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力给你强大佛系免疫力

0

新冠肺炎 (COVID-19) 世界大流行对全球造成重大冲击,台湾虽然在大流行中防疫表现极佳,不过经历一波 3/7 境外移入案例的上升及最近军舰群聚感染,还是无法松懈,此外由于采取严格封境及社交距离也相对打击了各行各业经济发展。

台大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陈秀熙,特别与本刊分享疫情中的观察分析及宝贵的意见。学术经验丰富的陈教授,在台大深耕公共卫生研究不辍十数年。更在今年度疫情期间,利用多年经验,结合目前各国案例数字、确诊率、死亡数等,进行大数据推估分析,在台大疫情记者说明会上,与各大媒体访谈中,大方分享观察研究之成果。不害怕估算错误,身为公共卫生学者,陈教授不畏人言认为学者积极呼吁并给出相对建议是必须承受之重,若是错高估疫情影响,也更证明提前布署台湾防疫成果!此外在采访中,陈教授更高声疾呼,望学界与产业界储蓄实力立刻投入。疫病滥觞,精准防疫及医疗更待何时!

现在就快筛!别错过减害黄金期

由于还没有办法做精准药物治疗及疫苗预防,所以全民都要投入检疫与减害,看似消极的防堵行为,其实是相当重要的防疫过程。隔离封锁虽然不会杀死病毒,但此措施是在为抗疫研究争取宝贵的时间,并延缓疫情进展。这是在大传染病时期下重要的观念,也是政府不断向民众宣导的理由,陈教授也表示,将各国的疫情疾病例数等相比,就能够理解对于决策者来说,注意隔离、检疫等措施的实际执行占了防疫行动多么大的比例。陈教授更期许未来即将解封之后,面对外来境外移入个案快筛的使用是最合适的,仅对境外移入者要求居家检疫可能会造成不便,在各国病毒肆虐的此刻相对风险较高。若能让归国者先进行敏感度高的快筛,之后做第二阶段的 RT-PCR 减少伪阴性,就有更高机会能够减低境外移入案例的进一步传染。目前快筛检测方式有检测病患体内病毒序列的核酸检测,也有测定病人血液中抗原及抗体等两种,相较下第一种准确性虽高但耗时较久,因地制宜的使用才能够展现好的侦测效果。

这次疫情中数个国际事件阐明了,检测试剂的灵敏度与准确性需要严格的把关,哪些检验工具是合格经过测试,并有实际数据可以衡量其灵敏度与准确性,才能够真正投入疫区施用,避免人为的疫情扩大。陈教授认为科学的角度,要解决问题就必须要把未知的变成已知的,所以检测未知的案例就是疫病对策的开端。带有不确定性的检验器材,就会产生不确定是否带原的病人,那么疫情就永无消停之时。所以不管是国内外,准确的快筛试剂应用在机场、旅馆等管控,能够更有效的发挥功能,解决不确定性。从缩短疫情时间线的角度切入,活用工具与研究力,立即性的活用筛检能量在高危险族群及场所,就能在短时间建立强力的防护,争取更多时间研发药物与抗体,完善医疗炼。

疫情在走,病毒更会 72 变,科学免疫力才有利

在疫情一开始研究者就发现,冠状病毒 SARS-CoV-2 的感染力跟人体内的 ACE2 受体息息相关,病毒对 ACE2 受体有高度亲和力,加上 ACE2 受体在上下呼吸道表达量充足,因此病毒感染更加偏好肺部与呼吸道发育完整的成人,因为有更高的ACE2 受体表现,可以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让病毒快速增殖。正常来说,SARS-CoV-2 对小孩或是老年人的感染偏好较低,因为 ACE2 蛋白含量较低的缘故,通常引起的症状较轻微;然而现在已经发现有小孩重症死亡案例,陈教授推测是因为体内病毒量已经过高,造成个体死亡。但这样的现象也说明了病毒的侵犯族群发生改变,病毒的基因感染易受性 (genetical susceptibility) 出现变化,这是非常值得研究人员切入的突破点。

