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紅杉資本願意投資 23andMe ? 從基因檢測進軍製藥產業的龐大商機

0

紅杉資本領投  23andMe 成功募資 2.5 億美元

知名基因檢測公司 23andMe今 (13) 日宣布成功募資 2.5 億美元的資金。

23andMe表示,這些資金將用於擴大客群、拓展治療小組、並投資其基因研究平台。有了該筆募資金額,加上先前 23andMe 從一些健康科技公司、天使投資人、創投公司等籌集的資金,使得總融資金額高達 4.91 億美元。

此輪融資由紅杉資本 (Sequoia Capital) 領投,Euclidean Capital、Altimeter Capital和瓦倫堡基金 (Wallenberg Foundation) 跟投,富達投資 (Fidelity Management&Research Company) 以及 Casdin Capital 也正參與出資。

另外,紅杉資本的合夥人 Roelof Botha 將進入 23andMe 董事會。該公司還指出,YouTube 首席產品長 Neal Mohan 和 Google 資深副總裁也於今年七月加入該公司董事會。

基因檢測營收有限  投資人看準大數據背後的新藥潛力

23andMe 成立於 2006 年,為基因檢測領域的獨角獸公司,其核心業務至今仍為 199 美元的個人基因體檢驗服務,但這部分對於營收的貢獻有限,未來展望也不明朗。

顯然,讓紅杉資本願意出資 2.5 億美元投資 23andMe 的動機並不在於基因檢測服務,而是在 23andMe 於 2015-2016 年期間的幾項重要事件,讓投資人認為23andMe 可以擠身獲利可觀的製藥產業,甚至對於傳統耗時耗金的藥物研發模式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bigdata

延伸閱讀:23andMe 獲 FDA 認可! 銷售特定遺傳疾病的消費者基因檢測

第一項重要事件:重獲美國 FDA 信心及符合法規

發生在 2015 年 02 月 19 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 (FDA) 宣布核准 23andMe 的一項檢驗試劑,是用於讓準備進行生育計劃的父母檢測自己是否有罕見遺傳疾病布隆氏症候群 (Bloom syndrome) 的基因。

這項事件意義有二:一是 23andMe 證明繼 2013 年美國 FDA 禁止其提供個人基因檢測和醫療諮詢服務後,重獲主管機關的信心;其二,則是證明 23andMe 的服務是可以符合美國 FDA 新建立的基因檢測規範。果然之後 23andMe 的各種基因檢驗服務也陸續獲得美國 FDA 的核准。

第二項重要事件:與 Genentech 攜手進軍藥物開發

發生於 2015 年 01 月 06 日,23andMe 與美國元老級生技公司Genentech 簽下價值最高可達六千萬美元的合作協議,希望運用 23andMe 所累積的使用者基因資訊輔助新藥開發。這是 23andMe 首度與傳統生技製藥業廠商簽下合作協議,也意味著其分析技術已成熟到可叩關藥物開發這塊資金豐富的產業。

目前 23andMe 的發展模式是以販售美國 FDA 的基因檢測為輔,運用其超過 200 萬位使用者 (其中 85% 同意提供其遺傳資訊最為研究之用) 的遺傳資訊進行新藥開發為主。

23andMe 自 2016 年起已成立一支 40 人的實驗室,針對其在遺傳資訊中篩選到的作用標的成立實驗室進行初期新藥開發,目前鎖定癌症、皮膚疾病、自體免疫疾病、肝病、和心血管疾病為主,更與 Genentech 簽訂共同開發帕金森氏症藥物的協議。

相關成果預計在 2018 年會有初步結果可呈現,相信屆時是必會再度吸引各大投資人、大藥廠、和研究機構的目光。

LOACbanner6

23andMe 小檔案

23andMe是一家市值約 11 億美元的矽谷基因檢測公司,成立於 2006 年,致力推出個人化的基因檢測服務,分析範圍包含祖源分析、遺傳疾病風險評估、一般健康檢測等。其於 2008 年推出的以唾液為主的個人基因檢測服務被《時代》雜誌評選為年度發明。該公司目前已提供超過 250 種疾病的基因檢測服務,雖然曾於 2013 年被美國 FDA 要求暫停提供疾病相關之檢測報告,但 2015 年 10 月重新獲得 FDA 認可,恢復提供檢測報告,並於 2017 年 4 月獲 FDA 首次核准可正式對消費者直接銷售特定遺傳疾病風險評估的基因檢測服務,在基因新創領域相當具有代表性。

首圖來源:http://www.mercurynews.com/2014/09/06/23andme-aims-to-be-google-for-genetic-research/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請聯繫: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