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玩不完?COVID-19 近期进展与影响

0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亦称 COVID-19)于 2019 年底自中国大陆武汉现踪迹后,迅速蔓延至全世界其他国家,造成疫情大流行。病毒传播速度惊人导致死亡人口节节上升​​,世界卫生组织(Wolr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甚至于 2020 年 1 月将其公告为“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 PHEIC)”,紧接着又于当年的 3 月宣布疫情进入“全球大流行”,呼吁世界各国对于疾病扩散须进行最高防治。因此,对于如何有效的控制疫情,取决于快速发现感染个案,而全球各国的共识与策略是以快速、灵敏以及可靠的方式针对疑似个案进行检测,即时隔离阻断与容易感染者的后续接触,进而避免病毒扩散。

疫情借由不同病毒株持续刷“存在感”

SARS-CoV-2 是一种 RNA 病毒,病毒在复制时可能因自然错误产生基因突变后改变其特性,如传播速度、疾病严重程度、以及对于疫苗及治疗药物的感受性等,这些极可能冲击公共卫生和社会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因此,全世界各国皆借由掌握病毒特性以适时调整防疫作为,并利用病毒基因序列分析以监视 SARS- CoV-2 变化来控制疫情。

WHO 为特定突变的 SARS-CoV-2 变异株 (variant) 正式命名,并依据其疾病表现与疫情防治措施影响进行分类,于 2020 年 12 月起将其陆续定义为“须留意变异株 (Variant of Interest, VOI)”以及“须高度关注变异株 (Variant of Concern, VOC)” 。截至 2022 年 5 月,WHO 共已定义 5 种 VOC, 包括 Alpha、Beta、 Gamma、Delta 及 Omicron;与 8 种 VOI,包括 Epsilon、Zeta、 Eta、Theta、Iota、Kappa、Lambda 及 Mu,且由杨等人(2022)所发表的一篇文献整理如下(见表一):

表一、由杨季融等人(2022)所发表的文献中所整理的 VOC 以及 VOI 。来源:https://www.cdc.gov.tw/EpidemicTheme/Detail/zKNFqsVWxUoUqE6fyhmBNA?archiveId=gkvCMsVNSYDHOByZjP2jkA

近年来大多为 Omicron 病毒变异株,且其亚型病毒变异株(subvariant)中的 BA.5 占大宗,但近期几个月中国大陆疫情再次升温,其流行的亚型病毒变异株主要以 BA.5、BF.7 为主,少部分为 BQ.1、XBB,中国部分省份确诊数创下新高,如青岛单日确诊 49-53 万人、或浙江单日确诊破百万人等,为预防病毒加剧国内疫情,许多国家对于大陆人民皆采取入境强制筛检的政策。

而台湾的现况虽亦以 BA.5 为主流,但根据今年 1 月 3 日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所公布的亚型病毒变异株分析,BA.5 已从原有的八成降至六成左右,且观察其他国家趋势,相较于美国及其他国家流行的 XBB ,在台湾 BQ.1 极可能异军突起成为下一波主流(见图一)。指挥中心表示,目前 Omicron 亚型病毒变异株 (BQ.1、BA.2.75 及 XBB 等) 已发展出免疫逃脱特性,具较佳增长优势,且依现有研究显示,接种次世代疫苗追加剂对 BQ.1、BF.7、XBB 等新兴变异株仍具保护力,并可降低因感染 COVID-19 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风险。而对于新兴的亚型病毒变异株是否引发新一波疫情仍取决于该地区人群免疫力、指挥中心则认为,依照既往 Omicron 疫情发生时间与规模及疫苗涵盖率等要素,现有证据显示疾病严重度影响未明显增加,将持续密切监测国际间之病毒株演变与流行。

图一、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于今年1 月 3 日所公布的亚型病毒变异株监测分布 来源:https://www.cdc.gov.tw/

疫苗为人们带来新希望,但疫情仍然持续

COVID-19 疫苗的快速发展无疑为大众带来希望,原先以为死亡人数可以得到彻底控制,疫情本身也能被遏制,众人得以解脱;然而,2021年却因多重因素导致这些希望破灭。各国不稳定且犹豫不决的公共卫生政策、医疗系统应变能力不足以及全球国家 COVID-19 疫苗分配不平均所引发的高度不平等,使得 SARS-CoV-2 的新变种获得优势并在全球所有地区持续推动感染浪潮。

