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觀遺傳大革命:現代生物學如何改寫我們認知的基因、遺傳與疾病

0

the-epigenetics-revolution

全世界第一本專談「表觀遺傳學」的科普書
徐明達教授(前陽明大學副校長,生化學家)專業審定,並增補至 2016 年底最新科學成果

人類 DNA 解碼後,我們以為得到人類所有型態的藍圖,基因注定了未來的模樣。
然而,現在科學家發現,根本不是如此,裡面還有很多的開關…

一樣的基因,為什麼會有不同的表現?

複製動物成功之後,科學家發現,被複製而出的動物都比牠們的母體還要體弱多病,其中有多數是母體沒有顯現的遺傳性疾病;遺傳病學家也發現,同卵雙胞胎雙方的遺傳性疾病發病率並不相等。不論是複製人或者雙胞胎的例子,兩者雙方都擁有著「完全相同」的 DNA,但,為什麼 DNA 相同卻會產生不同的個性、甚至不同的遺傳性疾病呢?不都應該完全一樣嗎?

基因只是一個腳本

問題的答案就回到「表觀遺傳學」之上。從山中伸彌成功回溯出幹細胞奪得諾貝爾獎開始,人們才意識到,同樣的基因其實會因為外在環境而展現出不同的形態,比起每一次都照本宣科、複製相同結果,細胞更傾向依腳本做出不同的詮釋。甚至這些因外在環境開關所開啟的型態是可能遺傳下去的,例如奧黛麗‧赫本的苗條身形,其實可能源自於她的雙親經歷過的荷蘭飢餓之冬,導致基因被不同的方式詮釋,而一輩子都無法肥胖起來。

十多年的遺傳學深厚累積,唾手可得的科學故事,清晰明瞭的圖說講解

作者生花妙筆,使用不同的案例、科學研究上的各式故事以及清楚的圖說,引領讀者一睹表觀遺傳學近年令人振奮的發展現況。她透過荷蘭飢餓冬天事件、小鼠實驗、蜜蜂雌雄遺傳、果蠅突變,分析了與人類相關的肥胖、衰老、癌症等諸多問題,探索了這一門學科對人類的深遠影響,並提示在即將到來的未來,表觀遺傳將為我們創造何等驚人美妙的發展。原書於 2013 年問世,不僅為全世界第一本深入探討表觀遺傳學的科普書,正體中文版更特別邀請陽明大學生化學家徐明達教授全文專業審定,並且增補了至 2016 年為止的最新科學成果,讓您一起走在基因研究最神奇的前端領域。看完本書,我們更可以理解到,基因其實只是一個腳本,更重要的,是培育我們的環境。

各界聯合推薦(按姓氏筆畫序)

表觀基因學是最近 5-10 年間熱門的生物研究領域之一,它對了解生物的胚胎發育、細胞分化、基因表現調控和新穎醫藥的發展,皆已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了。這本 2011 年出版的書雖然不能包括過去5年間的新發展,但 Dr. Nessa Carey 由淺入深,並介於科普與專業之間的寫法,再加上譯者黎湛平先生的筆調與徐明達教授的引讀,應可使得它可以很生動地讓讀者了解表觀基因學的趣味性及重要性。──沈哲鯤/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所特聘研究員、中央研究院院士、台灣大學/台北醫學大學/高雄醫學大學合聘教授

在科學的領域,研究方向及資源經常受到主流論點的影響,時而忽略生命其實有許多機制,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等著我們去發掘。其實,有時候證據就在眼前,線索及關聯性也隱匿在細節中,端看我們是否以合適的工具和洞察力去發現而已。人類 DNA 定序完成後,曾認為已解開生命的藍圖,其實那只是冰山的一角,生命的細緻與複雜度往往超乎想像,而不停的探索,質疑及驗證這些未知的可能,才是讓這門學問更顯迷人之處。本書探討表觀遺傳學如何驅動生命的藍圖,閱讀此書就如同帶領讀者攀爬表觀遺傳學的這座山脈,即使有許多問題仍懸而未解,但沿途探訪不同科學家的突破,亦逐漸描繪出其與生命錯綜複雜的脈絡,讓這座山的輪廓逐漸清晰,使讀者得到啟發,同時更對這些竭盡一生心力,以及堅持不解的科學家們,致上最深的敬意。──黃富楠/「基因線上」總編輯

若將 DNA 序列比喻成電腦的硬體,表觀遺傳學則可喻成電腦的軟體,控制著基因在何時,何處,及如何表現。單憑 DNA 序列是無法完全解釋生命的複雜性,表觀遺傳學則可幫助我們發現生命的奧秘,決非隨機碰撞而成。──賴亮全/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生理學研究所副教授

作者簡介

奈莎‧卡雷 Nessa Carney

愛丁堡大學病毒學博士,曾任倫敦帝國學院分子生物學資深講師。卡雷後投身於生技與製藥產業十年有餘,目前定居於英國貝德福德郡,本書是她的第一本作品,也被眾多歐美書評評介為「認識表觀遺傳學最棒的一本書」。

本文由貓頭鷹出版社授權推薦

購書資訊: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2490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