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石心腸!研究顯示補鐵有助減緩心理疾病症狀

0

心理健康問題源於我們的大腦、基因、身體的物理差異以及生活經驗的不同。除此之外,飲食中的營養素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也很重要,越來越多研究指出,缺乏營養素「鐵」可能會影響心理健康症狀。密西根大學醫院的列文醫師(Stephanie Weinberg Levin)説:「許多患有憂鬱症或焦慮症等心理疾病的人,甚至是提供醫療照護的人員,可能都對不太了解鐵和心理疾病的關聯。」因此列文醫師和加塔里醫師(Theresa Gattari)在 Current Psychiatry Reports 中整理了不同研究提供的資料,寫了一篇回顧文章。

最新神經元研究揭示記憶形成的奧秘(基因線上國際版)

鐵跟心理健康的關係

鐵除了協助紅血球運送氧氣,也參與製造神經傳導物質(Neurotransmitters)的合成,例如:血清素(serotonin)、多巴胺(dopamine)和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近期的研究指出缺鐵和鐵蛋白低下與一些精神疾病有關,尤其是憂鬱症、焦慮症和思覺失調症。列文醫師表示:「我們往往不會注意體內營養素不足,但這些問題確實對身心健康造成重大負面影響。」因此,她鼓勵那些被診斷出心理健康狀況的人與他們的醫療團隊討論進行測試並可能服用補充劑。

研究顯示憂鬱患者中,同時患有缺鐵性貧血病史的比例較高。另外一項大型研究則指出缺鐵性貧血患者中,焦慮症、憂鬱症、睡眠障礙和精神障礙的發生率較高。在首次發作精神病症狀的人中進行的較小規模研究,也暗示了症狀嚴重程度與鐵含量之間的關聯。疲勞也是憂鬱症診斷條件之一,而鐵含量低也會造成疲勞。更有研究表示懷孕婦女缺乏鐵質,容易造成新生兒的神經心理缺陷。

從 1996 年至 2008 年的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中,研究者發現缺鐵性貧血和兒少精神疾病之間的關聯,包括情緒障礙、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和發展障礙。另一份使用 2000 年到 2012 年台灣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的研究中,則指出缺鐵性貧血患者有較高風險同時有焦慮症、憂鬱症、睡眠問題或思覺失調症。

鐵蛋白濃度測試的重要性

測量體內的鐵蛋白(ferritin)很重要,因為它們是體內整體鐵儲存量的指標,比起其他測量方法可以更精準的知道體內的鐵含量。其他方法諸如血液測試(blood test)只能測量血液中的鐵含量,另外的血紅蛋白測試(hemoglobin test)只能測量血液中運輸氧氣的含鐵蛋白分子的量。

列文醫師強烈建議同時患有心理疾病,或是其他容易出現鐵含量低的人進行鐵蛋白測試。容易出現鐵含量低的人包括孕婦、幼兒、月經出血過多的女性、頻繁獻血者、癌症患者、曾進行胃腸手術、患有消化系統疾病的人,以及心臟衰竭患者。

補充鐵是否可以改善心理疾病?

一份 2013 年的回顧中顯示,補充鐵與改善心理健康症狀有關,其他研究也顯示思維能力有所提升。另外一項研究顯示,定義缺鐵的標準通常是鐵蛋白含量低於 30 ng/ml,然而那些低於 100 ng/ml 的人中,有一半人補充足夠的鐵後的情緒和疲勞有所改善。

補充鐵有兩種常見的方法,可以透過口服或靜脈注射進行。口服相對安全、廉價、易於取得且方便使用,一般多以口服鐵劑治療缺鐵性貧血。針對貧血嚴重或懷孕、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或正在進行胃部手術還有慢性腎臟病等病症的人,靜脈注射則是首選的補充方式。不過對於那些患有心理疾病且血清鐵蛋白含量低的人來說,目前尚無關於如何透過飲食改變和食用補品來補充鐵。

除了直接服用補品之外,從飲食中補充鐵也很重要。包括紅肉、魚類、豆類、堅果和綠葉蔬菜等,都是富含鐵的食物。此外,維生素 C 有助於增加身體對鐵的吸收,所以可以同時攝取富含維生素 C 的食物,例如柳丁和奇異果。

詢問專家意見,評估適合的改善方式

列文醫師警告,鐵劑可能存在過度使用的風險,因此重要的是閱讀補品標籤,並選擇經過獨立組織測試的品牌。如果家中有幼兒或年幼的孩子,要確保鐵劑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如果幼兒攝取過量,可能導致嚴重甚至致命的中毒。總而言之,她表示:「鐵補充劑價格低廉,如果缺乏鐵質,確實能對某人的心理健康產生顯著影響。」

最後必須提醒的是無論是自行開始服用,或是由經驗者提供的建議開始服用,病人都需要告知醫師正在服用的補品。與醫療專業人士合作、了解具體情況,確定最適合的健康需求的鐵攝入方法是重要的。

延伸閱讀:運動好處數不完!生理、心理與神經系統都受益

參考資料:
1. https://www.michiganmedicine.org/health-lab/could-low-iron-be-making-your-mental-health-symptoms-worse
2. https://cdn.mdedge.com/files/s3fs-public/CP02203025.pdf
3.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9603506/
4.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60876/
5.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7101454/
6.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3735056/
7.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393355/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