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捣基因疗法核心挑战!合成生物学之父开发降低免疫反应的病毒载体

0

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al, AAV)广泛使用在基因疗法作为载体,传递目标基因,因具备安全性、大组织趋向(broad tissue tropism)、低致病性以及高效且稳定的传递方式,被视为基因疗法中的黄金标准。

目前为止,美国 FDA 仅核准 2 种 AAV 载体基因疗法,一是 Novartis 治疗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的 Zolgensma,二是 Spark Therapeutics 治疗莱伯氏先天性黑蒙症的 Luxturna,但仍有不少针对多种疾病的候选 AAV 载体基因疗法如雨后春笋冒出。依照现有研究进展速度,FDA 预估直至 2025 年将新增 10 至 20 个细胞与基因疗法取得核准。另外,根据调研机构 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 的统计,基因疗法的市场规模将于 2027 年成长至 356.7 亿美元,相比 2019 年的 36.1 亿美元,将迎来大幅度成长。

AAV 载体最大挑战:人体免疫反应

AAV 载体在强大优势的背面仍有许多应用挑战,其中最令人头疼的就是病毒载体进入人体所引发的免疫反应。人体有一种会辨识外来入侵分子,借此激发先天与后天免疫反应的样式辨识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PRR),而类铎受体(Toll like receptor, TLR)中的 TLR2 与 TLR9 蛋白会将病毒载体的外壳与 DNA 设定为外来入侵,使接受基因疗法的患者产生严重的免疫介导毒性。

举例来说,美国生技公司 Audentes Therapeutics 于 2020 年 8 月宣布基因疗法临床试验中出现第 3 个死亡案例。受试者死因是由败血症产生的进行性肝脏失调,他们当时都接受高剂量的 AAV 载体基因疗法 AT132,治疗 X 染色体遗传肌小管病变(X-linked myotubular myopathy)。

此外,在动物模型中,也有研究指出高剂量的基因疗法会使其产生严重的肝脏毒性。

合成生物学之父创业解决 AAV 载体应用挑战

而为了找出更安全的 AAV 载体应用模式,全球生技企业群起研究。其中,合成生物学之父暨连续创业家 George Church 博士和其实验室中的博士后研究员 Ying Kai Chan ,于 2018 年创立的新创 Ally Therapeutics 受到各界瞩目,并已接连获得来自 ARCH Venture Partners、Alta Partners 和 UCB ventures 等著名创投的种子轮融资,公司目标在于开发安全性更高的 AAV 载体与免疫原性更低的基因疗法。

抑制 TLR9 蛋白,降低免疫反应风险

George Church 博士带领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与 Wyss 研究所的团队于 2 月 10 日发表一个大型研究的成果,内容刊登于《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值得一提的是,该合作也是基因疗法、视觉科学、合成生物学的跨领域合作,汇集如哈佛大学医学院 Constance Cepko 博士等学界专家合作。

研究团队将包含抑制 TLR9 序列的短 DNA 寡核苷酸(short DNA oligonucleotides)编入 AAV 载体的基因中,使 TLR9 难以辨识出序列较长的 AAV 载体,借此降低免疫反应的产生。他们将之称为联结免疫调节(coupled immunomodulation)。

于初期细胞培养试验中,研究人员发现,编辑后的 AAV 载体比未编辑版本更可弱化初级免疫细胞的先天性免疫反应。且注射入小鼠、猪 2 种动物模型的肝脏、肌肉与眼睛组织时,编辑后的 AAV 载体都表现出降低先天性免疫反应与 T 细胞免疫反应的结果。

Ally Therapeutics 现任科学长 Ying Kai Chan 博士表示,透过把抑制 TLR9 的片段放入 AAV 载体中,或许可让 AAV 载体在进入人体后能逃脱免疫系统的侦测机制。

在免疫细胞浸润少的眼睛表现如何?

许多基因疗法研究从免疫细胞浸润较少的眼睛进行试验,结果发现从眼睛直接进行基因疗法的方式会造成眼内炎症,而从眼球玻璃体注射虽然侵入性较低,但却更容易导致发炎。

而 Ally Therapeutics 的试验结果指出,在小鼠的动物模型中,从玻璃体注射经编辑改造过的 AAV 载体所产生的发炎症状会比未编辑版本来得低,且使视网膜的报导基因(reporter gene)表现高;类似情形也出现在猪的动物模型,当研究人员在下视网膜注射编辑后 AAV 载体,发现没有出现不良反应,但未编辑版本却会。

但产生发炎的机制不只一种

但并非所有动物模型都是相似结果。猕猴模型在注射编辑后 AAV 载体仍出现眼睛发炎症状,这代表有除了 TLR9 之外的发炎机制,且系统须进一步优化。

Constance Cepko 博士指出,从 AAV 载体引发的玻璃体内毒性、表现的 TLR9 抑制性、和对胆固醇的反应可看出,让注射位置出现中毒现象的机制不只 TLR9 一种,未来团队将持续研究和了解不同种机制。

Wyss 创始董事 Donald Ingber 博士表示,在合成生物学、视觉科学、基因疗法的跨界合作之下,AAV 载体的编辑技术将开创出一条新的研究道路,而这也将把基因疗法推往更安全、更有效率的方向。

作者:Rajaneesh K. Gopinath
编译:Tyler

延伸阅读:专访国际疫苗专家 Han van den Bosch 教授:如何应对 COVID-19 疫苗实时挑战?

参考资料:
1. https://geneonline.news/en/george-churchs-new-startup-engineers-aav-vectors-that-evades-host-immune-responses/
2. https://stm.sciencemag.org/content/13/580/eabd3438
3. https://wyss.harvard.edu/news/a-new-vision-for-aav-delivered-gene-therapies/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线上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合作请联系: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键复制内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