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轻忽的亨丁顿舞蹈症遗传带因风险

0

亨丁顿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简称 HD),是一种遗传性神经退化疾病,主要影响大脑皮层和基底神经节的退化。根据涵盖欧洲和美洲的回顾性大型研究数据显示,亨丁顿舞蹈症的疾病发生率大约每十万人中有 3 到 12 人是发病患者,亚洲和非洲地区的发病率则稍低。

延伸阅读:基因线上 – “神经科学”专题报导

作为渐进性、致命的神经退化疾病,亨丁顿舞蹈症的患者可能在青少年时期或成年时期开始发病,早期症状可能包括轻微的不自主运动、情绪变化、认知问题和认知能力下降。随着疾病的进程,症状会加重,包括不自主的舞蹈样运动(chorea)、肌肉僵硬、失去意识和认知能力的进一步下降。上述由于患者脑中特别区域之神经细胞逐渐退化引发的病症,最终可能导致智力丧失、失去行动能力,甚至死亡,目前仍是不可逆转且无法完全治愈的重症,主要透过基因遗传将此疾病传递给下一代。

亨丁顿舞蹈症带因者 有 1∕2 的机会遗传给下一代

亨丁顿舞蹈症是最具代表性的体染色体显性遗传单基因遗传疾病,它的成因主要来自于第四号染色体上的 HTT 基因发生变异,这个基因负责制造称为“亨丁顿蛋白”的蛋白质,此基因变异会导致该基因的重复序列次数异常倍增,让该基因无法制造正常的蛋白质,进而对神经细胞和神经系统功能造成重大影响。HTT 基因中有一段由胞嘧啶 (cytosine)、腺嘌呤(adenine)及鸟嘌呤(guanine)组成的三核苷酸重复序列(CAG repeat),正常的三核苷酸重复序列数目为 10~26 次,当这三核苷酸重复的数目变得异常的多时(高于 36 次),该基因的功能就会出现异常。

每一个人每个体细胞都有两个前述的 HTT 基因,由于亨丁顿舞蹈症属于体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所以即使对偶染色体中有一个 HTT 基因是正常的,特定神经细胞的功能仍会受影响,使患者产生症状。因此,只要男女双方其中一方带有 HTT 基因的重复序列变异,就有1/2(50%)的机率将这项可怕的神经性退化疾病遗传给下一代,而且重复序列的次数还有可能透过世代的累积而倍增,导致更加严重的症状。

亨丁顿舞蹈症的筛检和诊断方法,主要是透过基因检测来进行 HTT 基因的 CAG 重复序列分析,HTT 基因中的 CAG 三核苷酸重复序列是亨丁顿舞蹈症的主要突变部位。因此,透过 PCR 聚合酶链反应DNA 定序技术,都可以检测 HTT 基因中 CAG 重复序列的长度,从而分析、判断是否存在亨丁顿舞蹈症的遗传突变。正常的情况下,健康人体内这个重复序列的长度在 10 到 26 次之间,而患有亨丁顿舞蹈症的人则通常具有超过 40 个 CAG 重复

除此之外,重复序列次数介于 27~39 次的人,广义上可称之为带因者,依其重复次数多寡又可区分为中间型(27~35次)和准突变型(36~39次)。准突变型的带因者,晚年可能有致病的风险,但也可能不会有症状,需要特别留意的是其子女的重复序列数目很有可能增加到致病的范围。至于中间型的带因者,虽然本身在有生之年应不至于有症状,但其子女的重复数目仍有可能增加到致病的范围,因此若被检测出带因,不论是中间型或准突变型的带因者,怀孕时建议遵循专科医师指示,进行羊膜穿刺抽取羊水确认胎儿的 CAG 重复次数。

亨丁顿舞蹈症带因并不罕见,每 50 位台湾人就有 1 位带因者

常见的基因疾病遗传模式分为:体染色体显性遗传、体染色体隐性遗传以及性联遗传三种。其中最常见且具代表性的疾病包括:亨丁顿舞蹈症(体染色体显性遗传)脊髓性肌肉萎缩症(体染色体隐性遗传)X 染色体脆折症(性联遗传)等。针对这类疾病,通常会在备孕阶段抽取男女双方的血液或于第一孕期抽取孕妇血液进行基因筛检,可以避免无症状的带因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意外生出患有这些常见基因遗传疾病的孩子。

过去对于亨丁顿舞蹈症的研究,绝大多数都是以欧美西方人为样本主体,一直缺乏亚洲人为主的大规模研究数据,直到近年台湾本土临床收案分析发现亚洲人带有亨丁顿舞蹈症基因变异的比例竟也不低。从 2021 至 2024 年间 13,385 位接受孕前或产前筛检的台湾本土案例,共筛检出 275 位备孕或怀孕中的个案是亨丁顿舞蹈症的中间型带因者(2.05%),有 7 位亨丁顿舞蹈症的准突变型带因者(0.05%),还有 9 位是亨丁顿舞蹈症的全突变型带因者(0.07%)。统计数据显示,台湾民众的综合带因率达到 2.17%,也就是每 50 位民众就有 1 位可能是带因者,颠覆以往普遍认为亨丁顿舞蹈症只有西方人才容易带因的刻板印象。

孕前∕产前筛检搭配尖端生殖医疗科技 为宝宝健康把关

如果是备孕中的男女,可以透过孕前五合一基因检测来排除双方可能潜藏的基因遗传风险,即便被筛检出是带因者,也能透过试管婴儿(IVF)加上胚胎基因诊断(PGD)的科技来筛选出正常的胚胎植入,生出健康的宝宝。若在妊娠阶段筛检得知自己是带因者的孕妇也不须过度担忧,只要遵循专科医师指示,在后续产检时抽取羊水采样胎儿细胞来确认宝宝的基因型态,再透过专业的遗传咨询,就能排除宝宝可能是 HD 患者的风险。

例如:在台湾某知名生殖医疗机构,临床上就曾有过怀孕的孕妇透过五合一基因检测筛检出孕妇本人是亨丁顿舞蹈症准突变型带因者的案例,由于准突变型带因者的下一代有相当高的机会发生重复序列次数倍增成为全突变型患者的风险,为确保腹中胎儿的健康,该孕妇后续透过羊水采样为胎儿进行亨丁顿舞蹈症基因检测,确认胎儿的基因型态并未倍增成为全突变型患者,最终依然顺利生出健康的宝宝。

投稿者:John Hung

延伸阅读:基因线上 – “神经科学”专题报导

参考文献:

  1. From Pathogenesis to Therapeutics:A Review of 150 Years of Huntington’s Disease Research. Int. J. Mol. Sci. 2023, 24, 13021.
  2.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huntingtons-disease/symptoms-causes/syc-20356117
  3. 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diseases/14369-huntingtons-disease
  4. 财团法人罕见疾病基金会 https://www.tfrd.org.tw/tfrd/rare_b/view/id/68
  5. 台湾基康官方网站 https://www.genehealth.com.tw/knowledge/54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线上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合作请联系: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键复制内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