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 淨零計畫,台灣如何規劃「淨零排放」抗暖化?

0

為了對抗全球暖化所造成的氣候危機,台灣於 2022 年 3 月發布「2050 淨零排放路徑」,正式加入全球超過 130 國家所承諾之 2050 年達成「淨零排放」的氣候承諾目標。而為了要阻止地球持續升溫,減碳、淨零排放都是重要指標,希望能在 2050 年達到將全球碳排放要降至 2005 年的水準。

同時,政府也宣示,將 2050年要達到淨零排放與目標寫入「氣候變遷因應法」,並公布政府將在2030 年前投入 9,000 億元預算推動減碳,其中新增預算 3,200 億,未來八年平均每年投入淨零的相關預算超過千億元。

淨零排放、碳中和以及氣候中和是一樣的嗎?

「淨零排放(net zero)」是指在特定一段時間內,全球人為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扣除人為移除的量等於零。也就是,淨零並不是不排放,而是盡力讓人為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極小化。 而「碳中和(Carbon Neutral)」指的是,企業、組織或政府在特定一段時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透過植樹、使用再生能源等方式累積的減碳量相互抵銷、清除;不同於淨零排放則是強調「人為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最後是「氣候中和(Climate Neutral)」,這是努力讓各種溫室氣體或其他造成暖化效應的活動,藉由削減、移除等方式,來加以抵消。相較於淨零排放或碳中和,「氣候中和」不只涵蓋溫室氣體,也包含非溫室氣體的輻射效應,像是土地利用變化對氣候系統的影響等。

台灣的「2050 淨零排放路徑」說的是什麼?

多數國家已設定淨零排放目標以呼應全球淨零趨勢,歐盟更提出「碳邊境調整機制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要求進口產品依碳含量繳交 CBAM 憑證,以加速各國減碳進程。

台灣的「2050 淨零排放路徑」主要以四大目標為主:能源轉型更安全、產業轉型更具競爭力、生活轉型更永續以及社會轉型證據韌性;預計這些轉型將促進經濟成長,帶動民間投資,並創造更多綠色就業機會。以下為各目標

能源轉型更安全:希望藉由擴大再生能源設置,提升自產能源占比,可翻轉高進口能源依賴風險,使進口能源依存度由 2021 年 97.4%,降 至 2050 年 50% 以下,降低國際能源市場衝擊與價格波動對我國能源安全影響。

產業轉型更具競爭力,其中包括:

  • 持續推動綠能布建提供足夠綠電外,同步帶動綠能產業鏈及本土供應鏈成長。
  • 推動產業滿足供應鏈與全球綠色倡議要求,並結合 ICT 產業優勢,提供更高效、更低碳、更智慧的製程。
  • 進行前瞻技術布局,並發展本土優勢技術加速商業化,瞄準全球淨零轉型商機。

生活轉型更永續:透過全民對話,包含以製造業為主的產業端,與以年輕世代為主的社會大眾溝通對話,提升全民對氣候變遷及淨零轉型之認知與共識,進而引發全民行為改變,從食、衣、 住、行各面向著手,改變生活型態、落實低碳生活;同時誘發廠商建構低碳商業模式,創造綠生活產業鏈。

社會轉型更具韌性:​​透過社會溝通,鑑別淨零路徑可能帶來的衝擊,以及能源、 產業、生活、科研和法制各項減碳方案可能的矛盾或是衝突點。再者,全面綜合地考量所有減碳方案之間的相關與連動性,分析各方案輕重緩急的優先順序,再制定跨域的推動計畫和配套因應措施,確保符合社會公正。

台灣的「2050 淨零排放路徑」的規劃

針對未來淨零計畫,台灣參考國際能源總署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美國、歐盟、韓國等淨零排放能源路徑進行規劃,共分成兩階段:

  • 短期(至 2030 年)達到低碳標準:​​執行目前可行減碳措施,致力減少能源使用與非能源使用碳排放。  
    • 能源系統:透過能源轉型,增加綠能,優先推動已成熟的風電和光電,並布局地熱與海洋能技術研發;增加天然氣以減少燃煤的使用。
  • 長期(至 2050 年)朝「零碳」發展:布局長期淨零規劃,使發展中的淨零技術可如期到位,並調整能源、產業結構與社會生活型態。
    • 能源系統:極大化布建再生能源,並透過燃氣機組搭配碳 捕捉再利用及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以及導入氫能發電,來建構零碳電力系統。燃煤則基於戰略安全考量轉為備用。  
    • 極大化各產業部門及民生用具之電氣化:減少非電力之碳排放,集中改善電力部門零碳能源占比。  
    • 積極投入各種技術開發:包括高效率的風電及光電發電技術、碳捕捉再利用及封存(CCUS)、氫能發電及運用之技術。

根據規劃,台灣在短期內將不再建設新燃煤電廠,且將陸續擴增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達成100% 智慧電網​​布建、燃煤/燃氣電廠依 CCUS 發展進程導入運用,最終布建超過 60%發電占比之再生能源;此外,亦須搭配產業住商運輸等需求端之各階段管理措施,藉以達成 2050 淨零排放之長期目標。(請參閱圖一)

圖一、​​臺灣淨零轉型路徑規劃之階段里程碑    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報告書

如何達到「淨零」的目標

為達到淨零排放目標,臺灣擬採四大策略、兩大基礎來推動轉型。以下為各項策略以及基礎說明:(請參閱圖二)

  • 「能源及產業轉型篇」:針對工商團體對於推動淨零排放所可能有的疑慮,說明整體轉型過程以及策略,以及政府如何協助企業進行淨零轉型。
  • 「未來生活篇」:則從食衣住行著手,希望透過民眾行為的改變,減少碳排。
  • 「社會支持篇」:則論述整體社會在面對此巨大議題時,將要如何顧及各方角度,以及取得社會共識
  • 「科研基礎篇」及「法制基礎篇」:說明在推動上述四種轉型 策略時,共同需要的基礎環境應該如何建置。
圖二、​​臺灣淨零轉型之策略與基礎 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報告書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事實上,要做到 2050 年淨零排放,無法單靠現有技術與政策實現,需要加大能源結構轉型、投資創新產業、擴大政策與生活轉型範疇。因此,特別規劃出「十二項關鍵戰略」來整合跨部會資源,藉以支持所有投入的個人、企業及相關非政府組織。將就能源、產業、生活轉型 政策預期增長的十二個重要領域制定行動計畫,藉以因應未來國際協議與我國全球定位所設定之淨零目標,並藉此展現具體前景。(請參閱圖三)

圖三、​​臺灣 2050 淨零轉型之 12 項關鍵戰略 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報告書

全國努力,一起邁向淨零新世代

就如報告中所呼籲,「2050 淨零轉型」是必須全國總動員且一起完成的目標, 這些重要的議題不僅攸關競爭力,也關係環境永續。要克服這項挑戰,除了公部門的努力,還需要產業界龐大的能量及臺灣世界一流的學術人才,透過三方共同合作,成就臺灣成功關鍵。

而臺灣 2050 淨零轉型的長期願景將促進至具競爭力、循環、韌性與綠色轉型經濟之過渡期,創造更多財富、就業和福祉;規劃至 2050 年淨零之軌跡與行動路徑,促進關鍵領域之技術、研究與創 新以達成淨零目標;在不同關鍵里程碑下,促進綠色融資與增加投資,以確保公平與銜接過渡時期。

參考資料:
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DEE68AAD8B38BD76
https://www.iea.org/reports/net-zero-by-2050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請聯繫: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