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的道德考验 高峰会寻求未来之路

0

基因工程的道德考验 高峰会寻求未来之路

古希腊神话里,主神宙斯为了惩罚巨人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取得神圣的火种而让人类受益于火苗带来的温暖、保护、和科技发展,遂命令火神创造第一个女人—潘朵拉,并将她许配给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同时附送一个华丽的盒子作为嫁妆。虽然了解希腊诸神习性的普罗米修斯苦苦哀求弟弟不要接受宙斯给的任何好处,但还是无法阻止婚事。新婚后不久,潘朵拉就打开嫁妆的盒子,结果宙斯藏在其中的种种恶习、疾病、和问题就一涌而出,彻底渗透和破坏人类社会。
而在数千年后的现在,基因工程的种种突破似乎可望为人类带来更美好的未来,但这会不会与过去工业革命、核能发展以及网络科技一样,带来众多好处的同时却也潜藏着许多足以动摇社会的问题?
在2015年的最后一个月,世界各地的基因学家决定齐聚一堂,好好探讨这项议题……。

CRISPR 带领医学科技迈向新的里程碑

近半世纪前,基因结合技术问世,人们开始有能力剪辑、拼贴不同物种的 DNA,科学家们曾于 1975 年的论坛中讨论这项技术的发展,在准则与规范的建立之下,开启跨物种基因结合的实验与应用,基因工程逐渐普及在医疗与生活等层面,在 2012 年发展出一项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Cas9。

CRISPR的原理是利用细菌免疫系统的一种机制,可精准将核酸酶定位到细胞中的任何基因或DNA片段,并将目标区域的基因删除、换掉部分片段、或插入新的基因。英国一项研究应用 CRISPR技术成功治愈一名白血病的女童,将健康捐赠者的免疫细胞基因转植至白血病患者,使得患者的免疫系统有能力对抗癌细胞,而不会攻击自体的正常细胞。此外,这种方式比过去的技术更为简便快速,且相对花费较低,使得更多研究与实验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

到了2015年4月,就有报导显示科学家已开始运用CRISPR跨入充满争议的研究 — 人类胚胎的基因修改。中国中山大学研究团队率先发表以CRISPR在人类胚胎细胞修正血球蛋白基因突变的研究成果;虽然选用的细胞来自无法正常发育的人类胚胎,但也显示“修改”或“订制”基因是可行的,引起学界激烈讨论,体认到问题的迫切性。

newborn2

延伸阅读:消费者基因检测,遗传学革命的里程碑

基因编辑高峰会 探讨科学发展的伦理与道德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生物学家暨诺贝尔奖得主 David Baltimore 说:“改变人类遗传在过去是人们无法想像的,而今我们正一步步将过去无法想像的事物化为可能。”然而,如果在未来的世界,政府可以决定胚胎该拥有什么基因,以孕育富强的民族,或是有钱人能为自己的小孩订制头好壮壮又免于疾病的完美基因,人类社会将会变得如何?因此,许多学者挺身而出,希望能在相关技术更普及之前,先策定基因编辑相关研究和应用的共识和公约。

2015年12月01-03日,David Baltimore带领全球各领域的生物学家、伦理学家、法律学者、以及科技政策委员齐聚华府,参加由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医学院、英国皇家学会、以及中国科学院共同主办的“人类基因编辑国际高峰会”(International Summit on Human Gene Editing),主要针对基因编辑技术所引发的安全及伦理议题进行讨论。

目前,许多国家已立法限制进行人类胚胎基因的修饰,某些国家则是完全禁止进行实验,中国目前禁止将改造过的基因植入人体,但对于人类胚胎细胞的基因实验,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曹京华表示欣然接受国际上的观点,不过在中国进行相关讨论稍嫌过早,认为目前没有必要订立过多的限制;但是有部分学者担心经过人为修饰的遗传性状,一旦进入自然界,不仅仅是影响到物种本身的演化,对于自然生态也会造成重大的冲击。此外,贫富差距可能使有能力支付此项技术的人更有医疗优势,进而加剧社会的不均等,若没有完善安全及伦理的规范,基因编辑技术将会造成不可预想的结果。

透过本次高峰会议,虽然尚未制定明确规范,各国的科学家取得了初步的共识, 内容如下:
1、基础及临床前研究:需编辑人类细胞基因且未来有机会用于临床的研究,以及针对人类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研究,必须受到法律和伦理规范;受过基因剪辑之胚胎细胞更不得植入母体受孕。
2、体细胞 (即一般身体细胞) 的临床研究:可用于治疗镰刀型贫血或某些癌症,且仍需注意基因编辑的潜在风险,尽管相关修改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3、生殖细胞 (即精子和卵子等可直接决定下一代基因之细胞) 的临床研究:由于任何基因编辑的结果将遗传至下一代,因此须特别注意:
1. 对早期胚胎进行不恰当编辑之后果
2. 族群基因库或环境对改变后之基因的负面影响
3. 将来发生问题时的责任归属
4. 接受基因编辑的个体进入社会后,所带有的改变不易移除,也无法限制其范围
5. 人类整体进化相关之道德伦理考量
最后,会议结论是支持严谨地继续推广基础/临床前研究和体细胞的临床研究,但强调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研究相当不负责也不具社会共识,应该冻结。

现在,人类获得了潜力无穷的基因编辑技术,然而,目前对于生殖细胞以及攸关遗传性状的改变了解有限,涉及人类胚胎细胞的基因研究应受到限制,许多分歧与争议仍存在。因此人们选择了理性、分阶段的面对这个潘朵拉的盒子,决定在技术通过严格考验且社会大众对此拥有共识后,再进行实际临床运用。未来也将透过交流平台进行研究交流、立法游说、以及伦理探讨,希望能尽量减少发展所带来的冲击,真正提升人类福祉。

参考文献

1.人类基因编辑国际高峰会会后共同声明:
http://www8.nationalacademies.org/onpinews/newsitem.aspx?RecordID=12032015a
2.http://sa.ylib.com/MagCont.aspx?Unit=featurearticles&id=2603
3.Global summit reveals divergent views on human gene editing:http://www.nature.com/news/global-summit-reveals-divergent-views-on-human-gene-editing-1.18971
4.Nobelprize.org – The Official Web Site of Nobel Prize

图片来源
https://www.flickr.com/photos/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sets/72157659800407924/with/23441155611/

Share.
error: 注意: 右键复制内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