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揭曉!唐獎得主眾望所歸終奪桂冠

0

2023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獎者已於今日(2 日)揭曉,由匈牙利出生的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 Kariko)、以及來自美國的德魯.魏斯曼(Drew Weissman)分享此項殊榮。二人同為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醫學院教授,他們在核苷鹼基修飾方面的突破性研究促成了針對新冠病毒的 mRNA 疫苗研發。

卡里科和魏斯曼這兩位 mRNA 專家去年已憑藉相關研究奪得 2022 年的唐獎生技醫藥獎,如今諾貝爾委員會為表揚他們在 mRNA 疫苗領域的貢獻,決定頒授諾貝爾醫學獎予二人。根據諾貝爾基金會(Nobel Foundation)的消息,今年諾貝爾獎的獎金為 1100 萬瑞典克朗(約 3230 萬新台幣或 100 萬美元),將由兩名得獎者平分。

2022 年生物製藥科學唐獎授予三位開發新冠病毒 mRNA 疫苗的科學家(基因線上國際版)

疫苗的演變與挑戰

兩位諾貝爾獲獎者的研究不僅改變了我們對 mRNA 與免疫系統交互方式的基本理解,而且還促成了疫苗開發速度的空前提升。當新冠疫情於 2019 年底出現並迅速傳播到全球各地時,很少有人認為疫苗能夠及時開發出來以幫助控制日益增加的全球疾病負擔。然而,幾種疫苗在創紀錄的時間內獲得了批准,當中莫德納(Moderna)和輝瑞(Pfizer)的疫苗正就是使用新型 mRNA 技術生產的。

長久以來,基於殺死或削弱病毒的疫苗已經存在,例如對抗小兒麻痺症、麻疹和黃熱病的疫苗。然而,這些疫苗的生產需要大規模的細胞培養,這一資源密集型過程限制了快速疫苗生產的可能性。因此,研究人員長期以來一直在努力開發不依賴細胞培養的疫苗技術,但這一直是一個挑戰。在我們的細胞中,DNA 中編碼的遺傳信息被轉移到信使 RNA(mRNA),作為蛋白質生產的模板。

mRNA 疫苗的崛起

儘管早在 1980 年代,就有了有效的方法來在無細胞培養的情況下生產 mRNA,但這一技術的臨床應用一直受到多種障礙的限制,包括 mRNA 的不穩定性和運輸困難。然而,轉折點出現在 Karikó 和 Weissman 的研究中。他們發現,使用修改過的核苷鹼基生產的 mRNA 可以規避先天免疫的識別,從而提高蛋白質的表達。

突破性的發現與影響

這一發現,再加上體內 mRNA 遞送的高效系統的開發、新冠病毒刺突抗原的穩定化,以及來自工業界和政府的前所未有的資源投入,最終促成了兩種高度成功 mRNA 新冠疫苗在 2020 年底獲美國 FDA 緊急授權。這些成就不僅在醫學上做出了非凡的貢獻,也為 mRNA 的未來應用鋪平了道路。目前,全球已經接種了超過 130 億劑新冠疫苗,這些疫苗已經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並防止了更多人患上嚴重疾病。

這一突破性技術有望在未來進一步應用於其他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從而開啟了一個全新的 mRNA 醫學時代。這一發現當時並未受到太多關注,但卻為 COVID-19 大流行期間對人類至關重要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彰顯了基礎研究的價值。


延伸閱讀:唐獎特輯:修飾結構改善藥物傳遞,開啟 mRNA 治療新紀元!

參考資料:
1.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
2. https://www.tang-prize.org/owner.php?cat=11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合作請聯繫: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