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人才、新创大量涌入中国?解密中国生医市场产业动态

0

近年来,中国逐渐成为全球生技创新研发的投资焦点,不仅因为其庞大的市场需求与多样患者族群,使药厂积极投资,也因积极转型强化在地研发能量,名列国际药厂与新创投资、进驻的国家之一。针对这个快速发展的亚洲市场,基因线上 GeneOnline 二月特别企划,将与您解密中国生技业在新药、生技研发等领域的发展趋势,一探中国生技医药产业最新发展。

中国 3 大生技园区:上海张江高、苏州工业、北京中关村

生技企业难以单打独斗,需要跨界合作才能维持高竞争力,这对市场庞大的中国也不例外。过去中国长期面临低基础研究、低创新能力、审核流程冗长、合作障碍高等挑战,因此中国和许多国家一样,采取成立生技园区的方式以促进跨领域合作、吸引资本与人才,改善产业问题。

据赛迪顾问与中国媒体新浪医药 2020 年 6 月发表的《2020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榜》指出,中国前 3 大生技园区分别是,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苏州工业园区以及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而他们的优势有所不同。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内有 600 家以上生技与生医新创,目前已开发出 400 种以上药物,取得 1,000 多项专利授权,超过 130 个药物进入临床试验。2019 年该园区的总营收额约 721 亿人民币,目前全球前 10 大跨国药厂中有 8 家皆将研发中心设立于此。

张江高科技园区在新药研发与临床试验表现上最为出色,且拥有从新药研发到量产上市的完整产业链,主要吸引生技与生医创新企业进驻。

(Photo/ 张江高科技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BioBAY)在药物研发、生物技术、医疗设备 3 个领域上表现优异,主要定位为新创孵化与加速园区。该园区聚集不少中国顶尖的生医孵化器与加速器进驻,且已获得上百亿人民币融资总额,是中国资本家高度关注的园区。

(Photo/ 苏州工业园区)

座落于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区又有中国硅谷之称,培育近 2,000 家企业、 37 家上市公司,以及 67 间新药临床试验基地,是中国第 1 个高科技园区,也是中国最大生物药专业科技园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内汇集生物技术研发、企业孵化与加速、风险投资以及国际人才吸引与培训单位,且每年创投案与投资金额占中国三分之一,吸引生物药创新、基因疗法、检测、CRO、抗体药物等企业进驻。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

中国生医投资市场活络

中国生医市场的潜力不容忽视,在短短 4 年内从约 1.12 兆人民币(2014 年)成长到约 1.53 兆人民币(2018 年),年复合成长率 CAGR 达 8.2%,且预计在 2023 年成长至约 2.1 兆人民币。其中,中国生物药市场的年复合成长率将超越化学药与中药,以 19.4% 的速度从 2018 年约 2,622 亿人民币提升至 2023 年约 6,357 亿人民币,化学药与中药的年复合成长率仅 3.5%、3.1%。

(资料来源/ 庆辰法律事务所,南京华讯知识产权顾问有限公司)

另外,中国生技制药的投资环境也相比 10 年前丰富许多。据 BCG 统计,中国从 2010 至 2020 年崛起的生技制药企业高达 141 家,相比 2000 至 2010 年成长 178%,且相比同年美国、欧洲、日本等大型经济体负成长的局势来看,中国的生技制药创业风气相当兴盛。

“10 年前要在北京创业,除非是成功的连续创业家,不然以当时的投资市场很难资助一间公司营运”中国百济神州 BeiGene 共同创办人暨执行长 John Oyler 指出,现在中国投资景气截然不同,环境十分活跃,时常可见大型合作案与投资案,同时竞争也将越来越大。

据全球投资银行 Torreya 发布的《The Pharma 1000》,中国依照市值排名前 5 大企业分别为江苏恒瑞医药(全球第 21 名)、扬子江药业(全球第 27 名)、石药集团(全球第 30 名)、智飞生物(全球第 32 名)、豪森药业(全球第 37 名)。

(资料来源/ Torreya《The Pharma 1000》 )

Torreya 于报告中指出,中国政府在 2010 至 2020 年间积极推动创新药物研发,加速中国生技产业的现代化,这让中国生技业在过去 5 年企业估值共增加 5,000 亿美元,也明显表现在《The Pharma 1000》的榜单中,中国企业排名往前,更有新企业加入榜单。

(资料来源/ Torreya《The Pharma 1000》 )

另外,中国医药工业讯息中心每年推出的“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单”中,2019 年百强榜单(2020 年尚未出炉)中出现了 7 家新企业,且市值超过百亿人民币的企业相比 2018 年多出 5 家,共有 27 家。此外,上榜企业的业务营收总和也比 2018 年提升 10.7%,达到约 9296.4 亿人民币。

中国转型研发 First-in-class 药物,强调在地化研发

生医市场高度需要跨界合作创造创新,在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情况下,中国生技市场也衍生出不少破坏式创新,打破现下企业的营运模式与研发界线。2021 年度 BIO CEO & Investor 大会中,多位长期深耕中国生技市场的业界专家也针对“ China as an Emerging Center of Innovation”的主题发表看法,剖析中国研发趋势。

