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精准医疗产业的下一步 建立且完善产业生态链以串接国际

0

6 月19 日,台湾精准医疗及分子检测产业协会(PMMD) 与安侯建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KPMG)举办“迈向下一步精准医疗”论坛,邀请生医产业创新推动方案执行中心林治华行政长、台湾分子医学会创会理事长曾嵚元医师、台湾诺华(Novartis)张宏纲博士、工研院生医与医材研究所沈欣欣博士、KPMG安侯建业健康照护产业团队苏嘉瑞律师、Pacific 8 Ventures合伙人傅斯诚医师等六位专家与大家一同探讨台湾精准医疗产业未来发展策略,主题涵盖检验、诊断、药物、细胞治疗、及投资等。

PMMD 李钟熙理事长致词提到,PMMD 至今已成立一年,目前有 70 家公司加入会员,期待未来有更多成员加入,大家一同关心及推动台湾与全球的精准医疗及分子检测产业发展。此次论坛将聚焦于政府法规、投资、检验、检测、药物开发以及细胞治疗,让台湾的生技产业能看见未来的挑战和机会,更期许未来有更长远的发展。此外,台湾生物产业发展协会与美国 BIO 合作于 7月24 日至28日举办 BIO Asia,共有三天的亚洲生技论坛以及五天的展览活动,其中精准医疗和细胞治疗皆为展会的亮点, 以及透过展会特有 One-on-One Partnering,可与跨国公司寻求进一步的商业合作交流。

台湾精准医疗及分子检测产业协会(PMMD)李钟熙 理事长

KPMG 安侯建业寇惠植会计师表示,生医产业界的努力加上台湾政府的五加二政策(含生医产业)推动以及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等相关法规松绑,使得台湾生技产业发展前景看好。

KPMG 安侯建业 寇惠植 会计师

台湾精准医疗产业发展策略

林治华行政长分享,政府在2007年7月公布“生技新药产业发展条例”,希望能借由租税优惠,创造诱因以促进国内生医产业发展。更于 2018 年 9月召开行政院生技产业策略咨议委员会议(Bio Taiwan Committee, BTC)规划全球生医产业前瞻未来、新创格局、科技人才、法规环境、引资策略等主题式,期望台湾建立生技生态体系。同月,政府也发布细胞治疗特管法办法,推动细胞治疗发展。同年12月,食品药物管理署订定“精准医疗分子检测实验室检测与服务(LDTS)指引”以提升分子检测实验室检测与服务之品质。政府也将国家药物审查中心设置条例、医疗器材管理法、再生医学管理政策及相关法规列入优先法案,完善法规环境。此外,卫福部增加临床试验审查效益,提供一个好的临床试验环境,加速新药进入市场,使台湾成为国内外投资的优选。从前端的基础研发开始,完善的投资、商业经营、全球布局,帮助台湾精准医疗产业价值链串接国际。

生医产业创新推动方案执行中心 林治华 行政长

展望2025年精准医疗

曾嵚元医师认为可从方向、法规、行动(执行面)等三大面向来看台湾精准医疗的发展。首先,方向又可分为临床效用(utility)和安全性(Security), 其中临床效用主要是定序和检测技术的进步,未来透过一滴血检测血液的 DNA、microRNA,就能达到疾病早期筛检的目标。再来是数据的安全性,透过区块链系统,能不依赖第三方达到在系统内自动安全地验证、交换数据且避免个人资料的隐私权滥用。法规面向,可从常规医疗和精准医疗等二个角度来看,与前者有关的法规包含临床试验规范、健保给付,以及其监管机关为食品药物管理署(FDA)。精准医疗时代,则是依照科学证据,患者就能自费进行基因检测,因此,曾医师建议,医师的临床裁量权应由食药署转向医事司管理。行动(执行面)面向,现今的常规医疗,医师诊断每个患者时间平均约为 3 分钟,主要是依赖经验,而无法仔细地去诊断。然而,未来精准医疗时代的看诊模式可能将大幅变动,拉长每位患者的看诊时间,医师平均一天就只能诊断  6-8 个病患,因此,医院和诊所就必须设立精准医疗特别门诊,以达到精准诊断及精准医疗的目的。

台湾分子医学会创会理事长 曾嵚元 医师

基因检测大跃进,医疗保险该如何因应?

