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聚焦 AI 科技与检测开发应用 《全方位 AI x 防疫线上论坛》重点报导

0

第二场“TAIWAN is Helping: 全方位 AI x 防疫线上论坛”于 6 月 20 日展开,由科技部补助台大全幅健康照护子中心、中国医药大学暨附设医院及台大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中心主办。邀请多位国内专家,共同探讨后疫情时代,公卫因应策略、医疗照护、数位科技、与检测开发应用等议题。

陈建仁前副总统:科技创新与彼此关怀是战胜传染病的妙方

“传染病对人类文明的冲击非常大,与疾病的战争在人类历史中不断重演,而人类也在一次次的经验中学习克服。”前副总统暨中研院院士陈建仁引言说道。例如,欧洲的依姆村面对黑死病,采取隔离封村手段,避免疫情扩散到其它村庄,这是人类第一次有大规模隔离的概念。随着文明和科技的进步,大家对细菌和病毒也越来越熟悉,防疫概念也越来越完善。然而,现今医疗资源仍有限,无法在短时间内照护大量住院病人,而目前防疫的主要方法有 2 种,其一是将接触率降低,避免大流行。透过疫苗接种,降低易感受数目。在全球尚未有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之下,台湾政府和产学医各界透过透过社交距离 APP、健康回报 APP、胸部 X 光自动检测系统、病毒株分析、药物开发等 AI 领域的帮助,加上好的隔离、社交及边界管制政策,以及台湾人民主动配合,以及善心关怀,使得国内疫情控制得宜。最后更总结道:“科技创新与彼此关怀是战胜传染病的妙方”。

洪明奇校长:透过高通量药物筛选建构抗冠标靶药物

中国医药大学校长暨中研院院士洪明奇校长提到,他过去专注于癌症标靶研究,因为新冠肺炎,而开始投入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他们先了解新冠病毒(SARS-CoV-2)的外貌,再来分析其基因体序列,为人类基因体的十万分之一。再来,洪校长的团队在今年二月初以老药新用为切入点,透过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和标靶药物开发建构药物筛选系统从 FDA 核准的药物(2015 种)、已知的抗病毒化合物(1250 种)、天然化合物(1068 种)、台湾中草药(80 种)等数据库中,找寻可能抑制新冠病毒的药物。他们也发现猫传染性腹膜炎药物(已知抗病毒化合物)GC376 也有很好的抗病毒效果,因为该药能直接与 SARS-CoV-2 的活性位(Cys145)共价结合(Covalently),不会分开。另外,在天然化合物(1068 种)、台湾中草药(80 种)也各发现一个化合物。然而,台湾没有足够的病人,需要与国际合作,以测试这四种化合物在人体试验中,抗病毒的效果。

黄高彬中区指挥官:病例的发现及感染的封锁,就是新冠病毒防疫的黄金准则

“病例的发现,感染的封锁,就是新冠病毒防疫的黄金准则”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传染病防治医疗网中区黄指挥官说道。利用与时俱进、随疫情优化的滚动式抗疫:从出入境检疫,一直到病患入院后,医院内的动线管制和临床工作人员的隔离照护,如建立防疫门诊,并与一般门诊分流,并且限制只有一个出入通道,并提早设置负压隔离病房,严格管控,都是今年医院防疫的重点。医疗资讯云端查询系统在 SARS 时期并没有启用,但现在搭配电子转诊平台、入境检疫、告警短信、电子围篱系统等,让政府与民政单位能够即时确认疑似病例及接触史,利用健保大数据将旅游史、职业史建立在健保卡中,来强化隔离措施。随着政策演进,生活上的支持关怀系统、防疫门诊都加强了隔离可行性,落实追踪和居家管理。在政策与技术的加成下,让大家对疫病有正确认知,才创造出了 2020 台湾的防疫能量。