一方面推行政策措施,一方面更要推动基础研究防患于未然,利用基因体学分析病患基因易受性,像是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定序、Omics 研究针对病毒引起的生理症状,在基因体、蛋白质体等层面解读疫情,利用 AI 判读并收集相关诊断与病例资料,并且在大感染时期,跨国的数据库建立与开放式数据分享,都是势在必行的工作,这些过往再熟悉不过的研究,此时正是刻不容缓着手的时机。将这些顶尖技术马上投入疫病分析,能够收获与帮助生技发展,并且大幅防治流行病持续恶化。陈教授的团队也分享,在 MERS 疫病期间,他们曾利用公开数据分享的结果,进行统计推演,不仅能够分析疫情趋势,还能够针对特异病例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获得许多成果。目前感染的族群正在改变,是相当适合进行基因体相关的易受性研究,台湾在这次的疫情中,在研究上相对保守,台湾的研究实力完全可以胜任这样的分析,病例数也足够研究,流行病疫情没有真正结束的日子,基础的研究必须确实执行,让精准医学能在传染病上获得成功。死亡与重症的案例,都是值得学界进一步探究的。

大传染病下的精准医学是科学大胜利

在流行病学上结合精准医疗,从筛检源头,确认感染来源,配合最佳隔离与出入境封锁时机。从这次的疫情来看,在境外移入个案增加前,台湾有一波喘息的机会,可以有效率的率先部署后续可能需要的机场检疫,降低境外移入个案。因为依照数据统计,在持续大流行的境外移入案例之后,接种而来的是源头难以确认、风险更高的社区感染。以北美州或韩国为例,因为严重社区感染爆发,两国接连扩大检疫,快速通过筛检试剂并设置多个检测站点,虽能有效确认并把握案例数,但相对英国的消极佛系防疫来说,所背负的成本压力则更大。台湾抢得先机,在第一波武汉扩散的时机点控制住了大规模感染的可能,但提前部署的科学防疫接轨却未能在2月初即时赶上黄金时机。虽然目前台湾依照症状检疫,搭配自主居家隔离等措施,尽可能避免社区感染的再爆发,但相较起扩大检疫的效果来说,依旧是有较高的不确定性以及隐藏成本的。在知情不报或是轻症高感染力族群的出现下,症状检疫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陈教授才积极提倡提前部署,将能够动员的科学研发能量都投入疫情控管与分析,扩大快筛使用及进行血清学调查监视计画也可以知道不同族群感染状况及免疫力,并分析轻重症病患个体差异做到精准医疗。这是用技术和时间竞赛,抢得先机,在感染源确认与轻重症患者确认上下功夫,扩大检疫能源,后续的医疗分流才能够更顺畅。依照统计结果来看,症状检疫的国家比起扩大检疫的国家的确病例数较低但相对死亡率较高,而扩大防疫的国家与佛系检疫相比,增量成本效益的比值数字可高达 180 万。足见检疫加上精准化分流治疗的高报酬率。

提前布局,不仅能够减低伤害,快筛检测的使用与感染易受性的研究更能够仿效癌症精准医学,预测病患的药物反应以及预后,减低病患不必要的药物资源浪费,以及隐藏的医疗成本。综观目前疫情对整个经济体的冲击,如果可以结合快筛、感染基因易受性研究,与疫苗开发,加上流行波势的预测,就能够帮助疫情稳定,陈教授表示。如果可以在 4 月份控制住境外移入的个案量,不继续攀升,5 月就能够看到社区感染减少,并且处理完医院中的感染个案。乐观而言,6 月航空业就可以慢慢复苏,但这时候快筛的重要性,就大大显现,结合快筛做出入境防疫管制。12 月后等到疫苗出现,台湾就能够以科学实力拥有佛系免疫。陈教授不讳言,各界都在询问精准的疫情时间轴预测,但他强调,我们必须活用科学与研发能量,来为台湾产生对 COVID-19 的免疫能力。在这样的流程和配合下,积极的研究和技术研发,其实更能够为日后,疫情趋于平缓时,争取到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一席立足之地。疫情是危机更是生技产业的大契机,陈教授呼吁各界放开保守的心态,不再做 me too 研究,在好不容易争取的黄金时间段,放手研发,让台湾尖端研究走进世界舞台。

访问:Thomas Huang

文字:Ray Jhang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线上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合作请联系: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键复制内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