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抗體血清調查報告於今日(8 月 27 日)10 點公布,報告指出最初檢測的 4,841 人中,僅 4 人產生中和抗體,陽性率約萬分之 8.3,檢測族群為台灣 2 至 3 月高風險族群,包含確診個案、醫護人員、警消、居家檢疫者等。數據代表台灣民眾無需過度擔憂感染,社區安全程度高。
彰化抗體血清調查報告指出,直至 8 月 12 日為止,1 至 4 月確診案例一共 18 例,每位患者皆產生具保護力的中和抗體,且抗體保護效用最少有 3 個月,目前最久為 5 個月。
找出台灣過去肺炎感染情形,才能對症下藥
彰化縣發起「萬人血清抗體檢測」主要為了在台灣的低感染地區取得防疫數據,數據不只能讓有關單位了解台灣血清抗體的盛行率和相關應用,還可透過比較境外與本土抗體陽性率,以作證台灣防疫政策的效果。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陳秀熙教授指出,唯有了解新冠肺炎過去實際的感染情形,才能精準對症下藥,阻斷可能感染源。
這也是血清抗體檢測的重要之處,報告能夠揭露感染之後獲得免疫者的狀態變化,以及在大流行地區族群免疫的可能性外,報告也能作為台灣疫苗與治療開發臨床 1/2 期的研究參考,建立疫苗臨床試驗的堅實基礎。
兩階段檢測過程:先測核鞘蛋白抗體,再測棘蛋白抗體和中和抗體
彰化抗體血清調查報告採用血清抗體檢測,而非病毒核酸檢測。血清抗體檢測用於追溯過去感染情形,針對 2-3 個月內感染風險最高的對象,當結果為抗體陽性,代表該患者已感染新冠肺炎,且已產生抗體。相較而言,病毒核酸檢測有所不同,用來診斷是否感染新冠肺炎,若結果表示陽性,需即刻隔離與治療。
此次檢測對象包含 18 位確診者、6,094 位居家檢疫者、729 位確診者的接觸人和 3,110 位醫療、防疫人員。檢測採用 ELISA 的定量方法,而非 Lateral-Flow 的定性方法,過程一共兩階段,首先,在獲取檢測對象的血清檢體後,中心會先進行核鞘蛋白抗體(Anti-N Ab)的試驗,儘管 N 蛋白會有偽陽性,但檢測團隊利用不同的切點,降低偽陽性的可能性。
若結果為陽性,檢體將送至生物安全第 3 等級的實驗室接受棘蛋白抗體(Anti-S Ab)和中和抗體(Nt Ab)檢測。當最終結果顯現新冠肺炎中和抗體陽性,則代表該人已感染肺炎,且已產生抗體與防護力。
在 P3 實驗室中,由於研究人員會使用自行培養的肺炎病毒做成效試驗,所以人員需穿戴防護衣、N95 口罩等防護裝備;也因過程複雜,所以檢測一個中和抗體需要 5 天時間。
從確立目標族群、採檢現場作業至檢體與資料處理,彰化僅花 2 個月時間提出報告。
比對境外移入案例,台灣本土防疫成效達 73%
陳秀熙教授點出,確診者 18 人皆得到陽性結果,而居家檢疫者、接觸者、醫療防疫人員共 4,841 人中,棘蛋白抗體和中和抗體檢測陽性者為 5 人,約萬分之 10.3,而中和抗體檢測陽性者為 4 人,約萬分之 8.3。
若將 4,859 位受測者(包含 18 位確診者)依照境外移入(對照組)與台灣本土案例(介入組)做中和抗體的陽性率對比,可看出台灣防疫成效達 73%,彰化縣衛生局葉彥伯局長指出,此數據證明了台灣防疫的優秀程度,也讚許中央這幾個月來實踐策略的成功。
經過報告證實,台灣個人防護裝備(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防疫表現良好,更提供科學數據證明台灣目前尚無社區感染的風險。除此之外,報告中指出確診者皆擁有防護力抗體,持續時間最少 3 個月,部分截至目前長達 5 個月。於研究報告方面,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說明,目前已獲得 4 位領域專家的同儕審查(peer review)。
彰化血清抗體報告未來將作為疫苗開發的臨床參考,推動台灣醫療產業鏈的研發製造進程,此外,這也能作為疫情高風險族群的追蹤參考,協助台灣各縣市有實際資料進行未來篩檢與防疫的依據。
延伸閱讀:全球新冠肺炎疫苗和藥物進展——防疫科學說明會亮點整理©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