张宏纲博士提到,精准医疗需要仰赖大数据分析,综合基因、环境与生活型态等影养因素之间的交互关系,才可对症下药,除了作为治疗医用,同时也是预防的一环,过去一种药医百种人的模式已悄然改变。张博士以诺华进行的研究带出精准医疗新药与新疗法开发的进展。其中最让人惊讶的是其于研究过程中,发现标靶治疗用药竟会引发患者免疫环境的变化,这使得标靶治疗与免疫治疗之间的界线越趋模糊。且由于定序技术的进展,生物标记物的运用,未来的治疗检测、伴随是诊断等,可能从现在关注单一基因的方式进展到多基因复合模式的检测,这样的转变,将使医师能更全面的掌握用药成效与病程变化。然而这样的检测技术目前尚未纳入健保,未来健保是否给付、又或者民间保险是否会介入完善保障,将是检测于医疗体系中是否能被善用的关键。

台湾诺华(Novartis)张宏纲 博士

细胞及再生医疗的机会与挑战

沈欣欣博士从全球细胞治疗与再生医疗等产业动态讲起,逐步带出各国各自与共同的挑战。沈博士指出细胞治疗等由精准医疗衍伸出来的医疗技术,也应该要导入品质控管的部分。当前细胞治疗过程中,面临的许多品管问题,可大致区分为以下三大部分:

  1. 生产前品管(在医院进行组织收取与分离成细胞细胞的过程,应管控规格)
  2. 生产过程中品管(细胞经培养放大过程中所使用的培养环境、设备等,应在过程中安排品管检测,以确保品质、避免不同病患检体之间的交叉污染)
  3. 出厂后的保存品管(包含运送过程的确效、执行治疗的的SOP规范等)

以上这些规范还有赖于政府制定完善的审核标准。而对于产业界而言,细胞产品的商业化考量,除了安全性以外,最重要的就是“疗效。”确保产品的品质与疗效,同样必须在流程管理、制造技术、技术导入上等部分做到完善的管理。另一个细胞治疗执行的重点则在于医院层面的管理,当医院不仅是医疗执行场域,而包含细胞治疗产品原料采集(细胞取样)的功能时,其执行的医事人员以及整体管理规范都需要额外训练与调整,以符合需求。沈博士表示,台湾目前公布的特管法,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细胞治疗法规,虽说如此但仍有许多待调整之处,由于目前特管法将细胞治疗范围限定在自体细胞,然而是否每位病人皆可取得合适的细胞来源?另外,来自病态的细胞还如何维持功效等疑虑是目前最大的考验。而未来的细胞治疗是否将走向异体细胞?若是,则如何维持品质一致性并量产?毒理分析、产品检验该做到何种程度?这些是全球都在共同努力解答的问题。

工研院生医与医材研究所 沈欣欣 博士

从法规看未来精准医疗

苏嘉瑞律师从产业需求切入,探讨未来精准医疗法规的展望。精准医疗服务链由上至下包含检测、诊断、治疗、监测。每个环节都需要有完善的法规支撑。苏律师指出,美国、欧盟与日本是台湾在制定法规时常会参考的对象,然后因为国家各行政层级职权划分的不同,因此法规上多有不适用之处,比如美国划分在FDA管辖的项目中,若在台湾可能有大多数不属于TFDA的管辖范围,因此法规的制定、改善需考量台湾医疗生态与产业实际的需求才能发挥最完善的功能。目前台湾特管法开放的自体细胞治疗,尚未明确规范其属于“疗法”、还是“商品”?台湾在法规上,是采取药品与医疗分流的方式,因此定义上的不同,将会影响细胞治疗受药事法或医疗法的法规规范,进而间接影响产业的后续动作,此外,目前特管法将细胞治疗限制在自体细胞的范围,然而异体治疗才是产业真正能强力发展的范畴,也必将是未来法规要面临的考验,因此建议应从各方角度通盘考量,尽早确认法规各项细节,才能让细胞治疗在台湾发展更加顺利、嘉惠更多病患。

