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CSCO 卫星会特辑 (一):肺癌标靶治疗的最新进展与挑战

0

过去,肺癌的治疗以化放疗为主,自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发现后,让以基因为导向的标靶药物对此类患者的治疗有了重大突破。2003 年,第一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标靶药物吉非替尼 (易瑞沙) Gefitinib (Iressa®) ,获美国 FDA 核准成为首个 EFGR 突变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患者的标靶药物,此后多个 EGFR-TKI 药物相继问世,临床研究也如雨后春笋;2009 年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NEJM) 的临床研究 IPASS *证实了 EGFR-TKI 能有效延缓 NSCLC 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安全性也在可控制范围内,成为 EGFR 阳性突变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近两、三年,EGFR-TKI 的第三代药物奥希替尼 (泰瑞莎) Osimertinib(Tagrisso®) 强势登场,为肺癌精准治疗开启新扉页。然而,肿瘤异质性、耐药性及患者总存活期 (OS) 有无显著改善依旧是临床上的重要课题,使得如何追踪肿瘤进化、及如何更有效地运用 EGFR-TKI 药物成为讨论焦点。

破解肺癌转移的关键:

深度基因分析与液态生物检体/液态活检 (liquid biopsy)

制药大厂阿斯利康 (AstraZeneca) 的卫星会“精准定义未来——肺癌精准治疗论坛”中, 探讨到肺癌辅助标靶治疗的进展,广东省人民医院的钟文昭教授表示,辅助治疗 (adjuvant therapy) 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已接受术后治疗的患者,杀死其血液中残留的微小转移,减少疾病复发率及延长存活期。然而,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加与转移淋巴结的出现,等位基因的变异频率也会提高,因此辅助治疗可理解为晚期肺癌一线治疗的提前应用。再者,辅助治疗的效果可借由侦测血液中的 ctDNA 来评估,和影像学复发证据相比,血液中 ctDNA 的检出率平均可早于影像学发现 70 天,且在临床提示复发前,ctDNA 的检出率可高达 93%,而没有复发的患者,ctDNA 的检出率只有 10%,因此辅助治疗可说是影像学复发证据的提前应用,让患者可提早发现、早期治疗。

广东省人民医院 钟文昭教授

广东省人民医院 钟文昭教授

延伸阅读:csco2_4 CSCO系列报导(一):全球四大肿瘤学会领导组织 聚首中国 CSCO 论坛

其次,钟教授分享了今年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ASCO) 上发表的 ADJUVANT(CTONG1104) 研究。该研究由吴一龙教授主持,共 27 个单位参与,研究设计仅针对肺癌病患中 EGFR 阳性突变者,透过吉非替尼和化疗药物长春瑞滨/顺铂 (Vinorelbine/cisplatin) 之比较;结果发现,采用吉非替尼组的 DFS (无疾病存活时间) 为 28 个月,而长春瑞滨/顺铂组的 DFS 仅为 18 个月,可见肺癌 EGFR-TKI 标靶药物能显著延长 10 个月的 DFS,惊艳全球肺癌专家。然而,钟教授认为,虽然 ADJUVANT 研究提供了癌肿瘤完全切除 (R0) 与淋巴结转移,以及有 EGFR 突变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另一项策略,但目前患者的获益还仰赖对入组临床试验人群的严格筛选,且总生存期 (OS) 的数据也仍未成熟,因此未来 EGFR-TKI 能否真的走向临床实践,还有待更多数据验证。

最后,他强调,肺癌是异质性很强的癌种,其原发灶、转移灶、甚至是血液里的基因片段序列都有可能跟原发灶不同,因此必须透过肿瘤不断进化的角度来理解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的术后辅助治疗,找出更好的策略。而未来肺癌所有的辅助治疗,将结合术前/术后的深度基因分析结果,加上血液动态监测,来选择最合适的联合疗法,将可能是破解和优化早期 NSCLC 复发/转移的关键。

肺癌标靶药物 EGFR-TKI 的“三生三世”

台湾大学医学院肿瘤医学研究所的杨志新教授则表示,随着十多年来肺癌标靶药物 EGFR-TKI 的进展,已从第一代的吉非替尼进展到第三代的奥希替尼,在今年 9 月的欧洲肿瘤学会 (ESMO) 上发表的 FLAURA 研究指出,与当前的一线标准治疗相比,奥希替尼可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PFS) 至 18.9 个月,使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 54%,且在合并中枢神经系统 (CNS) 转移患者等所有亚组中均观察到一致的优势,可谓改变晚期 EGFR 阳性突变 NSCLC 患者的治疗模式;还有,在今年的世界肺癌大会上, 公布 AURA 3 的三期研究报告,在具有 T790M 突变且使用过第一代 EGFR-TKI 药物之患者,使用奥希替尼可让超过 90% 的病患疾病控制达到一年以上,且在第一期和第二期临床试验皆有良好成果。从上述临床研究成果,可看出 EGFR-TKI 药物似乎有长足进步,但目前仍无法在第四期临床治疗有所突破。杨教授认为若辅助治疗不能延长病患的 OS,其价值就很有限。然而,是否可透过预防和提早治疗,让患者不会进入第四期,将是未来肺癌治疗的关键。

台湾大学医学院肿瘤医学研究所 杨志新教授

台湾大学医学院肿瘤医学研究所 杨志新教授

针对 EGFR-TKI 药物的耐药性问题,他也指出奥希替尼可同时抑制 EGFR 敏感突变和 T790M 耐药突变,但仍具有耐药性的问题,且筛选病人相当困难,因此第四代的 EGFR-TKI 正在发展中。至于如何克服第三代药物的耐药性问题、是否使用合并治疗、以及使用的时机 (转移发生后再使用还是预先使用) 等,都是临床治疗上的重大课题。

此外,先前钟教授报告过的 ADJUVANT(CTONG1104) 研究,其 DFS 曲线呈现纺锤形 (如下图),杨教授表示:“我最担心的是究竟有多少病人到了三年、五年以后可以成功治愈?如果标靶药物与化疗的 DFS 曲线最后的结果是呈现一条线 (即没有差距),那是否治疗的价值是在于中间 (有较大差距) 这段时间?那在治疗上,是否开刀后立刻治疗、或用血液追踪一段时间再治疗、影像追踪一段时间再治疗等,见仁见智,我想这就是后续值得继续深究的议题。”

撰文 / Jane Lee

ADJUVANT(CTONG1104) 研究成果

ADJUVANT(CTONG1104) 研究成果

注 *:IPASS 是一项针对标靶药物吉非替尼的泛亚洲随机开放 Ⅲ 期临床研究项目。该研究从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纳入 1217 例 Ⅲ B / Ⅳ 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肺癌患者均未接受过化疗,无吸菸史或曾轻度吸菸,WHO 体能状态(PS)评分为 0~2,组织学检查结果为肺癌。随机抽样后,609 例肺癌患者接受吉非替尼 250 mg/d 治疗,608 例肺癌接受卡铂+紫杉醇(CP方案)治疗。

名词解释:

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从随机化开始至(因任何原因)死亡的时间,被认为是肿瘤临床试验中最佳的疗效终点。

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从随机化开始至疾病复发或(因任何原因)死亡之间的时间,最常用于根治性手术或放疗后的辅助治疗的研究。

LOACbanner6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线上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合作请联系: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键复制内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