WHO 对于实现全球 COVID-19 疫苗接种的战略,本来的要求为,至 2021 年底全世界 40% 的青少年和成年人皆已接种疫苗,而至 2022 年年中达到 70%。但现实是,尽管观察到 COVID-19 疫苗的分发在 2021 年显著增加,但实现疫苗覆蓋公平性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 从 2021 年底到 2022 年,所有通过 COVAX 和非 COVAX 的疫苗提供应可以满足所有国家/地区的需求,进而使免疫计划能够加速实现覆蓋率期待。据统计,全世界截至 2023 年 1 月 4 日欧洲中部时间下午 5:09,向 WHO 共通报 655,689,115 例 COVID-19 确诊病例,其中包括 6,671,624 例死亡。 且截至 2022 年 12 月 21 日统计结果,全球共接种 13,073,712,554 剂疫苗。(见图二)

图二、WHO 提供之全球疫苗分布注射区域 (2022)来源:​​https://covid19.who.int/?mapFilter=vaccinations

至今为止,COVID-19 继续在全世界夺去大量生命,而疫情感染对人们健康的长期影响尚未完全了解。 初步迹象表明,很大一部分获得感染的人在初次感染后至少数周内会出现各种并发症。   根据一份针对新冠感染后的长期研究显示,轻度 COVID-19 感染后病人持续症状的发生率大约 10% 至 35%。另外,认知障碍、各种神经-精神症状、疲劳、头痛和其他不适是初次感染后 4 周或更长时间常见通报的症状。

疫情大流行大幅度改变社会、生活、经济、在某些情况下的政治(包括一些国家的反戴口罩抗议活动)以及基本卫生服务的稳定度,而这些因素的破坏亦加剧对个人健康的影响。 据了解,许多国家都出现医护人员、诊断工具和药品短缺的情况,而施打疫苗已达到免疫目的(如例行性疫苗)以及其他健康状况(如癌症)的诊断和治疗也遭到干扰或延误。

WHO 因应疫情修订国际卫生条例

2005 年“国际卫生条例(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 IHR)”​​在 COVID-19 大流行应对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主要强调加强和持续监测核心的重要性、卫生应急准备和应对能力。IHR 2005 是一项控制传染病在全球蔓延的国际条约,目前由世界卫生组织管理,并由其196 个成员国所遵守。它要求所有 IHR 签署国及其领土(缔约方)为全球健康共同努力,从建立和加强他们检测、评估、通报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且要求这些国家必须每年向世界卫生大会报告现状。 作为支持“国际卫生条例”缔约国的一部分, WHO 将制定监测和评估框架,帮助各国产出年度报告。

过去几年中,各国借由“国际卫生条例”年度缔约国自我评估报告(IHR State Party self-assessment annual reporting tool, SPAR) 暸解国家发展健康安全相关的行动计画。 2021 年因受疫情影响,“国际卫生条例”借由 COVID-19 大流行经验也因此进行调整,第二版的 SPAR(SPAR 2021)将涵盖 15 项 IHR 管理指标以及 35 项小指标。截至 2022 年 5 月 11 日,根据 WHO 统计,196 缔约国中共 175 个国家提交 SPAR 2021 年度报告(国家数与 2021 年的数量相同)。 15 项 IHR 管理指标的全球平均值为 64%,而 2020 年全球 IHR 管理指标平均值为 65%(当时仅评估 13 项能力)。 而以区域做为分析时,欧洲区域报告的所有能力指标平均得分最高 (75%),其次是西太平洋区域 (69%)、美洲区域 (67%)、东地中海 (65%) 和东南亚 (64%) 地区,而非洲地区则平均得分最低 (48%)。

 而SPAR 2021 所公布的15 项 IHR 管理指标分别为:C1-实施“国际卫生条”的政策、法律和规范、C2- 建立IHR 协调中心,国家级 IHR 中心之职能和宣传、C3- 金融、C4- 实验室、C5- 管控、C6- 人力资源、C7- 健康应急管理、C8- 医疗服务供给、C9- 预防感染与控管(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PC)、C10- 风险沟通与社区参与(risk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ty engagement, RCCE)、C11- 入境点 (point of entry, PoE) 和边境卫生管控、C12- 人畜共患疾病管控、C13- 食品安全、C14- 化学事件、C15- 辐射紧急应变。

SPAR 2021 报告强调仍然需要国家立法来确保和支持 IHR 的实施,并保障资源充足、预防和控制感染源,以应对公共卫生可能的风险以及突发事件。

疫情迫使中断日常医疗服务,各国频出招试图改变结局

根据 WHO 研究统计,因疫情严峻,确诊人数节节攀升以及死亡人数升高,使医护人员、诊断工具甚至药品一度出现短缺现象,医院倾向节省人力以全力支持疫情照护。同时,人们开始害怕聚集至密闭空间,不敢去医院看病因为害怕被感染都是医疗服务中断的原因之一。但如果放置不管,将导致其他疾病演变成传染病,严重影响社区罹病率以及死亡率。

