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搭配 3D 列印,美團隊成功研發「可穿戴」一體式人工皮膚

0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以生物工程方法搭配 3D 列印技術,近日成功利用人類皮膚細胞研發出一款新型人工皮膚,可以配合人體複雜的立體形狀。長遠而言,這項新技術或有望用作構建無縫的「生物服裝」(biological clothing),在為病人(例如燒傷患者)進行皮膚移植時,可以直接套在受損的身體部位,省卻大量縫合程序,改善手術成效。團隊已將研究成果寫成論文,並在 1 月 27 日出版的一期《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中發表。

3D 列印技術打造有觸覺反應的人工手指!觸覺信號與真實人體手指相似(基因線上國際版)

挑戰傳統的新型生物工程皮膚移植物

運用組織工程學(Tissue engineering)方法製造供移植用皮膚的技術可以追溯至上世紀 80 年代初,時至今日,這些生物工程皮膚通常都是邊緣敞開的平面薄片。如果皮膚移植手術涉及形狀較複雜和不規則的身體部位(例如手指和臉部),傳統的皮膚移植物無法有效覆蓋,醫師在施手術時就需要把多塊皮膚縫合在一起,以貼合不同的角落和縫隙,既令移植過程變得艱巨和費時,也影響接受移植部位的功能,外表看起來亦不美觀。

為了突破這個困局,由哥倫比亞大學歐文醫學中心(Columbia University Irving Medical Center)皮膚科助理教授 Hasan Erbil Abaci 博士領導的研究人員和生物工程師團隊開始開發「可穿戴的無棱角皮膚構造」(wearable edgeless skin constructs,WESCs)。整個過程需時約 3 周,研究團隊首先對需要移植的肢體部位(例如手掌)進行 3D 掃描,再以電腦輔助設計(Computer-aided design)軟體搭配 3D 列印技術,為該部位塑造一個中空且具滲透性的模具。接下來,研究人員在模具外部注入纖維母細胞(fibroblast),這些細胞負責產生結締組織和膠原蛋白,以組成皮膚的基本結構。最後,研究人員在模具表面塗上用以構成表皮的角質形成細胞(keratinocyte),又在內部注入營養液,提供皮膚發育所需的養分。

當皮膚發育大致完成,研究人員就會將之從模具中取出,放置在需要移植的部位周圍,並縫合到位。與此同時,團隊又以同樣的技術,同樣用 3 周時間製作扁平的生物工程皮膚薄片,以比較兩者的生物力學特性。

製作「可穿戴的無棱角皮膚構造」(WESCs)的過程(資料來源:Science Advances)

在小鼠身上測試新型皮膚移植物

為了測試這種創新的 3D 生物工程皮膚,研究團隊以小鼠後肢為藍本來設計模具,然後利用這個模具,以上述方法製成一個小鼠版本的 WESC。接下來,研究人員把小鼠左後肢接受移植部位的皮膚預先切除,並把已有血管形成的 WESC 從模具中取出,套在小鼠左後肢的傷口上。結果 WESC 猶如一件為小鼠量身訂製的衣服般,完全貼合小鼠的傷口。套上皮膚的過程只用了不到 40 秒,Abaci 博士憶述:「這就像給小鼠穿上了一條短褲。」

整個移植手術只花了大約 10 分鐘。手術 4 周後,移植物與旁邊的小鼠皮膚已經完全融合,小鼠的後肢亦已完全恢復功能。另一方面,Abaci 博士的團隊在這次研究中也發現,與把皮膚移植物薄片縫合拼湊起來的傳統技術相比,新型的立體皮膚移植物表現出更佳的生物力學和功能特性。

新型人工皮膚或有望為整形和重建手術帶來革新

由於小鼠皮膚的傷口癒合方式與人類皮膚不同,研究團隊在小鼠實驗取得顯著成功後,計劃乘勝追擊,在皮膚生物特性與人類更接近的大型動物身上測試這種新型皮膚移植物,預期人類臨床試驗可能會在數年後進行。

展望未來,Abaci 博士相信日後或有可能運用病人自己的皮膚細胞,創造出量身訂製的移植物。例如製成一個無縫的皮膚「手套」,繼而輕而易舉地滑到嚴重燒傷的手上。這樣可以大幅減省縫合過程、縮短手術時間,並改善移植部位的外觀。此外,這項技術甚至有機會適用於面部移植,有望為整形和重建手術帶來重大革新。

延伸閱讀:器官移植福音!劍橋研究成功改變供體腎臟血型

參考資料:
1.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e2514
2. https://www.cuimc.columbia.edu/news/bioengineered-skin-grafts-fit-glove
3.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978314
4. https://www.dermatology.columbia.edu/profile/hasan-e-abaci-phd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請聯繫: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