徐睿钧副总经理:利用科技实现更多医疗服务价值

“由于 COVID-19 的全球化疫情,可以看到服务提供者、法规、消费者在远程医疗市场都有更高的成长以及期待,特别是未来个人利用科技,如何实现更多医疗服务价值。”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软件研发本部副总经理徐睿钧说道。在疫情中可以看到 Facebook 利用社群来加强串连医材与使用者,志愿者、捐款与医疗单位,苹果手机(Apple)则是利用个人设备来追踪讯息确认疫病的扩散。从科技的角度,进行医疗资源整合与资讯分配其实相当有效。仁宝公司与学界、政府合作在 2020 上半年大约创造三十亿的产值,利用云系统做载具串连服务以及需求,进行远程医疗照护,再提供商务产品跟网络课程,就能够协助居家照护员与医师们更快速接近病患,并能够实时确认个案状况以及录影存盘等服务。利用活络的数据库,甚至可以创造线上问诊或医疗资讯窗口,以及进行 database 分析与研究让照护产品更加立体化更丰富,也能服务更多新需求。

阙志克所长:HoMe App 帮助智慧居家管理

面对居家隔离或居家检疫民众,先前都需要麻烦村里长、村里干事、警察单位去监控且关怀。工研院资讯与通讯研究所所长阙志克分享智慧居家管理,能减少这些人员和时间的消耗,也能减少隔离者或检疫者手机定位不清的问题。自动技术在防疫的措施中,居家隔离的管理,现在我们可以利用 GPS、Wi-Fi 等方式来追踪个人足迹,手机上也有摄影系统与生物辨识功能,在这次疫情展开后就能够立刻开发新服务,利用手机应用程式进行互动跟定位,把居家隔离探视自动化。App 会在一定时间间隔传送报告给社区官员或是警察单位。定位系统可以纪录手机周围的网络环境,提醒用户打开程式,与用户互动或确认讯息。在三周内,工研院就研发出 HoMe App,应用了匿名 Wi-Fi,减低定位追踪侵犯隐私权的问题,以及解决 Virtual Mobility Infrastructure 虚拟云端应用程式系统在不同手机间相容性与可运作性的问题。

谢达斌次长:科技防疫更完善,医疗成果更优化

科技部谢达斌次长表示,台湾从 17 年前的 SARS 疫情后就已经开始进行防疫科技的全面固实,在今年也跟上美国的紧急使用授权(EUA)快速通关,在法规上松绑,让更多医药产品与研究成果顺利应用。另外,台湾政府也启动疫情指挥中心,盘点科技防疫相关研究计画与资源,由中研院建立开放式科学平台。规划、分工进行产官学研的会议来讨论防疫行动的方案,并开始指挥与执行!在 12 月武汉出现第一位确诊患者后,台湾能在三个月内准备好面对全球大疫情,迅速确实的科技防疫,其实是长年发展所凝集的成效。在这段期间,中兴大学研发以病毒核壳蛋白为目的的新药物开发、国卫院研究娃儿藤生物碱药物、中研院的仿生奈米疫苗、长庚进行病毒株定序等研究,以及网络研讨会、实名制口罩与防疫相关手机应用程式,与 AI 检疫应用,都让医疗领域的成果更优化。透过“检疫、治疗、预防、公卫流病、社会影响、场域验证、国际科技防疫合作”等七大核心,结合台湾的 AI、ICT、IOT 优势,让台湾科技防疫能与世界接轨。

孙民博士:AI 是 COVID-19 与未来医疗的潜力加速器

沛星互动科技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孙民博士分享,AI 作为辅助工具,现在已经可以在疾病的预测、检测、诊断、治疗与后续追踪上全方位配合,加速对抗疾病与找出解决方针。电子病例能够协助减少病患回院率,并且协助许多药物的筛选与老药新用预测。例如在 COVID-19 中能协助防疫地图的建立,追踪可能病患,并优先推荐需要医疗资源分配的区域,在出入境防疫系统协助侦测以及加速疫情诊断。AI 在足够的模型以及资料的供给之下能够在处理程序上加速,例如推估胸腔 X 光片,病毒株分布与演进,蛋白结构运算来预测药物疗效,都是能够在短时间对应疾病的高效率辅助,将这些动力用以推进政策与实施就能够在瞬息万变的疫情中取得先机。整体来看,从政府部门决策到个人的健康管理,加速安全网布署,AI 是 COVID-19 与未来医疗的潜力加速器。