Johnson & Johnson 上海 JLABS 负责人 Sharon Chan 指出,放眼中国市场,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再生医学、3D 打印、基因疗法、自动化、微生物是中国的研发焦点所在,更是技术跨界整合后出现的新兴市场。且因为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扭转全球工作、行为模式的影响,中国将积极投资如远距医疗等数位转型的应用,且把注意力拉回到在地化研发、制造与创新。

另外,中国从低成本制造优势转型开发 First-in-class 药物的力度也出现成效,目前已有不少新创、企业加码投资炎症、自体免疫、癌症、代谢疾病药物开发,试图在中国奠基坚实的 R&D 基础。同时,中国也依照生技产业动态积极修法,降低药物、临床试验审核时间,加速流程。在2011 年需耗费 31 个月通过创新药物的临床试验申请,但 2018 年仅需 2 个月就能处理完毕。

中国生技市场的转型将带来 2 大变化。Oyler 执行长指出,其一是中国加入全球临床试验将有助降低成本,中国具有庞大的患者族群,开放各国进行临床试验对双方皆有效益。第二,中国研发药物的定价未必会像美国这么高,主要会集中在如何让更多患者取得药物。而来自世界 2 大经济体的不同定价策略很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市场变化。

国际人才、新创涌入中国生技业

另一方面,近年不少海外人才与新创涌入中国生技业,在 Johnson & Johnson 上海 JLABS 进驻的 46 个新创中,可发现只有 50% 来自中国内地,有一半新创来自加拿大、美国、香港、新加坡、台湾、日韩、澳洲等地。且据统计,中国 75% 顶尖人才大多有至少 5 年的海外研究经验。

且国际药厂也透过中国在地厂商投资中国,从细胞/基因疗法市场中就可看到,Gilead 子公司 Kite Pharma 与上海复星医药(Fosun Pharma)研发标靶 CD19 的 CAR-T 药物 Yescarta、Juno 与中国药明康德(WuXi AppTec)研发标靶 CD19 的 JCAR017 以及 Johnson & Johnson 旗下 Janssen 与传奇生物科技 Legend Biotech 研发标靶 BCMA 的 LCAR-B38M 等案例。

(海外企业与中国在地厂商联手开发细胞/基因疗法)

海外企业频繁与中国生技业合作的情况代表着 3 件事。首先,海外生技人才正在涌入中国,而这将活化中国生技业的跨界整合与技术研发,强化跨国、跨链、跨领域的合作动能。再来,人才涌入的背后代表市场机会大,中国生医市场无疑是一块大饼,且仍有许多医护需求尚未被满足,发展潜力巨大。第三,在跨国合作频繁的局势下,中国在地企业为了维持国际竞争力,势必得寻找合适伙伴走入国际市场。

生技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必要

生技业是一个需要预支成本与承担风险的领域,有 90% 时间与成本都用在临床试验,且不一定成功,往往得在后期才能由盈转亏。此时,若中国生技企业只针对在地或小范围市场进行临床试验,很容易出现有药没人买或药太贵买不起的情形。为了取得营收势必得进入国际市场,针对多国进行临床试验。

小公司缺乏资本,所以可以透过与海外企业合作达成双赢,不仅能降低营运成本,也可拓展市场,触及到更多患者。Apollomics 共同创办人余国良博士表示,所以平时说让更多病人取得高品质药物并不是大话,因为如果不这样做,就无法形成一个产业,公司也不会有足够收益支撑创新。

如何挑对中国企业合作伙伴?

对中国与国际药厂来说,找对合作对象是一门学问。中国 D3 Bio 共同创办人陈之键博士指出几点可遵循。第一,双方必须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因为融资市场的活络,许多中国企业都拥有一定资金,但若在文化上不适合,很难维持长久合作;再来,对方需提供自己缺乏的技术或产业知识,否则就没有合作的必要;第三是双方必须在财务经济上稳定。

中国药物研发市场即将加速,他们将善用自身优势,迅速走入国际市场,同时强化在地研发动能。然而需注意的是,中国仍有不少实时挑战需要解决,譬如创新能力不足、基础研究弱、市场推广效率低等挑战,而这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但可以确知的是,虽然中国生技市场尚无法与美国、欧洲比拟,但依照亮眼的成长速度,将有机会在数 10 年内独具世界一方。

接下来,基因线上将从生技医药专利的角度为主题做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中国生技市场概况。精彩内容,请锁定基因线上二月特别企划。

参考资料:
1. https://www.bcg.com/publications/2020/competing-in-chinas-biopharma-market
2. https://med.sina.com/files/20200619/pdf/1592553192416.pdf
3. https://www2.deloitte.com/us/en/insights/industry/life-sciences/cell-and-gene-therapy-and-chinas-precision-medicine-initiative.html
4. https://torreya.com/publications/pharma1000-report-torreya-sept2020.pdf

延伸阅读:中国专利法规改革带动医药产业发展(上):学名药为大宗,转型诱因不足?

延伸阅读:中国专利法规改革带动医药产业发展(下):专利连结制度、专利期限补偿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线上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合作请联系: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键复制内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