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BIO Asia-Taiwan 亞洲生技大會開幕,基因/細胞療法、風險投資、精準醫療、數位醫療國際大咖無畏風雨齊聚

0

24 日,2024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2024)系列活動,不畏風雨在台北南港展覽二館如期舉行!首場論壇由「全球生物科技發展主題」揭開序幕。開幕式中亞洲生技大會主席李鍾熙、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吳忠勳、國際生技協會聯盟(ICBA)執行總監 Hilary Stiss 代表致詞,並邀請美國旗艦級機構 Flagship Pioneering 亞太區主席 André Andonian、Flagship Pioneering 資深協理暨 Empress Tx 聯合創辦人 Sabrina Yang,以及唐獎生技醫藥獎得獎人、麻省理工學院講座教授張鋒(Feng Zhang)等多位國際生醫產學界專家,分享全球最新生物科技、健康產業新興趨勢及未來機會。

BIO Asia-Taiwan 2024 系列報導(基因線上國際版)

亞洲生技大會主席李鍾熙表示,過去 12 個月是個動盪不安的一年,即便許多新興科技發展有所突破,但金融市場仍出現許多困境,今年大會活動也規劃一系列活動,協助大家找到突圍的出路,除了主題論壇外,更擴大規模平行舉辦創新科技投資高峰區域合作三大論壇,加上一對一商機媒合會,以及多場周邊論壇,今年亞洲生技大會精采可期,他也特別感謝大家無畏風雨前來參與,共創臺灣生技產業高峰。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吳忠勳表示,今年大會主題為「從亞洲綜觀全球生技商機」(Global View, Asian Touch),也是臺灣生技產業擴展全球的承諾。生物產協成立 35 年,共有 150 家組織會員;生物產協主要實務是拓展全球合作、扮演產官學橋梁、擴展產業商機,是臺灣生技產業發展領頭角色,今年協會林治華秘書長也代表臺灣,當選國際生技協會聯盟(ICBA)副主席(Vice Chair),不只是臺灣第一人,也是亞洲首位代表,證明臺灣在生物醫學、供應鏈的發展中已成為全球重要一環,他也表示,生物產協也將持續推動臺灣生技產業發展與交流,以讓產業永續發展。

美國生物科技創新組織(BIO)國際事務總監 Hilary Stiss 致詞,每年參與臺灣主辦的 BIO Asia-Taiwan,都非常有感臺灣人的友善,也看到臺灣展現的實力與夥伴關係都充滿無限機會。

此次她也代表 ICBA,ICBA 是全球最重要的生技協會組織之一,曾於新冠疫情期間與各國會員共商藥物開發進展,其他目標包含疾病防治、農業可續性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努力,ICBA 同時也代表生技產業在國際組織中發聲,每年在國際間匯集各國生技協會,共商生技產業各國政策、國際事宜等,促成產業發展與合作交流,她也期望未來持續透過各國的交流,讓全球生技產業更欣欣向榮。

探索亞太機會 創投、數位科技、精準醫療、基因/細胞治療專家齊聚!

緊接在致詞之後,開幕首場論壇由美國美國旗艦生技創投 Flagship Pioneering 亞太區主席 André Andonian 分享,他表示亞洲已成為全球重要角色,包括約 60% GDP 來自製造業、全球約 60% 的專利來自亞洲等,亞太地區已成為創新來源,因此 Flagship 從 2023 年開始也進軍亞太市場,並從新加坡日本韓國三個國家成立示範中心,並拓展到其他國家;Flagship除了自己投資外,也希望建立更多夥伴關係,加速生物科技、生物工程、醫學等發展,以創造更多商機。

Flagship Pioneering 資深協理暨 Empress Tx 聯合創辦人 Sabrina Yang,除了分享 Flagship Pioneering 在探索創新技術中,透過獨特的「What if」流程創造出成長型的公司,身為臺灣人的她,也看好臺灣政府在製造、醫療產業的政策,以及健保資料庫、札實的基礎研究與跨產業合作等優勢,期望在 Flagship Pioneering 嫁接橋樑中,加強創新研究,進入全球市場。

