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你的药吗 ?“药”命效应的真实人生──专访百欧生技李彰威执行长

0

因为家人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有着交大生医工程背景的李彰威执行长 (以下简称李执行长),对药物基因检测特别有感。李执行长总是一袭轻装,穿梭于全台各地,诉说著基因检测对各个不同年龄层的重要性,甚至是心理与精神状态,都和基因变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此次专访,他分享了深刻的人生经历,也让我们感到精准医疗真的不是口号,而是已悄悄地融入了你我的生活当中。

投入药物基因检测的契机

“前年,我母亲在逛百货公司时,因大量出血被送到急诊室,检测出大肠癌第四期。当时,医生建议回家作安宁治疗,但我不愿放弃,因为自己是生医背景,所以相信能让母亲受到更妥善的照顾。”会如此执著的原因,李执行长说,父亲在他大学毕业时因肝癌过世,“过世前,他换了四种以上的药物,但都无效,我父亲是靠意志力撑到最后,他说:‘看不到小朋友长大有点遗憾。’让我和妹妹感触很深。”所以后来,李执行长将自己母亲的检体送到国外作基因检测,才发现她的基因对某些药物会产生毒性反应,在调整剂量与饮食习惯后,至今过了一年半,不仅用药效果有所改善,恢复情形也良好。因为这个契机,他不惜南北奔走,投入精准医疗,致力推广药物基因体学。

服药竟等于吸毒 ?! 药物的交互作用与毒性反应

人体在用药后会透过肝脏与肾脏来代谢,如细胞色素 P450 (cytochrome P450,缩写为 CYP) 基因掌管药物代谢途径中的催化作用,若某人拥有细胞色素 P450 基因变异或独特之对偶基因,将对某些药物产生不同的代谢速率,进而影响药物的成效,甚至造成毒害累积。“我两岁的女儿因感冒有严重的咳嗽问题,医师开了含可待因 (Codeine)的止咳药水给她,但服用后却出现呼吸困难、嗜睡、意识不清等反应,才发现该药在体内会转换成吗啡,加上我的小孩 CYP2D6 所呈现的基因型是会造成该药物代谢速率比正常基因更快,可待因迅速在体内直接转变成吗啡,就好比直接吸食吗啡带来风险。台湾卫福部在今年八月已下令凡含有可待因的药物,12 岁以下孩童和孕妇皆不能使用,台湾与国外也都有猝死案例,虽然无法判断是否该药就是凶手,但若能透过基因体学的分析,相信能大幅减少用药风险。”

13009646_xxl

延伸阅读:精准医疗专文(上):药物基因体学 汪洋药海中的指南针

癌症基因检测不是凌驾医疗 而是扮演沟通角色

尽管药物基因检测对病患有所帮助,但在肿瘤学的领域,许多医师仍相当保守,认为精准医学不能凌驾于癌症临床诊疗指引,“所以百欧的策略是若医师将检体送来作检测,我们会提供报告给医师,确认医师的医嘱后再和病患协调,扮演医病之间的沟通桥梁。”李执行长说,“若某些癌症患者不适合做抽血或切片检测,这时透过基因检测,只要采集病人的口腔黏膜,就能分析其生殖细胞的基因变异,得知病人的药物耐受度,所以临床上接受度较高。现在许多标靶药物与免疫疗法也都有搭配基因检测,而百欧的癌症用药检测包含 64 个用药基因,其中 56 个基因为癌症标靶治疗相关,另外 8 个为化疗相关,且分析药物的交互作用和毒性反应是我们的特色,和其他有癌症检测 panel 的公司也不冲突,这就是药物基因体学应用于肿瘤学的特别之处。”

“病”在心里口难开 基因变异与精神缺陷

在东方社会,对于精神上的“异常”总是难以启齿,家长在面对孩童出现学习状况不佳或特殊行为时,也容易倾向斥责或压抑的方式。李执行长提到他的其中一位小孩有注意力缺陷,“通常这样的孩子到医院就诊,医师作完量表后大多都给予特异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简称 SSRI),一种针对血清素(serotonin) 作用的药物,能抑制血清素的再吸收,使神经细胞外的血清素浓度上升,有效降低焦虑。但我的小孩服用后却没有明显的改善。作了基因检测后,发现我们体内的血清素转运受体启动子 (promotor) 天生就比较短,血清素含量本就不足,所以对该药物没有反应。”后来李执行长也带着检测报告,拜访一位彰化基督教医院的医师,医师针对他和孩子的基因特性开了利他能 (Ritalin) 药物,刺激多巴胺 (dopamine) 的产生,终于改善了注意力不足的问题。

