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壓力如何影響人體?找到驅動行為變化的神經元基礎!

0

慢性壓力會從多方面影響身體系統,除了會增加患高血壓、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也會造成憂鬱、焦慮並引發相關精神疾病進展。在《Molecular Psychiatry》最新研究中,科學家更進一步確定了大腦中與慢性壓力行為缺陷相關的神經元群體,為調節壓力相關研究開啟新方向。

過度活躍的 POMC 神經元讓小鼠出現慢性壓力相關行為

目前針對慢性壓力的研究多集中在與情緒、動機和認知過程相關的大腦區域,對於驅動適應不良行為的迴路機制仍有許多未知,為此奧古斯塔大學喬治亞醫學院(Medical College of Georgia)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選擇轉為探索下視丘的弓狀核(Arcuate nucleus, ARC),也就是整合並協調神經、神經內分泌以及對慢性壓力行為反應的大腦區域。

透過小鼠模型團隊發現,弓狀核中的 POMC(proopiomelanocortin)神經元在長期暴露於壓力後會變得過度活躍,並導致相關行為問題出現,即使不透過壓力而是直接刺激神經元活化,小鼠也會出現對糖水喜愛減弱、雄性在發情時對嗅聞雌性尿液興趣減少等與人類失樂症(Anhedonia)相仿行為,而一旦科學家抑制 POMC 神經元活動時,這些壓力誘導的行為變化也隨之減少。

在早先研究中,團隊曾發現弓狀核中的另一組 AgRP 神經元群對於抵禦慢性壓力和憂鬱來說相當重要,而 AgRP 已知與 POMC 神經元有著相互牽制關係;當一方活化時另一方活動就會減少,新研究更進一步發現,慢性壓力會破壞兩者間的平衡。儘管 AgRP 也可能間接刺激 POMC 神經元活化,研究人員認為,POMC 神經元因慢性壓力過度活躍的內在機制,很可能才是導致問題的主要原因。

POMC 神經元的鉀通道可能是潛在標靶?

研究人員懷疑,POMC 神經元中的鉀離子通道很可能是受影響的內在機制一環,目前已知神經元過度活動會導致癲癇發作,而抗癲癇藥能協助打開鉀離子通道並減少過度放電,一些早期臨床證據顯示抗癲癇藥可能有助治療憂鬱症和失樂症,儘管還需要更多研究才能證實,但研究人員認為這項發現可能有助於解釋原因。

從研究結果來看,團隊認為 POMC 神經元在增加壓力易感性上是必要且充分的關鍵,而其過度活化正是導致憂鬱等行為變化的驅動因素。團隊計畫未來將進一步探索鉀離子通道的潛在作用,來更好了解慢性壓力是如何影響 POMC 神經元活化,一旦能確認鉀通道在刺激 POMC 神經元上的關鍵作用,還能進一步探索如何靶向鉀通道來抑制過度活躍的 POMC 神經元,減輕慢性壓力帶來的影響。

延伸閱讀:治療憂鬱症、焦慮症的潛力新化合物:釋放血清素但不增加多巴胺

參考資料:
1. Molecular Psychiatry, 2022,https://doi.org/10.1038/s41380-022-01872-5
2. https://jagwire.augusta.edu/when-chronic-stress-activates-these-neurons-behavioral-problems-like-loss-of-pleasure-depression-result/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請聯繫: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