KPMG安侯建业健康照护产业团队 苏嘉瑞 律师

从投资看未来精准医疗

Pacific 8 Ventures 合伙人傅斯诚医师从本身行医经验到转投入创投行业的经历说起,希望可以帮助更多有潜力的公司把技术转化为实际应用。傅医师认为精准医疗的下一波巨浪,将来自于数据收集、明确的生物指标、以及个人化治疗。定序技术的进度、电脑运段能力的改善、行动设备等突破造就了许多公司的成功,亦让许多公司急于增加更多的数据,包含:人类基因组数据、单细胞解析数据、微生物基因体、动物基因体等,除了这些新产生的资讯之外,真实世界数据(real world evidence)亦渐受重视。然而光有数据的累积,就真的值钱吗?现实状况是,现在新数据的产生太过快速,因此拥有数据并不等于价值。要能从数据中找到可用的生物指标,才会发挥数据的价值。比如Mammoth Biosciences利用CRISPR技术,开发基因搜寻诊断试纸便是将数据转化出价值的方式。而最终目的,莫过于从检测、诊断到治疗皆能更加精准,实践个人化医学嘉惠患者。最后,傅医师也表示在诊断与治疗外,更重要的是持续的追踪,若能有长期的数据资讯,将有机会找到更明确的生物指摽、开发更好的治疗,这才是精准医疗的正回馈。

延伸阅读:《生技投资》不一样的生技引路人: Pacific 8 Ventures 聚焦医疗科技大未来

Pacific 8 Ventures 合伙人 傅斯诚 医师

专家论坛:下一步精准医疗的机会与挑战

林治华行政长提及电子产业和生技产业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不一样,生技医疗有很强的属地性,不是只有消费者和厂商的关系,还有医师,甚至政府健保给付的关系。过去台积电也经过四十年的努力加上台湾政府的支持设立竹科园区,海外人才回流等,成为国际电子供应链的重要一环。同样地,生技产业,也需要一段时间,塑造一个环境来推动生技产业,引进新活力,建立友善的资本市场,并且透过产学合作,将学术成果融入新创产业中,并且搭配相关法规,凝聚产官学的共识,建立台湾生态链,打破学术和全球新创的区隔,连结国际。

张宏纲博士表示,停损点(cut-off)的标准建立是生技药厂面临的最大难题。一个罕见疾病或癌症的临床试验是非常烧钱的,需要当地政府和产业之间彼此的支持,例如:韩国有比较普及的基因检测案例,医师能主动询问病患是否进行检测,主动帮助收案。此外,若国家的数据库能公开给企业或学术共用,像是健保数据库和生物银行数据库,若能结合且公开,对产业来说,绝对是一大助力。

沈欣欣博士以间质干细胞为例,解释细胞分离、增殖、分化、储存、运送等每一步骤都必须无菌品管,此外,实验器材、所有落尘落菌实验室、人员进出都要严加控管。

关于在患者可能罹患癌症但还无法确诊时,医师是否给予仿单核准适应症外使用(off-label use)的问题,苏嘉瑞律师回应,医师可先进行低剂量电脑断层检查(low-dos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若再加上有文献证明,医师有裁量权给予抗癌药物,在法律上是允许的。

傅斯诚医师表示,大量的医疗病例必须从头来做,需要时间整理,才不会成为垃圾数据。然而,有一些病例的真实世界数据准确性不高,例如医师虽然有开诊断口服药物,但患者不按照医嘱吃药,会使疗效数据不太准确,针剂反而会比较准。鼓励新创公司,来整理这些医疗病例的大数据。此外,关于目前创投在投资公司前考虑的条件,以精准医疗为例,首先会评估的是对于病人的立即突破影响力以及后续价值有多大,例如,感染性疾病和癌症分类的诊断技术的突破创新,可立即缩短诊断时程,使病人伤害最低,这是他们会投资的对象。此外,团队组成、热情和愿景都是他们进行投资时,会审慎评估的项目。

延伸阅读:台湾癌症联合学术年会会议报导 (下):肿瘤突变负荷量(TMB)检测标准化、AI 医疗影像诊断、RNA 奈米技术与肿瘤医学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线上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合作请联系: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键复制内容已停用!