往往能夠給予正向能量並提供新的觀點。

Q2:請跟我們分享主題「黑殭菌的 biosafety switch」的產生過程

A2:我們原本想要解決蝗害的問題,但是台灣的研究人員並沒有大量培育群聚性的蝗蟲。我們在 4 月底的時候在中興大學昆蟲系的學長建議下把焦點放在台灣農業害蟲──東方果實蠅和蚜蟲身上。在論文閱讀與文獻查詢的時候,想說可以植入抗熱相關基因促使蟲生真菌 (一種會專門長在昆蟲身上的真菌,例如冬蟲夏草) 可以抵抗更艱困的環境,但是相關研究不但一大堆,更有著生物安全的問題。

沒錯,就是生物安全的問題。研究人員基改的蟲聲真菌最後都會遇到生物安全的問題而無法上架,這使得這些珍貴的成果無法被實際運用。我們於焉有了另一個想法───既然沒有人為這些蟲生真菌建立可行的生物安全機制,我們何不動手建立一個呢? 如是,2016 NYMU_Taipei iGEM 的題目就這麼出來了。

Q3:iGEM 競賽重視社會實踐的部分,你們目前的規劃及進展為何?

A3:我們社會實踐分成了幾個部分進行,我們訪問了未來可能的使用者 — 農民,問他們的建議及對於無毒農業的看法,大多數都非常贊成也樂見無毒安全農業; 接著我們去訪問台灣黑殭菌的專家,諮詢黑殭菌的優缺點及安全性等問題。我們在教育方面則是在暑假期間前往宜蘭高中,介紹合成生物學的小知識給高中生,希望他們提高這項應用科學的興趣。

Q4:截至目前為止,這次的參賽過程最令大家印象深刻的事件為何?(團隊及個人層面)

A4:我想,應該是去 8/8 成大交流會,今年由國立成功大學舉辦亞太 iGEM 交流會,來自兩岸三地數十所大學的團隊齊聚一堂,分享大家的計畫及進度,並且也從其他隊伍獲得許多寶貴的經驗,認識許多朋友,往後的日子大家也常常聯絡互相合作,這次交流會可以說是最深刻的體驗吧!

Q5:陽明歷年都有參加 iGEM,有規劃哪些在經驗傳承的機制或人才庫的建立嗎?

A5:我們會有指導教授及上一年的學長姐帶領我們,教我們如何查資料、做實驗,我們也有討論串可以即時解惑,人才庫我們打算從今年 (2016) 開始建立,讓學弟妹可以聯絡到更多的學長姊及資源。

Q6:對於沒參加過 iGEM 的人,你會怎麼跟他介紹這個比賽 ( 對你來說,iGEM 是? )

A6:iGEM 不只是個比賽,更像是個機會,可以透過 iGEM 學習到一般大學生可能都不會碰到的事物,也會比別人多與人相觸的經驗。就我而言,社會實踐是個在大學很棒的歷練,在社會實踐中,我不斷要求自己踏出舒適圈,並且在每次會談訪問中不斷修正自己談話溝通的技巧。 因此 iGEM 不只單純是個生物的競賽,更是提高自己整體能力及挑戰自己的好活動 !

什麼是 iGEM ?

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簡稱 iGEM,是全球最高等級的合成生物學競賽,每年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MIT)主辦。 合成生物學,為新興學科,融合了生物、工程、物理、計算機科學和其他多項領域的綜合性科學工程,大賽目的在於「促進跨學科領域研究與合作,利用工程手段創造標準化的生物元件(Bio-Brick),並利用它們構建具有各種實用價值的微生物遺傳體,並解決社會問題。」曾多次被 Nature 等國際權威科學雜誌報導,每年約有 200 多隊,來自超過 30 個國家參賽。

延伸閱讀:成大 iGEM 團隊 計畫研發非侵入式糖尿病監測器

圖片來源:
由陽明大學 iGEM 團隊提供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