林宗庆董事长:未来数位检测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

普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宗庆提到,平时预防治疗只是口号,疫情来时才知道预防的可贵。透过检测能找出确诊者及其接触者,并且加以管制隔离和检疫,避免病毒传播出去。其中,PCR、ELISA、快筛、Real time-RT-PCR 为常见的检测方法。他接着分享 B 型肝炎、C 型肝炎、D 型肝炎、爱滋病、SARS-CoV、SARS-CoV-2 等致病病毒特性及检测方法。在防疫上,这些检测方法和试剂具有扫描、预测、监控、诊断、治疗选择、预后管控的功能。
未来数位检测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未来朝向数位检测发展,可能能解决下列问题:
• 新冠肺炎会不会变成慢性带原?
• 有多少人及比例感染后产生抗体?
• 产生抗体可以维持多久?
• 疫苗及药物的筛选及监控?
• 预后的监控?
• 提供做为医疗 AI 应用?
• 临床研究的有效工具?

陈彦任营运长:自动化核酸检测仪器置机场守护边界,期望 4 小时入境

大江生医股份有限公司营运长陈彦任提到,目前台湾共有 34 间新冠病毒检测机构(包含疾管署实验室与各医院检验室),每日最多可检验约 3400 件检体。疫情爆发初期的主要问题是大家会怀疑检测机器不够准,会不知道谁是确诊者,或者是检测速度太慢。目前检测方法以 RT-PCR 为主,相较于快筛,速度慢但是为全球检疫单位通用,且较精准。因此,他们想透过自动化检测仪器来解决人力操作准确度及成本效益的问题,例如,采用自动化试剂分注系统仿真人实验动作进行核酸萃取,并且降低交叉感染可能性,然后再选择最精准的 RT-PCR,使检测报告更准确。每一台自动化检测仪器每日最多可检验约 2016 件检体,相当于 10 个检测实验室、40 个医检师,24 小时(三班制)的检验数量。因为台湾近二个月没有境内感染,只有境外移入。这台自动化检测仪器可放置机场,协助边界防疫,从第一步防堵病毒境外移入,并且搭配 APP 全面打造健康检测。过去采样、检测到确诊要三天,所以主要目标在境外等 4 小时就知道检测结果。

延伸阅读:AI 追踪全球新冠病毒演变 基因大数据打造精准防疫 《全方位 AI x 防疫线上论坛》重点报导

Panel Discussion:后疫情展望 AI 在生技医疗与照护的运用

在 Panel Discussion 中,邀请台湾生物产业发展协会李钟熙理事长担任主持人,以及卫生福利部食品药物管理署吴秀梅署长、财团法人生物技术开发中心涂醒哲董事长、长佳智能股份有限公司王帝皓研发长、林宗庆董事长、陈彦任营运长担任与谈人,共同探讨“后疫情展望 AI 在生技医疗与照护的运用”。

吴秀梅署长提到,AI 在疫情期间协助医药研究、口罩防护衣等产业紧急升级。林宗庆董事长作为防疫检测试剂开发的产业代表,与陈彦任营运长一起向与会来宾们介绍了台湾在冠状病毒检测的研究产能,除了试剂套组,更有全自动化仪器的运行。

李钟熙理事长向食药署表达了对生物检测制剂能够快速出口贩售的盼望,涂醒哲董事长对此也表达乐见其成,但面对疫情依然需要台湾政府的严格把关,特别是生物检测试剂更要确保品质安全无虞。

另外,王帝皓研发长表示,AI 于医疗临床的应用,最后还是会取决于数据的多寡以及人为来调整敏感度与准确性,来让 AI 达到最终效果。不管是在治疗或是诊断,都要依据最终临床需求,来进一步做校正,才能够让 AI 发挥真正的加速器效果!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线上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合作请联系: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键复制内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