各国政府因应这种情况,提出短期政策以及一些适应措施,以减少医疗服务中断的情形,确保病人就医权利。至今,大约三分之二的国家已经制定保障基本健康政策,以及规划疫情期间的服务;从先前的加速检测病毒、大规模的推广疫苗注射政策、医疗院所人力补强、确保药品以及诊断工具不短缺、推行疫苗护照、拟定疫情合适的社交行为规范(如以肘见礼)等(见图三)。同时进行长期修复计画已做好回归正常生活的准备,如政策松绑、在空旷地可不用戴口罩、指挥中心降级等。

图三、因应新冠所采取的相关对策。
来源:https://reader.elsevier.com/reader/sd/pii/S1876034122003161?token=CA5CD51094AA8094AEF6280A0A2C302306C3F54938B23C8EDA9ACC6CA1EE3FFB9763F2C4085A654562EE7CD22AD5C552&originRegion=us-east-1&originCreation=20230106021827

因疫情而改变日常生活习惯的我们,还回得去吗? 

因 COVID-19 的全球健康危机对社会造成了影响,严重影响大众日常生活,因避免感染扩散而衍伸的居家办公、限制社交活动、餐厅不能内用只能外带等卫生政策,导致许多国家经济衰退,许多人的生活习惯也大幅改变。许多国家因害怕疫情扩散而突然实施的健康限制,将导致旅游活动减少、国外需求下降、人力需求减少而衍生的解雇潮、降低人力预算等。至今,虽然疫情持续存在,但大多民众已接种疫苗,保护力提升;因此如何回归日常,应是许多国家重视的一环,但是已经习惯疫情下生活的民众还回得去吗?

对此, 在 Miyah 等人的 COVID-19 对全球影响研究(2022),如何减轻疫情大流行对社会的影响,文中提出 9 种建议,罗列如下:

  1. 国家当局与公民之间建立互相信任与诚实沟通的管道。
  2. 透过开发数位支付来提升基本服务的品质和获取,以惠及在非正规经济中工作或那些没有银行账户的弱势群体。
  3. 保护企业和家庭免受被驱逐的风险和破产。
  4. 寻求长期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共同利益,成为他们相互激励投资的一份子。
  5. 为失业者和年轻毕业生创造就业机会。
  6. 考量现有项目直接替代需求下降的能力,及其对进口业务或国家贸易平衡的影响。
  7. 建立干预措施以加强社会和经济的能力,面对并克服外部冲击,例如针对当前的 COVID-19 大流行及其他形式的自然灾害,或气候变迁对未来的影响提出对应措施。
  8. 经由投资促进使用再生能源、电动汽车或低技术解决方案的相关网络来支持和推广绿色技术,例如重新造林、景观和流域的恢复及管理,让其不会在未来几十年因资产贬值而带来重大经济成本。
  9. 在政客提出经济复苏方案时支持他。

虽然 COVID-19 疫情严重层级逐渐下降,但人们在度过疫情时的生活习惯早已建立,在疫情下如何重拾日常生活,回归社会, WHO 也呼吁政府应在确保维护人们的各项权益以及保障获益公平性之下进行,各国应开始研究相关政策以帮助人顺利渡过这过渡时期,快速恢复经济与社会繁荣,同时要抵挡下波突破性感染才是关键要点,实不容轻忽。

延伸阅读:齐攻 COVID、流感!Novavax 二合一疫苗启动二期试验

参考资料:

  1. https://www.cdc.gov.tw/EpidemicTheme/Detail/zKNFqsVWxUoUqE6fyhmBNA?archiveId=gkvCMsVNSYDHOByZjP2jkA
  2.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51157
  3.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m/item/covid-19-public-health-emergency-of-international-concern-(pheic)-global-research-and-innovation-forum
  4. https://www.who.int/director-general/speeches/detail/who-director-general-s-opening-remarks-at-the-media-briefing-on-covid-19—11-march-2020
  5. https://covid19.who.int/?mapFilter=vaccinations
  6.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2.11.19.22282525v3
  7. https://www.cdc.gov.tw/Bulletin/Detail/dLabkXx-h6nW-ITNMTCDxA?typeid=9
  8.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healthcare-pharmaceuticals/emerging-covid-pandemic-again-2022-12-07/
  9.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069037/
  10.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9739521/
  11.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876034122003161?via%3Dihub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线上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合作请联系: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键复制内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