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与 Aignostics 合作 AI 病理影像,巨量临床资料预测模型将更有诠释性

0

近日(14),拜耳(Bayer)宣布与 Aignostics GmbH (简称 Aignostics)进行合作,将共同开发以人工智能驱动的精准肿瘤学技术。合作重点在于建立一个能够连结基础病理学数据与临床数据的平台,让病人识别、分层与临床试验筛选的流程能够更有效率,在临床方面克服目前在标靶发现与疾病异质性方面的挑战,而在 AI 方面则增强模型诠释性。

2024 年初,生物技术和制药 IPO 创新疗法激增:从 Kymera Therapeutics 到 Kyverna Therapeutics 引领潮流(基因线上国际版)

Aignostics 于 2018 年,在柏林夏里特大学(Charité-Universitätsmedizin Berlin)和柏林健康研究所(Berlin Institute of Health,BIH)内成立,专注研发药物研究、临床试验与伴随式诊断的计算病理学技术。

该技术首先进行组织影像分割(tissue segmentation),将不同的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例如肿瘤区域(carcinoma)、间质区(stroma)与坏死区(necorsis)等进行切分。根据官网表示,病理影像资料由病理学家进行标记(annotation),并使用监督式学习方法(Supervised learning)进行模型训练,目前为止此模型能成功辨认并切分至少 27 种主要区域,除了前述 3 种区域,也可辨认不同组织与细胞类型,并排除如笔迹与水泡等干扰区域(详见表格)。

表格、Aignostics 病理学 AI 切片分类技术

(来源:官网;整理:基因线上)

在细胞检测与分类方面,来自 H&E 染色、免疫染色(IHC)或多重萤光染色(Multiple-IF)等病理切片,Aignostics 标记出数百万个标签进行半自动化的模型训练,同时也会针对同一区域进行多重比对与验证。

Aignostics 根据影像与多模态资料建立“端到端预测模型(“End-to-end” prediction models)”,能据此预测包含预后、复发与疾病无进展存活(Invasive Disease-Free Survival)等重要临床参数。其专利技术“可诠释模型(Explainable AI)”利用“逐层相关性传播(layer-wise relevance propagation)”方法,能够克服复杂模型难以解释的障碍,逆向推导出模型学习到的特征,其中也包含宝贵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拜耳制药部门执行委员会成员兼研发负责人 Christian Rommel 表示,本次合作将可以结合拜耳在临床试验方面累积的多种疾病、多模态巨量影像资料,与 Aignostics 的机器学习模型,识别出具有强烈疾病关联的新型癌症标靶,加速药物开发。拜耳的数据集来自具有良好表征的病人群体,因此有望找到具有临床指标性的新型肿瘤学标靶。

根据协议,公司将在多个开发项目进行合作,并启动至少 2 个标靶识别专案。Aignostics 将收到一笔前期付款(upfront payment),在达到协议中的特定目标将获得相关里程碑付款(milestone payment)与任何由合作产生的商业化疗法的权利金(Royalties)。

延伸阅读:拜耳新型药物: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带来突破

参考资料:

1. https://www.aignostics.com/news/bayer-and-aignostics-to-collaborate-on-next-generation-precision-oncology

2. https://www.aignostics.com/our-tech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线上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合作请联系: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键复制内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