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機介面新突破,微型植入式裝置革新腦神經疾病治療

0

腦機介面技術(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是現時腦神經科學研究領域的熱門課題。其中一個主要應用是透過在大腦植入人工裝置,達致神經調節的效果。美國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和工程師近日在腦部植入物的研發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團隊開發出一款寬度僅為 9 毫米的植入式裝置(約一顆豌豆大小),並成功在人類和豬隻的腦部進行測試。

研究團隊由萊斯大學工程學院與神經科技公司 Motif Neurotech 的專家組成,另外有兩位分別來自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和德州大學休士頓醫學中心(UTHealth Houston)的資深神經科醫師參與其中。成果於 4 月 12 日在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中發表。新裝置名為「數位可編程腦上治療型微刺激器(Digitally-programmable Over-brain Therapeutic microstimulator,簡稱 DOT)」,既是歷來同類型裝置中體積最小的,也能無需電池無線供電,經由人類硬腦膜(dura mater)刺激大腦。團隊表示 DOT 不但有望為難治型憂鬱症或各種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帶來突破,也可以讓植入過程更安全、侵入性更低,減少病人的疑慮和抗拒,令治療更易普及。

結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植入式「藥廠」根除小鼠間皮瘤(基因線上國際版)

創新微型植入式裝置,突破現有神經調節技術限制

神經調節(Neuromodulation)技術顧名思義就是向特定目標神經傳遞藥物或者發送電信號,從而調節或控制其運作。其中一種策略就是生物電子療法(Bioelectronic therapies),經由腦部植入物以電力刺激中樞或周邊神經系統,近年來這些植入式醫療器材的應用與日俱增,包括減輕疼痛、改善運動障礙、治療精神或神經系統疾病、以及幫助脊髓損傷病人復健等。

然而,現存提供腦深層電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的植入式裝置體積相對較大,也需要另外在身體其他部位放入電池,並以電線連接到植入物來為其供電。這意味著植入過程需涉及較多且侵入性較高的手術(例如開顱手術),成本也會因而居高不下。在病人層面而言,大型植入物會為日常生活帶來不便,他們也需要面對電線斷裂或故障的風險,日後電池折舊也需要再次開刀更換。基於上述種種因素,即使既有神經調節裝置的成效已獲多項臨床研究證實,甚至醫生已告知病人有必要接受這種治療,大多數病人仍然視植入手術為畏途,令治療始終難以普及。

研究項目負責人,萊斯大學電機與電腦工程及生物工程學教授 Jacob Robinson 博士表示,DOT 具有兩大領先特徵。首先,裝置採用磁電式(Magnetoelectric)無線電力傳輸技術,可將磁場轉換為電脈衝。此外,DOT 的寬度僅為 9 毫米,雖然如此,裝置能提供的刺激電壓可達 14 伏特,產生相當於約 6.75 至 14.5 毫安培的電流刺激脈衝。憑藉這兩大優點,植入過程可以大幅簡化,病人無需住院,接受一個約 30 分鐘的微創手術後就可以即日回家休養。

論文第一作者,Robinson 教授實驗室的博士生 Joshua Woods 形容 DOT 的發明是前所未有的成就。一方面裝置採用體外傳輸器供電,不需額外植入電池和電線也能驅動刺激器。另一方面,他強調以往從未曾有團隊成功利用如此小型的植入物,以無線電力傳輸產生品質足夠好、強度足夠高的電脈衝信號,足以穿過硬腦膜刺激大腦皮質。

降低成本並減少風險,DOT 有助神經調節治療更趨普及

研究人員在人類受試者身上的短期測試發現,DOT 能有效刺激運動皮層(Motor cortex,大腦皮質中負責掌控自主運動的區域),令受試者產生手部運動反應。團隊也在豬隻中測試 DOT,結果顯示裝置植入後能在體內穩定運作,持續對豬隻大腦產生電脈衝刺激信號達 30 天。這些成果意味著日後醫生可以利用微創手術實現精準神經調控,有望讓生物電子療法更趨普及。貝勒醫學院神經外科教授 Sameer Sheth 博士指出,DOT 可以克服現存腦深層電刺激技術的限制,提供微創且風險較低的治療選項,長遠或能嘉惠更多需要有效神經調節療法的病人。

身兼 Motif Neurotech 創辦人兼執行長的 Robinson 教授表示,隨著神經調節程序簡化和裝置微型化,病人日後或只需遵照醫囑,安坐家中戴上穿戴式裝置,利用手機或智慧手錶就能輕鬆控制植入物,從而獲得所需的治療效果。再者,DOT 的潛在應用範圍相當廣泛,不論是需要刺激器長時間運作的狀況(例如治療癲癇症),還是每天只需使用幾分鐘就能見效的適應症(例如憂鬱症和強迫症),新裝置也能派上用場。

值得一提的是,Motif Neurotech 本身是經由萊斯大學的生醫加速器計畫(Rice University Biotech Launch Pad)衍生出來的。這家神經科技新創公司總部位於德州休士頓,目前正積極探索將腦機介面技術應用於神經系統疾病治療的潛力,DOT 刺激器正是其主要研發項目。Motif 在 2024 年 1 月完成超額認購的 A 輪融資,共募得 1,875 萬美元,為該公司提供開發 DOT 所需的關鍵資金。與此同時,Motif 正向 FDA 申請核准,以期早日開展長時間人體臨床試驗,進一步驗證 DOT 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

萊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和工程師近日開發出體積僅約一顆豌豆大小的植入式神經調節裝置,並成功在人類腦部進行測試。
(影片來源:萊斯大學
延伸閱讀:癱瘓復能即將成真?Neuralink 腦機介面首次人體臨床試驗啟動招募

參考資料:
1. https://news.rice.edu/news/2024/rice-team-demonstrates-miniature-brain-stimulator-humans 
2.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n0858 
3. https://www.neuromodulation.com/about-neuromodulation 
4.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6046-6 
5. https://www.bcm.edu/people-search/sameer-sheth-30585 
6. http://biotechlaunchpad.rice.edu/ 
7.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40124154216/en/Motif-Neurotech-Raises-18.75-Million-in-Series-A-Financing-to-Advance-Implantable-Device-for-Treatment-Resistant-Depression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請聯繫: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