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丁格生命物理学讲义:生命是什么?

0

What is Life? with Mind and Matter and Autobiographical Sketches

 

YK1215X

物理学大师薛丁格辞世五十五周年纪念,猫头鹰出版社二十五周年巨献
台大生化所杨启伸副教授特别撰写二○一六全新导读
中华民国物理学会最佳百本物理科普书

《薛丁格物理学讲义:生命是什么?》:负熵概念的提出

本书发表年代距今已超过五十年,当年薛丁格虽精准预测遗传分子的运作过程,但仍因为现代科学的进展而有一些疏漏,没想到这本为非专家所写的书,最后却成为发现DNA结构、并导致分子生物学诞生的关键著作。这本《薛丁格物理学讲义:生命是什么?》实在有遗传研究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生命是什么?

国立台湾大学生化科技学系副教授/杨启伸

如果你现在拿起此书,想着这本“生命是什么?”到底会讲些什么?能给我启发什么?那这篇导读,就是要你在几分钟之内,知道这本书的内容精髓。于是,不论你最终是否决定拥有这本书,你都会像是已经拥有“它”,或至少认识了“它”。

因此,对于生命体,在第一章,针对“化学”观点方面,薛丁格首先认为,生命,仍是以原子为基础组成,有排列次序的巨大有机体,而这有机体的运作规则和描述,可用组成原子接近统计的整体行为来看。

生命为何要先组合成巨大有机体,小原子或分子当生命有何不可?薛丁格认为,因为物体要大到一定程度,才能有精确的行为。小分子的运动,除了自己的动能外,还有环境的随机力量推著,如布朗运动和扩散。如果生命不是大到可使其他运动力量足以被忽略的程度,那么,当我问你要去哪里时,你可能会跟我说:“我会试着去对街的超商,但我不确定我能不能走到!因为其他力量也会参与影响我往那个方向走。我可能被‘推’或‘扩散’到光华商场去!”。

薛丁格更进一步,对大有机体的集体行为和统计的关系,说明对“集体数目”开根号的值,就是和环境交互作用准确性“误差值”的估计:大数目之下的误差反而小。以量子力学的观点换言之,我们必须“不能”长得和小原子一般尺寸,才得以控制巨观行为。不仅如此,巨大有机体也因能准确控制行为,才能从事各种原本小分子不能做的事;而且所做的事,不一定和小分子本身有相关。如大脑是由无数原子所组成,但却不是用来记录单个原子事件。

作者在建立了生命是由原子尺寸的小分子所结合,成为具有行为准确性的巨大有机体后,想要找说明的例子。他似乎是受原本开布染坊,后来也研究植物的父亲影响或启发,决定用当时以植物为主的遗传学成果为例,把基因设想为:比原子大,但却有准确控制行为的作用单位。他准确(或卖弄)地,以人有23对、46个染色体为例,说明人类基因来自父和母减数分裂后,以各23个染色体配对。之后,同一个表现型,是由父与母各自带着的染色体上,具有显性或隐性之基因配对后,决定最终是显性或隐性。他由数学机率和表现型之配合,说明基因运作原则,并提出遗传分子虽小但稳定,以及其可能的大小尺寸。作者指出当达林顿以染色体上的横纹(当成是一个基因)和染色体大小相除,得到基因大小是30奈米,并由此推算基因大小只是100~150个原子;虽小,但却有不可思议的稳定性。

17756751_xl

接着,作者以“突变”这个基因看得见的行为,说明基因的变化是不连续的,且是以在定点为单位地发生。作者为何要提基因运作、突变这些事呢?其实这是先设好舞台,为了要说明二件事:基因尺寸小而稳定,以及古典物理无法说明基因这种小尺寸分子稳定的原因,但量子力学可以!因为量子力学有能阶(离散,非连续)的概念,可以能阶差和温度会影响稳定性两个概念解释基因特性。但作者也迅速地以生命化学分子有同分异构物,以及能阶间的转换有时不只需要热能,也要能越过比变化前后两态能量都要高的活化能门槛(或阈值)这二个观念,做为二个修正之后,才能明确说明生命分子的稳定性(如基因突变后,仍然是稳定的)。换言之,不会随便出门晒晒太阳,我们就变了模样!

犹有进者,作者对生命如何维持运作秩序、逃避直接衰退,提出了颇具争议的“负熵”概念。大致上,熵可以用“多么不能作功的程度”的方式来了解;熵越大,这个状态越不能做功。也因此,生命结束时的熵是甚大的!熵之计算,是若吾人在绝对温度T 提供热量Q(卡路里)来把一个状态改变到另一个状态时,此时的Q/T值;所以单位是 cal/度。作者解释,生物是用吃、喝和呼吸当材料进行新陈代谢,以获得“负熵”!但如何得到数学式上的负值呢?若对大于0,小于1的值取对数,会得到负值;于是如果用D代表一个系统是“多么没有秩序”的数值,那么,D的倒数, 1/D,就是“多么有秩序”的程度。于是负熵,就以 k log(1/D) 来代表。其中 k 是波兹曼常数 3.2983×10-24 cal/oC。

最后,作者以产生有序的两种方式来说明他的内心 OS:一个是统计型机制,用以描述由“无序产生有序”;另一种是动力型机制,用以描述“由有序产生有序”。前者为一般物理学家经常研究的;后者则较接近生命运作的实况。但两者是一体两面,互不冲突。事实上由研究生命的有机机械结构如何运作时,会产生新的物理原理,研究和解释这些新的物理原理,终究能以统计型所得到的原则来解释。

最新的生命科学上,已把蛋白质的结构以原子分辨率解出,并用其来解释本书所描述的所有生命现象。作者出版此文,是1944年。有趣的,是该年同时也是学者第一次证明和发表DNA这个分子是引起肺炎球菌转变的原因!另外,大分子具有粒子和波的双重性,也在近年被发表。大分子具有波的性质,代表同一个时间,大分子可以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地方被发现(有干涉和绕射的现象)。

本书作者本身,和书中所提的一些科学家的先见,完全令人赞叹!以今日生命科学和物理、化学来评断书中内容的对错,固有其意义,但若以“参话头”的精神来看这本小而影响深远的钜作,吾人体受到的,是融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细思其共同性的领悟模式,是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习,永久都不会过时的模式。如果你决定阅读这本书,请细细去品味薛丁格的热情、用心、和试图融会贯通的美丽心灵。是的,it’s a beauty!

本文由猫头鹰出版社授权推荐

购书资讯: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08022

Share.
error: 注意: 右键复制内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