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检测到精准医疗 林宗庆谈普生的关键成功布局

0

曾经,肝病被视为台湾的“国病”,时至今日,据卫生署统计,肝硬化与肝癌依旧是台湾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每年都有一万多人因肝病去世。由于欧美国家的肝病不多见,因此要对抗这类疾病必须靠自己的力量。而普生,就是当初政府为了“B 型肝炎防治计画”而成立的公司,现在已是拥有伴随式诊断 (companion diagnostics) 经验的大厂,其检测涵盖各种肝病与重大癌症,并成功地将产品行销到全球五十个国家,近来也积极朝精准医疗迈进。到底,普生是如何从竞争激烈的生技产业中脱颖而出 ? 基因线上很荣幸邀请普生董事长林宗庆,浅谈从肝病检测到精准医疗的布局与台湾未来生医产业的发展方向。

肝病防治 普生的起源

七零年代的时候,B 型肝炎在台湾有 30% 的盛行率,而且多属于垂直感染,如果母亲有,小孩也会有。所以到了 1982 年,行政院科技顾问李国鼎就将“肝炎防治”列为国家重点发展之一。当时政府为了推行 B 型肝炎 (以下简称 B 肝) 防治计画,于 1984 年成立普生,定位做肝病检测,另外一家则是保生,主要做B肝疫苗,台湾在当时成为全世界第一个施打 B 肝疫苗的国家。然而,五年后保生因技术无法突破而结束营业,普生则营运至今三十余年。

生医产业竞争激烈 “通路”成兵家必争之地

普生推出的肝病检测从 A、B、C 肝拓展到现在的 D 肝,着重完整的检测服务。近年来精准医疗兴起,普生也在过去一、两年开始朝精准医疗的方向前进。但台湾企业现在的商业模式无法成功促进精准医疗发展,而这其中的关键并不在于研发,而是通路。

国外企业十分重视通路布局,所以台湾厂商不论是制药或 IVD,几乎所有的通路都被他们捷足先登,像 Thermo Fisher 这类大厂商垄断了大医院的通路,因此台湾厂商只能在外围建立自己的管道。普生成立的 Central Lab (核心实验室),就先从接洽小医院、小诊所的案子开始。然而,拓展海外市场除了要有仪器设备,还须具备多元的产品项目,因此普生在去年买下美国拥有 CLIA 认证的实验室,开发更多新产品来拓展海外通路。

至于台湾市场,由于做检验的生化实验室不少,唯有找到自己的特色才有立足之地。而肝病检测就是普生的强项。在过去,肝病使用超音波检测,中间会有空窗期,而这期间病人体内的脂肪肝是否正在转变为肝纤维,都是等到做了检测才发现为时已晚,很多病患因而枉死。所以普生决定建立完整的肝病检测,填补空窗期缺口,遂整合旗下的子公司居礼,成立“唤肝20TM”,检测范围囊括肝纤维、肝硬化、肝癌等,提供全方位的肝检查服务,更在去年引进新技术 ─ 液态生物检体 (liquid biopsy),透过抽血即可进行检测,取代传统的穿刺技术,造福更多患者。

ceolin

精准医疗领域的关键研发布局

推动个人化医疗首重精准诊断 (precise diagnosis),因此普生在竹北成立的实验室除了拥有血液循环肿瘤细胞 (CTC) 检测技术,也聘请专门处理血液的病理科医师与负责组织切片的肿瘤科医师加入,针对台湾前四大癌症死因的肝癌、乳癌、肺癌以及大肠癌等提供检测及个人化医疗服务。

诊断与药物领域的整合也是生医产业的必然趋势,未来制药厂商的挑战将是能否找到可靠的生物标记 (biomarker) 来为药物成效把关。所以普生积极投入生物标记诊断开发、药物基因组学以及临床试验,建立完整的伴随式诊断试剂系统。而精准医疗时代不可或缺的还有分子诊断领域,随着科技进步,基因已成为关键的疾病侦测工具,譬如有人具有潜在的小儿麻痺症基因,直到长大后因意外才诱发,不仅治疗时间漫长且难以痊愈。若能提前筛检出有缺限的基因,就能及早预防与治疗。而现代健康的致命杀手 ─ 癌症,成因更为复杂,要从蛋白质、细胞等更微小的分子层次才看出端倪,因此分子诊断也是普生的重点发展项目。综合以上从产品面、核心实验室、再到诊所以及医生参与,透过完整的产业规划,才能与世界其他生技大厂并驾齐驱。

台湾生技产业的政策建议

政府推行生技产业政策应多方进行,因为生技产业是环环相扣的,自从美国 FDA 推动新药研发须配合伴随式诊断后,许多知名药厂纷纷投资上亿美金在检测。若没有好的检测,制药是很困难的,因此台湾现行的生技政策不应只着重于新药开发,稳健成长的 IVD 产业也是值得投资的项目。实际上未来制药要成功,很大部分要依赖 IVD,所以如果政府不去支持 IVD,新药研发成功的机率会降低。再者,现在作检验讲求“非侵入性”,液态生物检体 (liquid biopsy) 技术已成为全球企业争相投入的热门焦点,预估带来上百亿美金的产值,但当前台湾生物科技条例中补助医检设备的条款,仅补助植入式器材,因此若要鼓励非侵入性技术的发展,相应的法规也应适当调整。 此外,生物资讯 (bioinformatics) 也是生技产业的重要议题,国外生技产业相当重视基因定序后的分析与解读,因此建议台湾未来可透过云端系统将生物数据库与相关的知识库建立完整,并审慎地开放资讯共享,相信定能帮助提升产业能量。

生物科技产业虽然和 ICT 产业一样都属于“科技”业,但营运模式却大不相同,所以台湾难以在生技业里造就第二个“台积电”。但却可以运用台湾原本就发展成熟的半导体产业,来助生技产业一臂之力,例如:照护病患当下的医疗诊断试剂 point of care、Nano 医疗器材等 IC 相关领域都是台湾未来可以发挥所长之处。因此眼光要长远,风险要分散,再加上善用本身优势与资源整合,一定可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林宗庆 小档案

现任:
普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居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主要学经历:
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工业工程学系
永生干细胞台湾公司总经理
台湾国际航电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
佳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菲制造系统总裁
台湾通用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处处长

延伸阅读:癌症年度盛会 ASCO专题报导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线上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合作请联系: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键复制内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