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照光及聲音 40 赫茲,化療腦症狀減輕且改善記憶

0

研究發現病人接受癌症治療後,可能會發展成「化療腦」,出現思考與記憶功能下降等認知功能障礙。麻省理工學院(MIT)發表最新研究結果指出,頻率為 40 赫茲的光與聲音等非侵入性的伽瑪波刺激,可以保護癌症病人免受化療帶來的記憶障礙和其他認知損傷。

Revolutionary Wristband Sensor Technology Predicts Alzheimer’s Risk(基因線上國際版)

每天接觸 40 赫茲的光與聲音

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在一項小鼠模型中,發現每天接觸頻率為 40 赫茲的光和聲音,可以保護腦細胞免於遭受化療引起的損傷,此治療也有助於防止記憶喪失和其他認知功能受損。

麻省理工學院 Picower 學習與記憶研究所所長 Li-Huei Tsai 教授表示,這種治療可以減少 DNA 損傷、減少發炎並增加寡突膠細胞的數量。寡突膠細胞是在軸突周圍產生髓磷脂的細胞,屬於一種神經膠質,實驗中發現它可以協助動物學習和記憶,並增強執行功能。

小鼠化療腦症狀減輕並改善行為

Li-Huei Tsai 教授過去曾嘗試以 40 赫茲的閃爍光來改善阿茲海默症的認知症狀,目前則在小鼠研究發現,暴露於 40 赫茲的閃爍光或聲音都可以刺激大腦中的伽馬波,具有包括防止類澱粉蛋白(amyloid)的沉積等多種神經保護效果,如果進一步將光與聲音結合使用,則可以提供更顯著的防護。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投給小鼠通常用於治療睪丸癌、卵巢癌和其他癌症的化療藥物 ─ 順鉑。小鼠首先在接受順鉑治療 5 天後,停藥 5 天,然後再次服用順鉑 5 天。其中 1 組僅接受化療,另 1 組則每天接受 40 赫茲的光與聲音治療。

3 週後,接受順鉑但未接受伽馬射線療法的小鼠呈現了許多化療的預期後果:腦體積縮小、DNA 損傷、脫髓鞘(demyelination)和發炎,同時寡突膠細胞數量隨之減少。然而,接受伽瑪治療和順鉑治療的小鼠的所有上述症狀均顯著減輕。此外,伽馬療法也對行為產生有益的影響,也就是說,接受此療法的小鼠在記憶和執行功能的評測中較對照組表現更好。

延伸閱讀:突破性發現:腦細胞與降低失智症風險相關

參考資料:
1. https://news.mit.edu/2024/noninvasive-treatment-chemo-brain-0306
2. https://academic.oup.com/jncimono/article/2015/51/67/948666?login=false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請聯繫: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