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小鼠脊随神经讯号影像化!美研发新型可穿戴式显微镜有望改变疼痛研究

0

脊髓作为大脑与整个身体的讯号传递途径,在疼痛传导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科学家受限于现有的生物技术,并无法从细胞层面观察其作用机制。

位于美国南加州的沙克生物学研究所(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为突破此困境,着手研发可监测小鼠脊髓讯号传导路径的穿戴式显微镜,并能即时回传运动中小鼠的脊随细胞画面。

此研究于 3 月 6 日与 3 月 21 日分别刊登于 Nature Biotechnology 及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中,望能帮助未来的学者更了解感觉与运动神经的讯号传导,以为未来慢性疼痛、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及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治疗研究提供更多资讯。

新显微镜有望为疼痛研究带来革命性改变

脊随回路在感觉讯号处理、反射性及适应性行为中是不可或缺的,并与疼痛感觉、搔痒行为等相关。然而,对于此类研究目前尚缺乏空间与时间分辨(spatiotemporal)、对组织运动或细胞类型特异性的了解。

为更了解动物脊随区段内的神经活动情形,研究团队研发大小约 7 至 14 毫米宽的新型穿戴式显微镜,可在以前无法监测的脊椎部位回传高分辨率、高对比的成像,还可清楚看到感觉与运动神经的活动,并可让不同深度的细胞同时成像。

而透过显微镜,研究团队观察到挤压小鼠尾巴会激活星状胶质细胞(astrocytes),进而在脊随区段间发送协调讯号(coordinated signals),而在新型显微镜发明之前,仍无法“看见”星状胶质细胞活动的模样,更别提了解运动中动物的脊随内任何细胞长什么样。研究团队相信此显微镜在未来应用方面,有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

7-14 毫米大的可穿戴式显微镜装置(图片来源:Salk Institute)

可穿戴式显微镜装置装设于小鼠的模拟示意图(图片来源:nature biotechnology)

研究团队也指出此新型显微镜的应用潜力无穷,透过将神经细胞的讯号传导影像化,未来将能针对脊随中的星状胶质细胞、星状非神经胶质细胞(star-shaped non-neuronal glial cells)进行成像,并更了解该细胞如何参与疼痛处理的机制。

参考资料:
1. https://www.salk.edu/news-release/wearable-microscopes-advance-spinal-cord-imaging-in-mice/
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7-023-01700-3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线上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合作请联系: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键复制内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