今年也特別邀請唐獎生技醫藥獎得獎人、麻省理工學院講座教授張峰,分享其團隊進行病毒載體遞送系統的 2 項研究。首先,張鋒分享,其在今年 3 月發表於《PNAS》的研究,其開發出透過編程人類 PNMA2 蛋白,形成類似病毒的二十面體衣殼(Capsid)結構,能在體外裝載 mRNA 並遞送進入宿主細胞中。

此外,張鋒亦分享其在 2023 年發表於《Nature》的研究,針對存在某些細菌中的收縮性注射系統(Contractile Injection Systems, CISs)結構進行研究,張鋒團隊對 CIS 中的尾部纖維(tail fibers)結構進行編程,不僅可裝載藥物,還可精準標靶人類細胞表現不同蛋白。這兩項研究均有望進一步研發成為創新療法。 

接著多名國際嘉賓,指出未來全球健康產業重點發展趨勢。飛馬科技創投(Pegasus Tech Ventures)創始人兼執行長 Anis Uzzaman 分享美國矽谷投資趨勢,則從投資角度分享身為矽谷投資人對生技醫療的看法,並指出,他最看好數據科學整合 AI、基因編輯、生物列印結合組織工程、幹細胞、腦機介面等領域的未來發展,Pegasus 已投資逾 260 家新創,更有高達 29 家公司成為獨角獸企業。

比利時校際微電子中心(Imec vzw)健康技術部門副總裁 Paru Deshpande 分享了當生物學與科技交互作用時,如何從根本影響醫療保健未來,同時也分享 Imec 利用晶圓技術開發的多種數位醫療解決方案。PwC 新加坡和亞太區健康產業主管 Zubin J. Daruwalla 則分享全球健康產業的新興趨勢,他認為,未來健康照護(Healthcare)將會轉為健康(Health),因為創新技術的發展,已經可以在疾病發生前即早做出醫療處理。他強調,「AI 不會取代人類,但不擁抱科技的人,將會被擁抱科技者取代。」。

IQVIA 亞太區總裁宓子厚(Brian Mi)指出製藥行業整體趨勢與機遇,包括新冠疫情後,大型製藥將資金轉向研發,並關注非傳染性疾病,監管單位也因為增強的靈活性,促進了藥物上市,此外,人工智慧(AI)在藥物的開發中,也造成變革性改變。國際細胞與基因療法協會(ISCT)主席 Miguel Forte 則指出細胞和基因治療產品,在過去的 15 年裡,產品數量呈指數級增長,即使具有全球性的機遇,但在不同國家都有不同落地的挑戰。

首增三大平行論壇 助臺灣生技產業突圍

下半場活動,論壇三(Session 3)則聚焦「國際結盟促使台灣生物醫藥創新發展」議題,邀請亞洲生技大會主席李鍾熙、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IRPMA)理事長暨台灣禮來(Eli Lilly)總經理 Hidehito Katsuma、資誠(PwC Taiwan)國際財顧執行董事翁麗俐、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莊曜宇、波士頓顧問集團(BCG)顧問武田俊彥(Toshihiko TAKEDA),以及台灣諾華(Novartis)總裁 Frances Milnes 。

論壇四(Session 4)則以當前最熱門的「抗體藥物複合體(ADC)」,邀請台康生技董事長劉理成、台灣浩鼎執行長王慧君、以色列最大醫藥創投基金 aMoon 合夥人 Gur Roshwalb、抗體療法開發公司 SparX Biopharmaceutical 執行長朱貴東、台耀化學副總經理徐傳斌,分享 ADC 藥物開發與製造挑戰與機遇。

論壇五(Session 5)則探討「基因和細胞療法」領域最新應用與未來發展,並邀請承寶生醫執行長官建村、投資公司 Syncona 管理合夥人蔡正華(John Tsai)、百濟神州(BeiGene)副總裁黃士銘(Alex Huang)、美商安美睿生技營運長何佳樺、臺灣生物醫藥製造(TBMC)執行長張幼祥、醫藥創投基金 aMoon 合夥人 Gur Roshwalb,從資金、法規、製造與道德等面向討論基因和細胞療法當前挑戰。

除了主要論壇外,今年大會也平行舉辦「創新科技」、「投資高峰」及「區域合作」三大論壇,以幫助臺灣生技產業面對從科技創新、應用到資金的課題,今年大會活動精采可期。

(核稿編輯:吳柏緯)

延伸閱讀:BIO Asia-Taiwan 2024 中文系列報導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