回忆起小时候,父亲常拿他和妹妹作比较,虽然两人只差一岁,但学习状况与抗压性却截然不同。李执行长无法集中注意力,而他妹妹却在学习上游刃有余。而面对学习障碍的学生,老师总采取反复不断背诵的传统方式,但对李执行长这样的学生来说,学习的过程是痛苦的,甚至一度让他想逃避。在接触基因检测后,李执行长看到《自然 (Nature) 》期刊上发表的文献,指出拥有特殊的基因变异者,会因难以承受情绪低潮,导致注意力分散、学习状况不佳。“与精神方面相关的基因中,以 SLC6A4 与 COMT 为例,一个掌管血清素的分泌,另一个则控制多巴胺在脑内的浓度,这两个基因变异也会影响医师的用药决定。当我们知道情绪低潮其实和天生的基因有关时,不仅能帮助医师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家人在相处上也能给予适当的关怀。”此外,现代人工作压力大,若能借由基因检测得知先天的心理状况,在沟通上也较能互相理解,并透过正确的药物,让心灵得到舒缓,避免悲剧发生。

药物基因检测可望与健保系统结合

此外,“在台湾地区,多数人仍习惯自己找药来吃,但这个药真的适合你吗? 况且平常就医时,要自行勾选药物过敏字段,但其实谁真正知道自己会对什么药物过敏?除非有严重情况才会加注于健保卡。”李执行长说,“百欧提供用药的基因检测平台,包含 50 个基因组,且为了让药物基因检测更加亲民,开发 APP 作为基因检测的配套。民众可将服用之药物拍照上传 APP,会有专业的药师提供建议 (但非医嘱),将来可望与电子病历系统 (EMS) 结合,透过大数据让医师作更精确的评估,减少医疗资源浪费,病患也对医院更有信心。”这套 APP 软件预计先推广到高龄养护中心、安亲班、月子中心等,针对需多加照顾的年长者与孩童,将用药摘要记录于 APP 中,不仅家人可随时关注亲人,医师也能作参考,不必翻阅厚厚一叠的基因检测报告。“我们正和台中养老中心合作洽谈,药物筛选的资料也会储存于社区诊所供医师参考,我的期许是药物基因检测不只是出份报告,而是着重在居家安全照护领域,对民众的日常生活产生最实际的帮助。”

问到医院对该系统与电子病例整合的看法,李执行长表示:“台湾一年浪费的药物金额高达两亿,因此降低药物危害是医院的首要任务也是评鉴项目之一,若此 APP 能辅助医院达到改善,相信这样的连结会是必然趋势。”

延伸阅读:你愿意花多少钱买一年的寿命?

精准医学的未来发展

针对癌症筛检,政府一直有推行如大肠镜或子宫颈抹片等筛查,但李执行长强调,癌症不停地进化,希望政府的筛检规范也能与时俱进。至于基因检测是否造成“杞人忧天”的现象,李执行长表示:“每间公司报告的标准不同,解读也有差异,例如参照的数据库、覆蓋率 (coverage) 等,而这关系到是否会引发病人忧郁症或家庭纷争,甚至保险业也会受到牵动,因此我们是特别小心谨慎的,以能对民众有实质帮助的解决方案为主,不造成无谓的恐慌。”

最后,不论是学术或应用型的精准医学领域,李执行长认为,未来基因检测将会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医学中心的检测,讲求技术优化,专攻研发和重要的生物标记;另一面,则是居家照护,如缩小的测血糖机,能作简易且即时的检测,即定点照护诊断 (point of care) 的概念。李执行长说:“每次参加各种展会,常听到癌症治疗的议题,却鲜少听到预防,但其实应该从居家照护做起,避免得到癌症,而非‘我有这项抗癌技术,所以你得癌症不用担心’。”这也是他特别着重预防医学、致力开发与推广居家照护基因检测的初衷,期望精准医学能以亲民的方式,带来更美好的人生。

在 12 月初的“第二届亚洲次世代定序临床应用国际研讨会”上,李执行长也为我们简单介绍药物基因体学的重要性:

李彰威执行长 现职
百欧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执行长
百欧精准生物医学股份有限公司 执行长
台湾精准医学学会 监事

学历
交大生化工程所 硕士班
交大奈米所 博士班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线上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合作请联系: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键复制内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