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貓狗與倉鼠,野外動物的染疫恐將讓新冠疫情雪上加霜!

0

新冠肺炎疫情自 2020 年爆發後,除了病毒不斷地變種使防疫工作更加艱鉅外,世界各國也有動物染疫的案例頻傳。2021 年年底,比利時動物園的兩隻河馬有流鼻水的症狀,經診斷確診新冠病毒後接受隔離治療;2022 年春節前,香港的寵物店也有倉鼠採檢陽性,相關單位立刻展開撲殺行動。

動物染疫對疫情雪上加霜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自疫情爆發以來有來自 32 個國家,多達 17 種動物染疫的案例,其中包含貓、狗、獅子、老虎與雪貂等。

由於不同生物種的動物在感染新冠病毒後的症狀皆尚不明確,加上動物的免疫系統與人類差異大,可能會增加病毒的突變機率。除此之外,不論是對動物施打疫苗或給予抗新冠病毒藥物,都可能無法有效地避免病毒在動物之間的傳播。

香港寵物倉鼠也染 COVID-19

2022 年 1 月底,一家於香港的寵物在店員確診後,採檢 11 隻倉鼠發現確診新冠 Delta 病毒,相關單位立即勒令停業並撲殺所有的倉鼠。

倉鼠本身對 SARS-CoV-2 病毒高度敏感,因此是許多實驗室研究新冠病毒所使用的的實驗動物之一。然而一篇香港研究卻指出此次香港倉鼠染疫可能有鼠傳人的可能,這是繼荷蘭雪貂農場之後,第二種可傳染病毒給人類的動物。

野生動物染疫為更大的威脅

相較於能隔離治療的動物園與寵物,目前棘手的是野生動物染疫所造成的威脅。美國紐約、俄亥俄、密西根等多州近日頻傳有野生白尾鹿確診染疫的案例,愛荷華州更採檢 97 隻白尾鹿,竟有 80 隻呈陽性的驚人確診率,令許多獸醫與保育學者十分憂心。

儘管白尾鹿得新冠病毒後並無症狀或症狀較輕微,國家野生生物保護學會的專家仍擔心新冠病毒已傳播至野外其他生物物種,導致潛在的突變和傳播,可能將造成疫情更加難以控制。

然而,世界獸醫協會(World Veterinary Association)的傳染病風險管理專家 Noel Miranda 認為監測野生動物染疫的狀況將是一項規模浩大的工作,需要動用全球多個領域學科的合作,以目前的資源要達成仍窒礙難行。國家野生生物保護學會的流行病學家 Sarah Olson 也表示:「當我們連在人類中都難以控制新冠病毒的擴散與變種,想要控制野外生物的疫情幾乎無法達成。」

動物的染疫,對於人類健康、動物福祉和野生動物保育方面都有極大的傷害;若瀕臨絕種動物感染病毒,可能會使保育工作功虧一簣,導致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因此,當世界正關注全球疫情的蔓延同時,也不能忽視新冠病毒對於動物的影響。

延伸閱讀:保持距離,以策安全?蜜蜂也會用社交距離對抗疾病

參考資料:
1. 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4017393
2. https://www.vox.com/science-and-health/22904422/covid-pandemic-deer-animals-spillover-spillback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請聯繫: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